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9883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务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两个并排倾斜设置的导电板,导电板的下端与地面铰接,在导电板和地面之间设有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的一侧设有充电器,充电器输出电极分别与两个导电板导通,导电板下侧设有串联入充电器输入导线中的行程开关,导电板底部设有一触杆;还包括设置在电动小车头部和/或尾部的导电部件,导电板部件通过导线与电动小车的充电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器闲置时处于断电状态,电动小车运动至充电位置时充电器才会通电,充电器不会长时间通电,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触杆碰触、脱离行程开关完成对充电器电的控制,具有较高的工作稳定性,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

An Automatic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ervice robots,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trolley, which comprises two conductive plates arranged side by side and inclined.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ductive plate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ground. An elastic suppo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ductive plate and the ground. A charg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elastic support. The output electrodes of the charg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wo conductive plates,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conductive plate is connected in series. The travel switch in the input wire of the charg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ct ro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ductive plate, and the conductive component at the head and/or tail of the electric car is also included. The conductive plate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interface of the electric car through the conductor. The charge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n the state of power off when it is idle, and the charger will not be energized for a long time until the electric car moves to the charging position. Moreover, the charger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letes the control of the charger's electricity by touching the contact rod and disconnecting the travel switch, which has high working st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meet people's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服务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小车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到多个领域内,例如工厂的巡检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小车多能够实现自动充电,现有的机器人小车的自动充电装置,充电器长期处于通电状态,机器人小车在需要充电时运动至充电器处,通过自身的的充电接口与充电器连接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再自动离开。由于充电器一直处于通电状态,长期如此,充电器的电子元件容易老化,甚至会发生火灾,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通过人工充电,则会使得机器人严重的依赖人工充电,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机器人的智能自动化运行。显然,现有的机器人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已经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它结构巧妙,设计合理,本技术的充电器在正常状态下处于断电状态,电动小车需要充电且运动至充电位置时充电器才会通电,充电器不会长时间通电,有利于提高充电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并且,本技术通过触杆碰触、脱离行程开关完成对充电器电的控制,结构简单、稳定,易于制造、维护,有利于保持本技术工作的稳定性。显然,本技术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两个并排倾斜设置的导电板,各导电板的下端分别与地面相铰接,一弹性支撑件的底部与地面相连,顶部与两导电板抵接,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侧设有一充电器,充电器输出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导电板相连,在导电板的下侧设有一串联入充电器输入导线中的行程开关,在行程开关位置处的导电板底部设有一触杆;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动小车头部和/或尾部的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包括两个斜向下设置的导电件,各导电件分别与一导电板相对应,且各导电板分别通过导线与电动小车的充电接口相连。进一步的,在各所述导电板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与其平行设置的承载板,各承载板的下端均与地面铰接,所述弹性支撑件的顶部与两承载板相抵接,所述触杆与承载板相连。进一步的,在所述承载板的下侧设有与地面固连的基板,所述承载板与基板相铰接。进一步的,两承载板之间固连。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件包括一斜向下倾斜设置的连杆,在连杆的下端设有一与电动小车充电接口导通的导电部。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部为一导电滚轮。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上端通过转轴与电动小车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设有扭簧。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杆的一侧平行设有一绝缘下压件,且所述绝缘下压件的最下端高于所述导电部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下压件为一设置于两连杆之间的尼龙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结构巧妙,设计合理,本技术的充电器在正常状态下处于断电状态,电动小车需要充电且运动至充电位置时充电器才会通电,充电器不会长时间通电,有利于提高充电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并且,本技术通过触杆碰触、脱离行程开关完成对充电器的控制,结构简单、稳定,易于制造、维护,有利于保持本技术工作的稳定性。显然,本技术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导电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电板;2、弹性支撑件;3、充电器;4、电动小车;5、行程开关;6、触杆;7、导电件;701、连杆;702、导电部;8、承载板;9、基板;10、扭簧;11、绝缘下压件;12、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包括两个并排倾斜设置的导电板1,各导电板1的下端分别与地面相铰接,一弹性支撑件2的底部与地面相连,顶部与两导电板1抵接,在所述弹性支撑件2的一侧设有一充电器3,充电器3输出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导电板1相连,在导电板1的下侧设有一串联入充电器3输入导线中的行程开关5,在行程开关5位置处的导电板1底部设有一触杆6;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动小车4头部和/或尾部的导电部702件,所述导电部702件包括两个斜向下设置的导电件7,各导电件7分别与一导电板1相对应,且各导电板1分别通过导线与电动小车4的充电接口相连。本技术的充电器3的输入导线内串联入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为常开开关,在弹性支撑件2将导电板1顶起时,充电器3处于断电状态,在机器人需要充电时,机器人运动至导电板1位置处,由于两导电件7均斜向下设置,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两导电件7分别与其对应的导电板1相接触,机器人继续行进,导电件7逐渐将导电板1下压,最终使得触杆6下探,触发行程开关5,使行程开关5闭合,充电器3开始供电,对机器人开始充电,机器人完成充电后,离开充电区域,在弹性支撑件2的作用下,导电板1向上移动,触杆6脱离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断开,充电器3断电。本技术的充电器3在正常状态下处于断电状态,只有机器人小车需要充电且运动至充电位置时充电器3才会通电,充电器3不会长时间通电,有利于提高充电器3的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并且,本技术通过触杆6碰触、脱离行程开关5完成对充电器3供电的控制,结构简单、稳定,易于制造、维护,有利于保持本技术工作的稳定性;另外,本技术中,导电件7先与导电板1相抵接,而后充电器3在通电,这样可以防止导电件7与导电板1之间发出电火花,从而防止触点烧灼损伤,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安全使用,提高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板1采用铜板,从而可以保证导电板1不易被锈蚀且具有优质的导电性能,在实际使用时,导电板1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导电板1,例如铝制导电板1。具体的,在各所述导电板1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与其平行设置的承载板8,各承载板8的下端均与地面铰接,所述弹性支撑件2的顶部与两承载板8相抵接,所述触杆6与承载板8相连。由此通过承载板8直接与地面铰接,有利于保持导电板1与外界的绝缘性,尤其是与地面之间的绝缘性。当然,导电板1也可以直接与地面铰接,当导电板1直接与地面铰接时,需保持地面干燥、整洁,防止导电板1与外界导通。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制造,在所述承载板8的下侧设有与地面固连的基板9,所述承载板8与基板9相铰接。由此可以在加工制造时,可将承载板8与基板9加工好、铰接好后,将基板9直接与地面固连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承载板8之间固连,具体的为一体成型。由此不仅可以便于加工、安装、运输,还可以使得导电板1同步运动。当然,两承载板8也可分离设置,自由活动,由此可以使得两导电件7下端不处于同一高度时,能够保证两导电件7与对应位置处的导电板1导通接触,从而避免其中一个导电件7将导电板1压下,另一个导电件7不与导电板1接触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件2为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共包括一个弹簧,弹簧的顶部与承载板8相抵接,底部与基板9抵接。在两导电板1直接与地面铰接或者两承载板8分离设置时,所述弹性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弹簧,其中至少一个弹簧用于支撑一个导电板1,至少一个弹簧用于支撑另一个导电板1,从而可以实现导电板1的自由活动;或者采用一个或多个弹簧时,各弹簧共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排倾斜设置的导电板,各导电板的下端分别与地面相铰接,一弹性支撑件的底部与地面相连,顶部与两导电板抵接,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侧设有一充电器,充电器输出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导电板相连,在导电板的下侧设有一串联入充电器输入导线中的行程开关,在行程开关位置处的导电板底部设有一触杆;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动小车头部和/或尾部的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包括两个斜向下设置的导电件,各导电件分别与一导电板相对应,且各导电板分别通过导线与电动小车的充电接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排倾斜设置的导电板,各导电板的下端分别与地面相铰接,一弹性支撑件的底部与地面相连,顶部与两导电板抵接,在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一侧设有一充电器,充电器输出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两个导电板相连,在导电板的下侧设有一串联入充电器输入导线中的行程开关,在行程开关位置处的导电板底部设有一触杆;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电动小车头部和/或尾部的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包括两个斜向下设置的导电件,各导电件分别与一导电板相对应,且各导电板分别通过导线与电动小车的充电接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导电板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与其平行设置的承载板,各承载板的下端均与地面铰接,所述弹性支撑件的顶部与两承载板相抵接,所述触杆与承载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小车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板的下侧设有与地面固连的基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垒李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方德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