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8962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0:17
热交换器具备板状的翅片和以与翅片交叉的方式安装的多个传热管,传热管在翅片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翅片至少一部分为波形形状,能够在长边方向上伸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扁平形状的传热管的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汽车空调或固定式空调设备等中使用了使用铝制的扁平多孔管的热交换器。扁平多孔管是指,具有横向宽度(截面长轴方向)比纵向宽度(截面短轴方向)大的形状、且在内部形成有多个流体流路的传热管。在使用扁平多孔管的热交换器中,一般使用波纹形状的翅片,但最近也使用板式的翅片。以下,将使用扁平多孔管和板式翅片的热交换器称为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作为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一般是将由扁平多孔管构成的传热管直接插入到配置于热交换器的端部的铝制的集管而构成的。另外,在板状翅片设置有与扁平多孔管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凹部,通过从翅片的宽度方向将扁平多孔管插入到该凹部中来制作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而且,一般采用在炉中同时钎焊传热管、翅片和集管的工艺方法。作为现有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专利文献1公开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采用了如下结构:将构成为扁平多孔管的传热管从其侧面插入到形成于翅片的与传热管形状相同的形状的管插入部,利用钎焊等方法使两者的接合面贴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24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一般而言,在制作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需要将翅片同时插入大量传热管。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若存在翅片与传热管的位置偏移,则为了插入多个传热管而产生过大的力,有可能发生插入不良或翅片的弯曲等。另外,为了防止翅片与传热管的位置偏移,可考虑扩大设置于翅片的管插入部与传热管的间隙的方法。但是,若扩大管插入部与传热管的间隙,则翅片与传热管的钎焊性恶化,存在贴紧性的恶化及钎焊材料使用量增大等问题。另外,为了防止翅片及传热管的位置的由热膨胀差引起的位置偏移,还需要严格的温度管理。例如,铝的线膨胀系数为23×10-6左右,铁的线膨胀系数为12×10-6左右。因此,例如,若设传热管和翅片为铝制的热交换器的层方向的高度为1m,排列传热管的夹具为铁制,在夏季和冬季之间作业空间的温度差为20deg,则相对于热交换器的高度1m的长度,由铝与铁的线膨胀系数差引起的尺寸偏差会产生出0.26mm。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将形成于翅片的管插入部的间距调整为插入传热管的集管的传热管安装部的间距、并且改善了装配性的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具备板状的翅片和以与上述翅片交叉的方式安装的多个传热管,上述传热管在上述翅片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上述翅片至少一部分为波形形状,能够在上述长边方向上伸缩。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节流装置、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将上述的热交换器用作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翅片至少一部分为波形形状,能够在翅片的纵向方向上伸缩,因此能够自动地调整翅片的管插入部的间距。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能够改善热交换器的装配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由于将上述的热交换器用作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因此相应地提高了装配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外观结构的一例的立体概要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截面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表示从另一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一例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翅片的具体结构例的一例的结构图。图7是表示从另一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翅片的具体结构例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图9是表示从另一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翅片的具体结构例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各构成构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不同。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通用的。并且,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实施方式1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此外,在图1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用实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另外,空调装置100是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另外,空调装置100具备以下详细说明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空调装置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0具备压缩机101、第一热交换器102、第一风扇105、节流装置103、第二热交换器104、第二风扇106以及流路切换装置107。压缩机101、第一热交换器102、节流装置103、第二热交换器104以及流路切换装置107由制冷剂配管110连接,形成制冷剂回路。压缩机10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由压缩机101压缩后的制冷剂被排出并向流路切换装置107输送。压缩机101例如能够由旋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等构成。第一热交换器102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第一热交换器102例如能够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套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等构成。此外,在应用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作为第一热交换器102的情况下,第一热交换器102为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节流装置103使经过了第一热交换器102或第二热交换器104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节流装置103例如可以由能够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电动膨胀阀等构成。此外,作为节流装置103,不仅能够应用电动膨胀阀,还能够应用受压部采用隔膜的机械式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等。第二热交换器104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第一热交换器102例如能够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套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等构成。此外,在应用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作为第二热交换器104的情况下,第二热交换器104为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流路切换装置107在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中切换制冷剂的流动。也就是说,流路切换装置107在制热运转时切换成连接压缩机101和第一热交换器102,在制冷运转时切换成连接压缩机和第二热交换器104。此外,流路切换装置107例如可以由四通阀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二通阀或三通阀的组合作为流路切换装置107。第一风扇105附设于第一热交换器102,向第一热交换器102供给作为热交换流体的空气。第二风扇106附设于第二热交换器104,向第二热交换器104供给作为热交换流体的空气。<空调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备板状的翅片和以与所述翅片交叉的方式安装的多个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在所述翅片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翅片,至少一部分为波形形状,能够在所述长边方向上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备板状的翅片和以与所述翅片交叉的方式安装的多个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在所述翅片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翅片,至少一部分为波形形状,能够在所述长边方向上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波形形状形成为,构成所述波形形状的峰部及谷部沿短边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波形形状的间距为形成于所述翅片的管插入部的间距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波形形状的间距与形成于所述翅片的管插入部的间距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管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山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