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606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组件以及模板,所述热流道组件包括分流板、驱动装置以及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纵向往复运动的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组件还包括独立于所述模板设置的冷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冷却装置组装于所述分流板上,所述冷却装置内形成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分流板之间。本申请的模板无需加工冷却水路,无需与驱动装置组装配接,只需加工避让槽即可,无精公差要求,降低模板的加工难度;冷却装置体积小,提升冷却效果,延长驱动装置使用寿命;驱动装置通过冷却装置与分流板组装为一个整体,在安装热流道时可整体安装,简化安装流程。

hot runner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t runner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hot runner assembly and a template. The hot runner assembly comprises a shunt plate, a driving device and a valve needle moving longitudinally and reciprocally under the driving devi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t runner assembly include a cooling device independent of the template, and the driving device passes through the cooling device. The cooling device is assembled on the shunt plate, in which a cooling water path for cooling water flow is formed, and the cooling water path is located between the driving device and the shunt plate. The application template does not need to process cooling water, does not need to assemble and connect with the driving device, only needs to process the avoidance groove, no precision tolerance requirement,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template processing; the cooling device is small in size, improves the cooling effect an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riving device; the driving device is assembled into a whole through the cooling device and the shunt plate, and can be installed as a whole when installing the hot runner. Install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流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

技术介绍
热流道技术是应用于塑料注塑模具的一种先进技术。参图1,在现有技术的针阀式热流道系统中,伺服电机2固定地装配在模板1的装配腔12内,模板1设置在分流板3上方,分流板3的热量会传递至模板1。而为了避免模板1温度太高对伺服电机2造成影响,通常,一方面会在模板1与分流板3之间设计有15mm的间隙,防止模板1与分流板3直接接触传热,另一方面会在模板1内围绕伺服电机2设置冷却水路11以进行降温保护。这样就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存在:一、伺服电机2固定在模板1上,需做精定位,模板1加工难度高,且使得模板1总厚度增加;二、模板1设置冷却水路11,增加加工成本,且冷却效果不好;三、伺服电机2组装在模板1上,意味着安装热流道时需将伺服电机2与分流板3分开单独组装,提升安装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其能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组件以及模板,所述热流道组件包括分流板、驱动装置以及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纵向往复运动的阀针,所述热流道组件还包括独立于所述模板设置的冷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冷却装置固定组装于所述分流板上,所述冷却装置内形成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分流板之间。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本体和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本体上的驱动杆,在纵向上所述冷却装置夹设于所述驱动装置本体和所述分流板之间。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本体通过螺纹、卡扣、焊接、铆接的连接方式固定组装于所述冷却装置上。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通过螺纹、卡扣、焊接、铆接的连接方式固定组装于所述分流板上。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具有纵向贯通的中空容纳腔,所述驱动杆至少部分地凸伸出所述驱动装置本体并配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阀针连接至所述驱动杆并纵向延伸出所述容纳腔外。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装置具有朝向所述分流板凸伸的至少三个支脚,所述冷却装置通过所述支脚相接触地支撑于所述分流板表面。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三个所述支脚绕所述容纳腔中轴线圆周均分。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路平行于所述分流板延伸并围绕所述容纳腔设置。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水路位于所述冷却装置上相对靠近所述分流板的一端。作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板具有避让槽,所述驱动装置和/或所述冷却装置容置于所述避让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模板无需加工冷却水路,从而降低模板的加工难度;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冷却装置固定于分流板上,而无需驱动装置和模板进行组装配接,模板只需要加工出容纳驱动装置和冷却装置的避让槽即可,无精公差要求,降低模板的加工难度,并减小模板的整体厚度;第三,冷却装置相较于模板体积小,其设有单独的冷却水路,大大提升冷却效果,延长驱动装置使用寿命;第四,驱动装置通过冷却装置与分流板组装为一个整体,在安装热流道时可整体安装,简化安装流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热流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上方视角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下方视角立体图;图5是沿图3中A-A线的纵剖面图;图6是沿图3中B-B线的横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看图2~6,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注塑行业的热流道系统,该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组件以及与所述热流道组件彼此相适配的模板5。所述热流道组件包括分流板7、阀针61以及驱动装置6。其中,分流板7大致上呈水平布设,其内部具有供塑料熔体流动的分配通道,注塑机喷嘴传输来的塑料熔体可沿所述分配通道按需流动至模具型腔的浇口处;驱动装置6设置于分流板7上方;阀针61悬挂地连接于驱动装置6下端,阀针61沿垂直于水平方向的纵向延伸并贯穿地配合至分流板7上;在驱动装置6的驱动下,阀针61沿纵向往复运动以用于开启或停止塑料熔体向模具型腔中的流动。在本申请中,所述热流道组件还包括冷却装置8,冷却装置8独立于模板5设置,也即冷却装置8与模板5分体设置。冷却装置8设置为一刚性结构,冷却装置8对驱动装置6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地,驱动装置6通过冷却装置8间接固定组装于分流板7上,也即冷却装置8固定支撑地连接在分流板7上方,驱动装置6固定支撑地连接在冷却装置8上。同时,冷却装置8内部形成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路86,冷却水路86位于驱动装置6和分流板7之间以用于对驱动装置8进行冷却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通过设置独立的冷却装置8,第一,模板5无需加工冷却水路,从而降低模板5的加工难度;第二,驱动装置6通过冷却装置8固定于分流板7上,而无需驱动装置6和模板5进行组装配接,模板5只需要加工出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热流道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容纳驱动装置6和/或冷却装置8)的避让槽51即可,无精公差要求,降低模板5的加工难度,并减小模板5的整体厚度;第三,冷却装置8相较于模板5体积小,其设有单独的冷却水路86,大大提升冷却效果,延长驱动装置6使用寿命;第四,驱动装置6可通过冷却装置8与分流板7组装为一个整体,在安装热流道时可整体安装,简化安装流程。驱动装置6用于提供动力以驱动阀针61的运动,其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本体和连接至所述本体上以进行传动的驱动杆,阀针61悬挂连接于所述驱动杆下端并在所述驱动杆带动下往复运动。所述驱动装置本体具体可设置为伺服电机。进一步地,在纵向上冷却装置8夹设于所述驱动装置本体和分流板7之间,这样,分流板7的热量通过冷却装置8向所述驱动装置本体传递的过程中,经过冷却装置8中冷却水路86的冷却降温,大大减小了传递至所述驱动装置本体上的热量,进而避免造成所述驱动装置本体内的机构/部件受热损坏,从而延长驱动装置6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8具有若干第一固定部84(具体设置为四个),第一固定部84具体设置为螺孔;所述驱动装置本体具有与第一固定部84相适配的若干紧固件91,紧固件91具体设置为螺栓;其中,紧固件91与第一固定部84螺纹配接,从而使所述驱动装置本体固定组装于冷却装置8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本体还可通过卡扣、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组装于冷却装置8上。优选地,冷却装置8的外侧壁与所述驱动装置本体的外侧壁设置为横截面形状相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8的外侧壁与所述驱动装置本体的外侧壁的横截面均为近似正方形且二者面积相等。也即,冷却装置8的外侧壁对应于所述驱动装置本体的外侧壁进行设置,一方面增加系统美观,另一方面可便于组装,并且利于模板5的避让槽51的加工。进一步地,冷却装置8还具有纵向贯通的中空容纳腔80,也即容纳腔80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组件以及模板,所述热流道组件包括分流板、驱动装置以及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纵向往复运动的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组件还包括独立于所述模板设置的冷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冷却装置组装于所述分流板上,所述冷却装置内形成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分流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组件以及模板,所述热流道组件包括分流板、驱动装置以及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纵向往复运动的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组件还包括独立于所述模板设置的冷却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冷却装置组装于所述分流板上,所述冷却装置内形成有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位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分流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本体和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本体上的驱动杆,在纵向上所述冷却装置夹设于所述驱动装置本体和所述分流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本体通过螺纹、卡扣、焊接、铆接的连接方式固定组装于所述冷却装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通过螺纹、卡扣、焊接、铆接的连接方式固定组装于所述分流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