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亚专利>正文

免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74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其含胎冠(1)、胎肩(2)、胎侧(3)、胎唇(4)、胎冠保护层(6)、胎冠带束层(7)、帘线层(9)和胎骨圈(8)。免充气轮胎不需要充气,其不存在漏气或爆胎的问题,不需要随车携带打气筒、修补材料和修补工具,行车安全性大大提高;免充气轮胎具有好的耐切割和耐穿刺性能,又有好的转向操控性,耐冲压,抗曲挠,运动阻力小,节省能源,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造价降低,乘员感觉舒适。

Inflatable ti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neumatic tire, which comprises a crown (1), a shoulder (2), a side (3), a lip (4), a crown protective layer (6), a coronal belt bundle layer (7), a cord layer (9) and a rim (8). Non-pneumatic tire does not need to be inflated, it does not have the problem of air leakage or tire burst, does not need to carry inflator, repair materials and repair tools along with the vehicl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driving safety; non-pneumatic tire has good cutting and puncture resistance, good steering maneuverability, stamping resistance, flexure resistance, small movement resistance, energy saving, simple structure, easy to manufacture, and low cost. Low, the passengers feel comfor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免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尤其是不需要充气、也不用担心漏气或爆胎的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为各种交通工具的涌现和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经过百多年的改进,节能、耐用、可靠等性能日臻完美。但其有个严重缺点始终没有解决,这个严重缺点就是需要充气。车开到半路上轮胎漏气了,继续走,轮胎彻底损坏;不走,阻碍交通,又不安全。有经验的人往往车上带着打气筒。虽然打气筒增加额外负担,但带了总比不带好。爆胎非常危险。虽然大家知道要握紧方向盘使之不转动,让车慢慢减速直到停下。但是真要遇到,难免恐慌或措手不及,一瞬间车毁人亡。即使幸免于难,补胎或换胎又成了大难题。战场上,轮式装甲车的轮胎如果被子弹击穿。下车吗,没有装甲保护非常危险;不下车吗,装甲车成了静止靶子,也很危险。轮胎如果不需要充气多好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充气的免充气轮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免充气轮胎,其安装在轮辋上,其含胎冠、胎肩、胎侧、胎唇、胎冠保护层、胎冠带束层、帘线层和胎骨圈。该胎冠的外圆周表面上有胎面花纹和胎面花纹沟,该胎冠的底层为胎面底胶。该胎骨圈,其取代了传统轮胎的胎体、钢丝圈和三角胶,其用弹性好和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制造,其由一块腭板、两块侧板和两个啮合圈组合成整体。该腭板为圆带形板,其沿径向的横断面为弧形,其轴向两侧均沿径向向内稍微弯曲,其轴线与该胎冠圆周表面的轴线重合,其轴向宽度大于该轮辋的轴向宽度。两块圆环形侧板沿轴向分居该腭板的两侧,这两侧板中的任意一块侧板的径向外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腭板的侧向面圆滑连接,这两侧板中的任意一块侧板从径向外端到径向内端沿轴向逐渐向内弯曲。这两啮合圈均为圆圈形,这两啮合圈分别为两侧板之一的径向内端沿轴向向外侧弯曲的短小伸出体,这两啮合圈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该轮辋的轴向宽度,这两啮合圈的内径均等于或小于所述轮辋的外径,这两啮合圈的作用与传统轮胎上两钢丝圈的作用相同。该帘线层箍紧在该胎骨圈上腭板和两侧板的外表面上,这两侧板上帘线层的外表面上均牢固覆盖胎侧胶,该腭板和这两侧板的内表面上均牢固覆盖内面胶;该胎骨圈上的两啮合圈上均牢固覆盖胎唇保护胶。车的总重量等于额定重量时,该车的免充气轮胎上胎骨圈的侧板发生小的弹性弯曲形变,即使该车的总重量达3倍或4倍额定重量,该侧板的弯曲形变仍然在弹性范围内。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即使车的总重量达3倍或4倍额定重量,该车上免充气轮胎的侧板的弯曲形变仍然在弹性范围内,因而免充气轮胎虽然不充气,但其能够支撑该车跟该车使用充气轮胎一样正常开行,在路况不好的路面上也能开行。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免充气轮胎不需要充气,其不存在漏气或爆胎的问题,车上不但不需要携带打气筒、修补材料和修补工具,而且行车安全性大大提高。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我国的轮式装甲车使用免充气轮胎后,战场上即使免充气轮胎被子弹击穿,该轮式装甲车仍然能够开行,减少牺牲,又为胜利创造了条件。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免充气轮胎上的侧板为弹性好的金属材料,增大了侧刚性,具有好的耐切割和耐穿刺性能,又有好的转向操控性,乘员也感觉舒适。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免充气轮胎上的腭板为弹性好的金属材料,比充气轮胎更耐冲压,更抗曲挠。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胎骨圈上的腭板、两侧板和两啮合圈为整体,两啮合圈能使免充气轮胎牢固固定在轮辋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免充气轮胎上的胎骨圈的膨胀系数小,随温度变化,胎骨圈与连接构件的连接不松动,运动阻力小,节省能源。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胎骨圈取代了传统轮胎的胎体、钢丝圈和三角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造价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免充气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免充气轮胎,其安装在轮辋上,其含胎冠1、胎肩2、胎侧3、胎唇4、胎冠保护层6、胎冠带束层7、帘线层9和胎骨圈8。如图1所示,该胎冠1的外圆周表面上有胎面花纹1a和胎面花纹沟1b,该胎冠1的底层为胎面底胶1c。如图1所示,该胎骨圈8,其取代了传统轮胎的胎体、钢丝圈和三角胶,其用弹性好和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制造,其由一块腭板8a、两块侧板8b和两个啮合圈8c组合成整体。如图1所示,该腭板8a为圆带形板,其沿径向的横断面为弧形,其轴向两侧均沿径向向内稍微弯曲,其轴线与该胎冠1圆周表面的轴线重合,其轴向宽度大于该轮辋的轴向宽度。如图1所示,两块圆环形侧板8b沿轴向分居该腭板8a的两侧,这两侧板8b中的任意一块侧板8b的径向外端面与相应位置的该腭板8a的侧向面圆滑连接,这两侧板8b中的任意一块侧板8b从径向外端到径向内端沿轴向逐渐向内弯曲。如图1所示,这两啮合圈8c均为圆圈形,这两啮合圈8c分别为两侧板8b之一的径向内端沿轴向向外侧弯曲的短小伸出体,这两啮合圈8c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该轮辋的轴向宽度,这两啮合圈8c的内径均等于或小于所述轮辋的外径,这两啮合圈8c的作用与传统轮胎上两钢丝圈的作用相同。如图1所示,该帘线层9箍紧在该胎骨圈8上腭板8a和两侧板8b的外表面上,这两侧板8b上帘线层9的外表面上均牢固覆盖胎侧胶3a,该腭板8a和这两侧板8b的内表面上均牢固覆盖内面胶5。该胎骨圈8上的两啮合圈8c上均牢固覆盖胎唇保护胶4a。车的总重量等于额定重量时,该车的免充气轮胎上胎骨圈8的侧板8b发生小的弹性弯曲形变,即使该车的总重量达3倍或4倍额定重量,该侧板8b的弯曲形变仍然在弹性范围内。免充气轮胎适用于需要轮胎才能开行的各种车辆。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充气轮胎,其安装在轮辋上,其含胎冠(1)、胎肩(2)、胎侧(3)、胎唇(4)、胎冠保护层(6)、胎冠带束层(7)和帘线层(9);所述胎冠(1)的外圆周表面上有胎面花纹(1a)和胎面花纹沟(1b),所述胎冠(1)的底层为胎面底胶(1c);其特征在于:所述免充气轮胎还含胎骨圈(8);所述胎骨圈(8),其取代了传统轮胎的胎体、钢丝圈和三角胶,其用弹性好和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制造,其由一块腭板(8a)、两块侧板(8b)和两个啮合圈(8c)组合成整体;所述腭板(8a)为圆带形板,其沿径向的横断面为弧形,其轴向两侧均沿径向向内稍微弯曲,其轴线与所述胎冠(1)圆周表面的轴线重合,其轴向宽度大于所述轮辋的轴向宽度;两块圆环形侧板(8b)沿轴向分居所述腭板(8a)的两侧,这两侧板(8b)中的任意一块侧板(8b)的径向外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腭板(8a)的侧向面圆滑连接,这两侧板(8b)中的任意一块侧板(8b)从径向外端到径向内端沿轴向逐渐向内弯曲;这两啮合圈(8c)均为圆圈形,这两啮合圈(8c)分别为两侧板(8b)之一的径向内端沿轴向向外侧弯曲的短小伸出体,这两啮合圈(8c)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轮辋的轴向宽度,这两啮合圈(8c)的内径均等于或小于所述轮辋的外径,这两啮合圈(8c)的作用与传统轮胎上两钢丝圈的作用相同;所述帘线层(9)箍紧在所述胎骨圈(8)上腭板(8a)和两侧板(8b)的外表面上,这两侧板(8b)上帘线层(9)的外表面上均牢固覆盖胎侧胶(3a),所述腭板(8a)和这两侧板(8b)的内表面上均牢固覆盖内面胶(5);所述胎骨圈(8)上的两啮合圈(8c)上均牢固覆盖胎唇保护胶(4a);车的总重量等于额定重量时,该车的免充气轮胎上胎骨圈(8)的侧板(8b)发生小的弹性弯曲形变,即使该车的总重量达3倍或4倍额定重量,所述侧板(8b)的弯曲形变仍然在弹性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气轮胎,其安装在轮辋上,其含胎冠(1)、胎肩(2)、胎侧(3)、胎唇(4)、胎冠保护层(6)、胎冠带束层(7)和帘线层(9);所述胎冠(1)的外圆周表面上有胎面花纹(1a)和胎面花纹沟(1b),所述胎冠(1)的底层为胎面底胶(1c);其特征在于:所述免充气轮胎还含胎骨圈(8);所述胎骨圈(8),其取代了传统轮胎的胎体、钢丝圈和三角胶,其用弹性好和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制造,其由一块腭板(8a)、两块侧板(8b)和两个啮合圈(8c)组合成整体;所述腭板(8a)为圆带形板,其沿径向的横断面为弧形,其轴向两侧均沿径向向内稍微弯曲,其轴线与所述胎冠(1)圆周表面的轴线重合,其轴向宽度大于所述轮辋的轴向宽度;两块圆环形侧板(8b)沿轴向分居所述腭板(8a)的两侧,这两侧板(8b)中的任意一块侧板(8b)的径向外端面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腭板(8a)的侧向面圆滑连接,这两侧板(8b)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亚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