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05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注塑机本体,所述注塑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注塑件排出通道,所述注塑件排出通道底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运输带,所述第一运输带的一端通过支架设置在注塑机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运输带的另一端贯穿注塑机本体的侧面到达注塑机本体的外部,所述第一运输带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运输带;注塑机的内部增设了第一运输带,在生产的过程中将注塑件与余料一起从注塑机的内部运出,在运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余料与注塑件进行手动分离,分离之后由第一运输带将余料送至破碎箱,在生产过程中便于对余料同步处理,避免了余料在环境中久置被污染,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A Reuse Device for Remaining Material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sidual material recovery and reuse device of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body. The inner part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jection molding part discharge channel, the bottom end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art discharge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finite slot,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mit slo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veyance belt, and the first conveyance belt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body through a bracket.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port belt runs through the side of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body to reach the outside of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body, and a second transport belt is arranged below the first transport belt; the first transport belt is added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and the injection moulding parts and the surplus materials are transported from the inside of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together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the staff separates the surplus materials from the injection moulding parts manually and separates them. After that, the surplus material is sent to the crushing box by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which facilitates the synchronous treatment of the surplus material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voids the pollution of the surplus material in the environment for a long time,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注塑机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机在生产塑料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余料,余料又称为塑料二次料或回收料,塑料二次料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投入再利用。目前,有些进口原料的价格较昂贵,因塑料产品的性质,塑件的产品与料头的重量相等,如果余料不能回收利用的话,成本上浪费极其严重,目前的余料回收过程中都是等余料到一定的量统一处理,在放置的过程中有可能遭到环境污染,且余料与注塑件混在一起不易分离,针对目前的塑料余料回收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余料利用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余料回收过程中都是等到余料到一定的量再统一处理,在放置的过程中有可能遭到环境污染,且余料会与注塑件混在一起不易分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注塑机本体,所述注塑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注塑件排出通道,所述注塑件排出通道底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运输带,所述第一运输带的一端通过支架设置在注塑机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运输带的另一端贯穿注塑机本体的侧面到达注塑机本体的外部,所述第一运输带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运输带,所述第一运输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余料破碎箱,所述余料破碎箱的顶部设置有防飞溅挡板,所述余料破碎箱的一侧表面通过支架设置有破碎电机,所述破碎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贯穿破碎电机的外侧表面到达破碎电机的内部,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贯穿余料破碎箱的外侧表面到达余料破碎箱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结构为U形结构,所述限位槽的内侧表面与注塑件排出通道的外侧表面相接处,所述注塑件排出通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破碎刀叶,所述破碎刀叶的两端侧表面都与余料破碎箱的内壁接触,所述余料破碎箱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破碎刀叶。优选的,所述余料破碎箱的内部设置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为弧形的片状结构,所述导向片的侧表面通过焊接设置在余料破碎箱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导向片的另一侧设置有余料排出通道,所述余料排出通道的一端与导向片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余料排出通道的另一端贯穿余料破碎箱的内侧表面到达余料破碎箱的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注塑机的内部增设了第一运输带,在生产的过程中将注塑件与余料一起从注塑机的内部运出,在运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余料与注塑件进行手动分离,分离之后由第一运输带将余料送至破碎箱,在生产过程中便于对余料同步处理,避免了余料在环境中久置被污染,提升了产品的质量。(2)余料回收装置内部增设了破碎电机与破碎刀叶,在对余料加工的过程中能够将余料破碎至一定的大小,在进行后续的加工时便于原料的混合,在加工过程中避免了二次料破碎不充分导致注塑件内部产生分层,有效的保持了产品的合格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塑机本体;2、注塑件排出通道;3、限位槽;4、第一运输带;5、余料破碎箱;6、第二运输带;7、防飞溅挡板;8、破碎刀叶;9、旋转轴;10、导向片;11、余料排出通道;12、破碎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注塑机本体1,注塑机本体1的内部设有注塑件排出通道2,注塑件排出通道2底端设有限位槽3,限位槽3的上方设有第一运输带4,第一运输带4的一端通过支架设在注塑机本体1的内部,第一运输带4的另一端贯穿注塑机本体1的侧面到达注塑机本体1的外部,第一运输带4的下方设有第二运输带6,第一运输带4的另一端设有余料破碎箱5,第一运输带4通过支架设置在地面上,第一运输带4的一端设在余料破碎箱5的上方,余料破碎箱5的顶部设有防飞溅挡板7,余料破碎箱5的一侧表面通过支架设有破碎电机12,破碎电机12的一端设有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一端贯穿破碎电机12的外侧表面到达破碎电机12的内部,旋转轴9的另一端贯穿余料破碎箱5的外侧表面到达余料破碎箱5的内部。为了避免注塑件卡在第一运输带4与限位槽3之间,导致第一运输带4运行不流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槽3的结构为U形结构,限位槽3的内侧表面与注塑件排出通道2的外侧表面相接处,注塑件排出通道2的两端对称设有限位槽3。为了更好的对余料进行破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旋转轴9的外侧表面设有破碎刀叶8,破碎刀叶8的两端侧表面都与余料破碎箱5的内壁接触,余料破碎箱5的内部设有两个破碎刀叶8。为了便于破碎后的余料导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余料破碎箱5的内部设有导向片10,导向片10为弧形的片状结构,导向片10的侧表面通过焊接设在余料破碎箱5的内壁。为了便于破碎后的余料的排放,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向片10的另一侧设有余料排出通道11,余料排出通道11的一端与导向片10的上表面相连接,余料排出通道11的另一端贯穿余料破碎箱5的内侧表面到达余料破碎箱5的外部。实施例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注塑机本体1,注塑机本体1的内部设有注塑件排出通道2,注塑件排出通道2底端设有限位槽3,限位槽3的上方设有第一运输带4,第一运输带4的一端通过支架设在注塑机本体1的内部,第一运输带4的另一端贯穿注塑机本体1的侧面到达注塑机本体1的外部,第一运输带4的下方设有第二运输带6,第一运输带4的另一端设有余料破碎箱5,第一运输带4一端底端通过支架设置在余料破碎箱5的上表面,余料破碎箱5的顶部设有防飞溅挡板7,余料破碎箱5的一侧表面通过支架设有破碎电机12,破碎电机12的一端设有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一端贯穿破碎电机12的外侧表面到达破碎电机12的内部,旋转轴9的另一端贯穿余料破碎箱5的外侧表面到达余料破碎箱5的内部。为了避免注塑件卡在第一运输带4与限位槽3之间,导致第一运输带4运行不流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槽3的结构为U形结构,限位槽3的内侧表面与注塑件排出通道2的外侧表面相接处,注塑件排出通道2的两端对称设有限位槽3。为了更好的对余料进行破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旋转轴9的外侧表面设有破碎刀叶8,破碎刀叶8的两端侧表面都与余料破碎箱5的内壁接触,余料破碎箱5的内部设有两个破碎刀叶8。为了便于破碎后的余料导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余料破碎箱5的内部设有导向片10,导向片10为弧形的片状结构,导向片10的侧表面通过焊接设在余料破碎箱5的内壁。为了便于破碎后的余料的排放,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向片10的另一侧设有余料排出通道11,余料排出通道11的一端与导向片10的上表面相连接,余料排出通道11的另一端贯穿余料破碎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注塑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注塑件排出通道(2),所述注塑件排出通道(2)底端设置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运输带(4),所述第一运输带(4)的一端通过支架设置在注塑机本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运输带(4)的另一端贯穿注塑机本体(1)的侧面到达注塑机本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运输带(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运输带(6),所述第一运输带(4)的另一端设置有余料破碎箱(5),所述余料破碎箱(5)的顶部设置有防飞溅挡板(7),所述余料破碎箱(5)的一侧表面通过支架设置有破碎电机(12),所述破碎电机(1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轴(9),所述旋转轴(9)的一端贯穿破碎电机(12)的外侧表面到达破碎电机(12)的内部,所述旋转轴(9)的另一端贯穿余料破碎箱(5)的外侧表面到达余料破碎箱(5)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注塑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注塑件排出通道(2),所述注塑件排出通道(2)底端设置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运输带(4),所述第一运输带(4)的一端通过支架设置在注塑机本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运输带(4)的另一端贯穿注塑机本体(1)的侧面到达注塑机本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运输带(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运输带(6),所述第一运输带(4)的另一端设置有余料破碎箱(5),所述余料破碎箱(5)的顶部设置有防飞溅挡板(7),所述余料破碎箱(5)的一侧表面通过支架设置有破碎电机(12),所述破碎电机(1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轴(9),所述旋转轴(9)的一端贯穿破碎电机(12)的外侧表面到达破碎电机(12)的内部,所述旋转轴(9)的另一端贯穿余料破碎箱(5)的外侧表面到达余料破碎箱(5)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余料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西雄机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