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649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包括引出线插座、四个引出脚、三个压簧、两个动簧片、四个平触点、四个球触点、四个静接触片、推杆、螺杆、底座、螺母和金属外壳,通过将引出脚设置为由上插接板、抵接板和下插接板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而不采用现有的开关引出脚与定位柱组合铆接的结构,使得开关引出脚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一致性高且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将所述动簧片中原本向外张开的耳部改进为向内倾斜的结构,且设置耳部边缘为光滑弧形,从而保证动簧片在引出线插座和底座内上下滑动时不会出现卡位现象,大大提高了制动灯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
本技术涉及汽车12A制动灯开关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灯开关是汽车的安全电气器件,安装在汽车脚踏板上,用于当前面汽车驾驶中制动时为后面的汽车提供提示信号,是必不缺少的安全器件。汽车制动灯开关从2线单组发展到目前普遍使用的4线双组开关,由金属体外壳、金属螺杆以及内部簧片、触点、压簧、塑料等部件组成。本专利技术即是在现有12A大功率的4线双组汽车制动灯开关基础上进行的改进。现有的已经公开的4线双组汽车制动灯开关(例如专利CN2016655560U、CN201256086中公开的制动灯开关)中,其开关引出脚与定位柱是分立零件,各自制成后组合铆接而成,其中引出脚需要制造塑料模具并经过注塑成型得到,而定位柱由数控机床加工制成成本很高,定位柱与引出脚还需要人工铆接,铆接工序繁琐、复杂、可靠性差,从而造成开关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差、且制备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通过优化制动灯开关各部分结构来降低开关结构复杂度和成本,提高开关可靠性、一致性和制备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所述汽车制动灯开关包括:引出线插座、四个引出脚、三个压簧、两个动簧片、四个平触点、四个球触点、四个静接触片、推杆、螺杆、底座、螺母和金属外壳;所述引出线插座卡接在所述底座上;四个所述引出脚分别插接在所述底座上;每个所述引出脚均为由上插接板、抵接板和下插接板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引出线插座内;所述抵接板连接所述上插接板和所述下插接板;所述下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所述金属外壳的底部接触;所述引出线插座与所述金属外壳卡接;所述三个压簧分别为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和第三压簧;所述两个动簧片分别为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所述第一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第一动簧片,所述第一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推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引出脚,所述第二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第一动簧片;所述第三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第二动簧片,所述第三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动簧片套设在所述推杆上,位于所述推杆顶部挡块与所述第三压簧之间;所述四个平触点分别为第一平触点、第二平触点、第三平触点和第四平触点;所述第一平触点和所述第二平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二动簧片上;所述第三平触点和所述第四平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一动簧片上;所述四个球触点分别为第一球触点、第二球触点、第三球触点和第四球触点;所述四个静接触片分别为第一静接触片、第二静接触片、第三静接触片和第四静接触片;所述第一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一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二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二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三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三静接触片上;所述第四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四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一平触点与所述第一球触点正对,所述第二平触点与所述第二球触点正对,所述第三平触点与所述第三球触点正对,所述第四平触点与所述第四球触点正对;所述底座和所述螺杆依次套设在所述推杆上;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与所述螺杆的头部接触;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底座。可选的,所述下插接板底部具有一个凸起的卡扣,用于卡接在所述底座内。可选的,每个所述引出脚的所述上插接板与所述抵接板垂直,所述下插接板与所述抵接板垂直,所述上插接板与所述下插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接板的两边,且所述上插接板与所述下插接板位于所述抵接板的不同侧;所述第二压簧的上端顶靠在所述抵接板的下表面。可选的,所述上插接板与所述下插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接板相对的两边,所述上插接板所在平面与所述下插接板所在平面互相平行。可选的,所述上插接板与所述下插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接板相邻的两边,所述上插接板所在平面与所述下插接板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可选的,所述动簧片为由套接孔、连接部、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套接孔、所述第一耳部和所述第二耳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耳部和所述第二耳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套接孔两侧;所述第一耳部与所述第二耳部的形状相同。可选的,所述第一耳部为边缘光滑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耳部立设在所述连接部上,且所述第一耳部的弧形开口朝向所述套接孔;所述第一耳部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耳部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向所述套接孔方向倾斜。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包括引出线插座、四个引出脚、三个压簧、两个动簧片、四个平触点、四个球触点、四个静接触片、推杆、螺杆、底座、螺母和金属外壳,通过将引出脚设置为由上插接板、抵接板和下插接板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而不采用现有的开关引出脚与定位柱组合铆接的结构,使得开关引出脚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一致性高且降低了成本。此外,本技术还将所述动簧片中原本向外张开的耳部改进为向内倾斜的结构,且设置耳部边缘为光滑弧形,从而保证动簧片在引出线插座和底座内上下滑动时不会出现卡位现象,大大提高了制动灯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制动灯开关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制动灯开关的外形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制动灯开关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制动灯开关沿A-A剖面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制动灯开关沿B-B剖面的剖视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第一引出脚和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引出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引出脚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引出脚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引出脚沿A-A剖面的剖视图;图11为现有技术中第二引出脚和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引出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引出脚的侧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引出脚的俯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引出脚沿A-A剖面的剖视图;图16为现有技术中第三引出脚和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引出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引出脚的侧视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引出脚的俯视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引出脚的主视图;图21为现有技术中第四引出脚和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四引出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四引出脚的侧视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四引出脚的俯视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四引出脚的主视图;图26为现有技术中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簧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簧片的俯视图;图2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簧片沿B-B剖面的剖视图;图3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簧片沿A-A剖面的剖视图;图3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簧片的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2为现有技术中引出线插座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出线插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出线插座的主视图;图3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制动灯开关包括:引出线插座、四个引出脚、三个压簧、两个动簧片、四个平触点、四个球触点、四个静接触片、推杆、螺杆、底座、螺母和金属外壳;所述引出线插座卡接在所述底座上;四个所述引出脚分别插接在所述底座上;每个所述引出脚均为由上插接板、抵接板和下插接板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引出线插座内;所述抵接板连接所述上插接板和所述下插接板;所述下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所述金属外壳的底部接触;所述引出线插座与所述金属外壳卡接;所述三个压簧分别为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和第三压簧;所述两个动簧片分别为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所述第一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第一动簧片,所述第一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推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引出脚,所述第二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第一动簧片;所述第三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第二动簧片,所述第三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动簧片套设在所述推杆上,位于所述推杆顶部挡块与所述第三压簧之间;所述四个平触点分别为第一平触点、第二平触点、第三平触点和第四平触点;所述第一平触点和所述第二平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二动簧片上;所述第三平触点和所述第四平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一动簧片上;所述四个球触点分别为第一球触点、第二球触点、第三球触点和第四球触点;所述四个静接触片分别为第一静接触片、第二静接触片、第三静接触片和第四静接触片;所述第一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一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二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二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三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三静接触片上;所述第四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四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一平触点与所述第一球触点正对,所述第二平触点与所述第二球触点正对,所述第三平触点与所述第三球触点正对,所述第四平触点与所述第四球触点正对;所述底座和所述螺杆依次套设在所述推杆上;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与所述螺杆的头部接触;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制动灯开关包括:引出线插座、四个引出脚、三个压簧、两个动簧片、四个平触点、四个球触点、四个静接触片、推杆、螺杆、底座、螺母和金属外壳;所述引出线插座卡接在所述底座上;四个所述引出脚分别插接在所述底座上;每个所述引出脚均为由上插接板、抵接板和下插接板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引出线插座内;所述抵接板连接所述上插接板和所述下插接板;所述下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所述金属外壳的底部接触;所述引出线插座与所述金属外壳卡接;所述三个压簧分别为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和第三压簧;所述两个动簧片分别为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所述第一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第一动簧片,所述第一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推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引出脚,所述第二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第一动簧片;所述第三压簧的上端顶靠所述第二动簧片,所述第三压簧的下端顶靠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动簧片套设在所述推杆上,位于所述推杆顶部挡块与所述第三压簧之间;所述四个平触点分别为第一平触点、第二平触点、第三平触点和第四平触点;所述第一平触点和所述第二平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二动簧片上;所述第三平触点和所述第四平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一动簧片上;所述四个球触点分别为第一球触点、第二球触点、第三球触点和第四球触点;所述四个静接触片分别为第一静接触片、第二静接触片、第三静接触片和第四静接触片;所述第一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一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二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二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三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三静接触片上;所述第四球触点铆接在所述第四静接触片上;所述第一平触点与所述第一球触点正对,所述第二平触点与所述第二球触点正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荣陈炯璋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申吉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