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
本公开涉及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利用可变喷嘴机构,调整排气从涡轮壳体内的涡旋流路向涡轮转子的流动,由此,改变流向涡轮叶片的排放气体的流速及压力,提高增压效果。近年来,通过增强排气限制等,正在着重改善发动机低速区域的响应,期待涡轮增压器的高响应化。在发动机加速时,减小可变喷嘴机构的喷嘴叶片的开度,使排气压力升高,由此,涡轮转子的旋转数增大。如图21所示,在喷嘴叶片的开度较小的情况下,从喷嘴叶片的端面与流路壁的间隙漏出的泄漏流(以下称为间隙流)的损失增大,效率降低,所以,会延迟旋转数的增大。另一方面,虽然只要减小喷嘴叶片的端面与流路壁的间隙就可提高效率,但如果过度减小间隙,则喷嘴叶片阻滞(粘连、不转动)。这是因为流路壁的周围配件因排气而产生热变形。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一种可变喷嘴机构,其以抑制间隙流为目的。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可变喷嘴机构中,喷嘴叶片的两端部形成得厚于中央部,另外,两端部的端面与流路壁平行地形成。在专利文献1中,说明了通过这样增大喷嘴叶片的端面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能够得到足够的密封长度、并能够抑制间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具有:涡轮转子、以及用来调整排气从形成于所述涡轮转子的外周侧的涡旋流路向所述涡轮转子的流动的可变喷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喷嘴机构包括:喷嘴叶片,其设置在用来从所述涡旋流路向所述涡轮转子引导所述排气的排气流路;支承壁,其形成所述排气流路之中所述涡轮转子的轴向的一侧的流路壁,并且可转动地悬臂支承所述喷嘴叶片;非支承壁,其形成所述排气流路之中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流路壁;所述喷嘴叶片的所述非支承壁侧的端面之中压力面侧的缘部具有形成为直线状的非支承壁侧直线状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具有:涡轮转子、以及用来调整排气从形成于所述涡轮转子的外周侧的涡旋流路向所述涡轮转子的流动的可变喷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喷嘴机构包括:喷嘴叶片,其设置在用来从所述涡旋流路向所述涡轮转子引导所述排气的排气流路;支承壁,其形成所述排气流路之中所述涡轮转子的轴向的一侧的流路壁,并且可转动地悬臂支承所述喷嘴叶片;非支承壁,其形成所述排气流路之中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流路壁;所述喷嘴叶片的所述非支承壁侧的端面之中压力面侧的缘部具有形成为直线状的非支承壁侧直线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支承壁侧直线状部在包括所述压力面侧的所述缘部之中、与所述喷嘴叶片的后缘的弦向距离为所述喷嘴叶片的弦长的1/4的位置在内的范围内形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支承壁侧直线状部的长度为所述喷嘴叶片的弦长的一半以上。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叶片的所述非支承壁侧的端部包括向所述喷嘴叶片的压力面侧突出的非支承壁侧肋状部,所述非支承壁侧直线状部形成于所述非支承壁侧肋状部的前端部。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容量型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叶片的所述非支承壁侧的端部包括连接所述喷嘴叶片的所述非支承壁侧的端面与所述压力面的非支承壁侧倾斜面,所述非支承壁侧倾斜面倾斜,以随着与所述非支承壁的接近而使之与所述喷嘴叶片的负压面的距离减小,所述非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隆雄,星彻,东條正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