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938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底架,托臂板,立柱,支撑柱,升降杆,以及与升降杆连接的驱动托臂板相对底架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辅助行动能力弱的老年人站立和行走,可通过电动推杆调节托臂板的高度,如果老年人肌力减弱或双下肢无力不能支撑体重、或因关节疼痛不能负重时,可进一步升高托臂板,使老年人依靠上肢支撑下肢,实现减重行走;配备有可拆卸软座和水杯架,提高了辅助装置使用时的舒适度,满足了使用人的各种需求;托臂板上设置有角度可调的手臂托,手臂托的顶面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弧面,可将老年人手臂固定,避免由于手臂的滑动给老年人带来的二次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A Standing and Walking Aid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nding and walking auxiliar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a bracket plate, a column, a support column, a lifting rod,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rod that moves up and down relative to the chassis. The utility model can assist the elderly with weak mobility to stand and walk. The height of the bracket plate can be adjusted by an electric push rod. If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elderly is weakened or the lower limbs are unable to support the weight, or the weight can not be borne due to joint pain, the bracket plate can be further raised so that the elderly can support the lower limbs by the upper limbs to achieve weight-reducing walking; and the bracket is equipped with a removable soft seat and a water cup rack.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the auxiliary device in use and meets the various needs of the users; the arm bracket with adjustable angle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plate,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arm bracket is an ergonomic arc surface, which can fix the arm of the elderly, avoid the secondary injury caused by the sliding of the arm to the elderly,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行动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居民老龄化问题的越来越严重,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子女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又越来越快,导致了很多老年人无人照料。老年人由于腿脚不太方便,久坐之后的站立与行走往往十分困难,给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亟需一种帮助老年人站立与行走的辅助工具,给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提供行走和站立时的适当的支撑和休息,轮椅和拐杖是老年人常用的辅助设备,但是轮椅体积较大,且对路况有一定的要求,手杖功能单一,两者都不能达到灵活可靠的站立与行走辅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能够辅助行动能力弱的老年人顺利实现站立、行走和锻炼,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底架,为水平设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底面设置有滚轮的横杆和连接其两端的连杆;托臂板,与所述的底架对应且平行,形成一个可容纳一人站立的空间;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的连杆中部的立柱,与所述的所述托臂板中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柱,以及两根上下间隔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立柱和所述支撑柱活动连接的升降杆,以及与所述升降杆连接的驱动所述的托臂板相对底架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机构为上端与下侧的所述升降杆底面铰接、下端与所述底架连杆中部铰接的电动推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架的横杆外端设置有向外倾斜的斜杆,该斜杆的端部设置有防止装置发生倾斜的平衡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滚轮为设置在横杆底面的万向脚轮和设置在斜杆端部的平衡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斜杆与横杆顶端铰接,在横杆上设置有与斜杆对应的收纳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柱上设置有与其垂直的连接杆,该连接杆两端通过球轴连接有扶手,可自由转动方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托臂板前侧与左右两侧均系有安全带,三根安全带的相交处缝制有可拆卸软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托臂板顶面对称设置有手臂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手臂托顶面为向下凹的弧面,且角度可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托臂板与支撑柱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斜杆与横杆之间的夹角为15°-9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升降杆由两根相互平行的直杆组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升降杆与立柱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托臂板外侧设置有水杯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动推杆通过自身携带的电池或者外接电源供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手臂托上设置有海绵垫。本技术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为:使用人呈坐姿,使用时,首先驱动电动推杆下降,使托臂板和可拆卸软座降低至合适高度,使用人坐上可拆卸软座,小臂平放于手臂托内,将扶手转动至合适角度后握住。然后驱动电动推杆上升,帮助使用人缓缓站起至完全站立姿势,此时使用人可在托臂板和扶手的支撑下进行安全的行走、锻炼和康复训练,当使用人行走疲惫时可坐于可拆卸软座上休息,口渴时可通过搁置在水杯架上的水杯喝水。如果使用人肌力减弱或双下肢无力不能支撑体重、或因关节疼痛不能负重时,可进一步升高托臂板,使使用人依靠上肢支撑下肢,实现减重行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够辅助行动能力弱的老年人站立和行走,满足老年人进行室内外活动和身体锻炼的需求,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本技术的可通过电动推杆调节托臂板的高度,如果老年人肌力减弱或双下肢无力不能支撑体重、或因关节疼痛不能负重时,可进一步升高托臂板,使老年人依靠上肢支撑下肢,实现减重行走;(3)本技术配备有可拆卸软座和水杯架,提高了辅助装置使用时的舒适度,满足了使用人的各种需求;(4)本技术的托臂板上设置有角度可调的手臂托,手臂托的顶面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弧面,可将老年人手臂固定,避免由于手臂的滑动给老年人带来的二次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托臂板上通过安全带系有可拆卸软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架;2、万向脚轮;3、平衡轮;4、电池;5、立柱;6、电动推杆;7、升降杆;8、支撑柱;9、托臂板;10、手臂托;11、扶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与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可以看出,包括底架1、万向脚轮2、平衡轮3、电池4、立柱5、电动推杆6、升降杆7、支撑柱8、托臂板9、手臂托10和扶手11;底架1为水平设置,由两根相互平行且底面设置有万向脚轮2的横杆和连接其两端的连杆组成,横杆上与连接连杆相对的一端通过铰接设置有向外倾斜的斜杆,斜杆倾斜的角度(指斜杆与横杆之间的角度)60°,该斜杆的端部设置有防止装置发生倾斜的平衡轮3,在横杆上设置有与斜杆对应的收纳槽,在不使用时可将斜杆折叠至收纳槽内以减少空间的占用;连杆顶面中央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立柱5,升降杆7为平行四边形机构,升降杆7与立柱5顶端通过铰链连接,立柱5旁倾斜向上设置有可伸缩的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包括底部的固定柱和顶部的活动柱,活动柱底部穿过固定柱内固定连接有电池4,由电池4向电动推杆6提供动力,推动所述的托臂板相对底架上下移动。电动推杆6顶端与升降杆7的底面连接,支撑柱8为竖直设置,焊接在升降杆7的另一端;支撑柱8上横向贯穿有左右对称的连接杆,该连接杆两端通过球轴连接有扶手11,扶手11可自由转动方向。托臂板9设置在支撑柱8与升降杆7相对的一侧并与支撑柱8垂直,托臂板9两端向支撑柱8的反方向弯曲形成一个可容纳一人站立的空间;在托臂板9顶面对称设置有手臂托10,手臂托10顶面为向下凹的且角度可调的弧面,符合人体工学,可将老年人手臂固定,避免由于手臂的滑动给老年人带来的二次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手臂托10上铺设有海绵垫,提高了老年人使用时的舒适度。如图2所示,在托臂板9左右两侧均系有安全带,三根安全带的相交处缝制有可拆卸软座,老年人在疲劳时可坐在可拆卸软座上休息。在托臂板9外侧设置有水杯架,外出使用时将水杯放置在水杯架上,方便老年人口渴时饮水。以下对本技术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老年人呈坐姿,使用时,首先驱动电动推杆6下降,使托臂板9和可拆卸软座降低至合适高度,老年人坐上可拆卸软座,小臂平放于手臂托10内,将扶手11转动至合适角度后握住。然后驱动电动推杆6上升,帮助老年人缓缓站起至完全站立姿势,此时老年人可在托臂板9和扶手11的支撑下进行安全的行走、锻炼和康复训练,当老年人行走疲惫时可坐于可拆卸软座上休息,口渴时可通过搁置在水杯架上的水杯喝水。如果老年人肌力减弱或双下肢无力不能支撑体重、或因关节疼痛不能负重时,可进一步升高托臂板9,使老年人依靠上肢支撑下肢,实现减重行走。本技术能够辅助行动能力弱的老年人站立和行走,满足老年人进行室内外活动和身体锻炼的需求,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以上对本技术一种站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为水平设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底面设置有滚轮的横杆和连接其两端的连杆;托臂板,与所述的底架对应且平行,形成一个可容纳一人站立的空间;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的连杆中部的立柱,与所述的所述托臂板中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柱,以及两根上下间隔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立柱和所述支撑柱活动连接的升降杆,以及与所述升降杆连接的驱动所述的托臂板相对底架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为水平设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底面设置有滚轮的横杆和连接其两端的连杆;托臂板,与所述的底架对应且平行,形成一个可容纳一人站立的空间;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的连杆中部的立柱,与所述的所述托臂板中部固定连接的支撑柱,以及两根上下间隔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立柱和所述支撑柱活动连接的升降杆,以及与所述升降杆连接的驱动所述的托臂板相对底架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上端与下侧的所述升降杆底面铰接、下端与所述底架连杆中部铰接的电动推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的横杆外端设置有向外倾斜的斜杆,该斜杆的端部设置有防止装置发生倾斜的平衡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立和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强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