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34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外壳板,外壳板的内部均匀嵌入有通道管,通道管的左端分别焊接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且通道管的右端焊接有出料管,通道管的中部套接有摇匀管,当溶液进入摇匀管的内腔时会在螺旋挡板的引导下开始成旋涡式自转,使溶液流经后续通道管时,大大提高了溶液在流动过程中的混合效率,相较于使用螺旋管来延长流动时间,从而让溶液完全依靠分子扩散混合的处理方式,节省了大量用于制造螺旋管的材料,且减少了溶液的流动时间,但需要在进液口提供更大的压强,让溶液在通过摇匀管后依旧能够保持有正常的流速,在溶液进入各个催化区域前都对溶液进行一次加转,保证溶液在进行催化前混合均匀。

A New Microchannel Rea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microchannel reacto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plate, the inner of which is evenly embedded with a channel tube, the left end of the channel tube is welded with a first feeding tube and a second feeding tube respectively,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channel tube is welded with a discharge tube,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hannel tube is socketed with a shaker tube. When the solution enters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aker tube, it starts to form a vortex typ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al baffle. When the solution flows through the subsequent channel tube, the mixing efficiency of the solution in the flow process i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helical tube to prolong the flow time, the solution relies entirely on the treatment of molecular diffusion mixing, which saves a lot of materials for manufacturing helical tube and reduces the flow time of the solution. However, it needs to provide greater pressure at the inlet to allow the solution to dissolve. After shaking the tube, the liquid can still maintain a normal flow rate. Before the solution enters each catalytic region, the solution is rotated once to ensure that the solution mixes evenly before cataly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反应器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
技术介绍
微反应器是一种借助于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三维结构元件,将不同的溶液汇入到微反应器的内部,让反应剂在通道管内混合并发生反应,如果溶液混合后需要外部条件进行催化,溶液就必须在到达处理区域前混合均匀,但溶液自然混合均匀需要较长的形成,会浪费不必要的通道管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来满足有特殊人群的用板需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外壳板,所述外壳板的内部均匀嵌入有通道管,所述通道管的左端分别焊接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且通道管的右端焊接有出料管,所述通道管的中部套接有摇匀管;所述摇匀管包括套管主体,所述套管主体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套接口,且套管主体的内部焊接有螺旋挡板,所述套接口的内部均插接有通道管;进一步,所述通道管的左部套接有透明套管,所述外壳板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透明套管外侧的照射腔,所述照射腔的左侧和右侧均卡接有紫外灯管,且照射腔的外侧壁嵌入有弧形聚光版,所述紫外灯管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进一步,所述通道管的中部套接有导热管,所述外壳板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导热管外部的电热腔,所述电热腔的内部嵌入有电热带,所述电热带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进一步,所述通道管的右部套接有降温套管,所述外壳板的内部嵌入有位于降温套管外部的保温层,所述降温套管的内部嵌入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贯穿外壳板的上侧壁延伸至外部,且散热管的上端套接有液冷外机,所述液冷外机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进一步,所述摇匀管共有三个,且三个所述摇匀管分别套接于透明套管、导热管和降温套管的左侧;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和出料管的外端均套接有一体成型于外壳板外表面的螺纹接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透明套管、导热管和降温套管来对通道管内部的反应物进行不同的催化处理,在反应溶液进入透明套管、导热管和降温套管之前都会先流经摇匀管,当溶液进入摇匀管的内腔时会在螺旋挡板的引导下开始成旋涡式自转,使溶液流经后续通道管时,溶液仍会在惯性的作用下自转,大大提高了溶液在流动过程中的混合效率,相较于使用螺旋管来延长流动时间,从而让溶液完全依靠分子扩散混合的处理方式,节省了大量用于制造螺旋管的材料,且减少了溶液的流动时间,但需要在进液口提供更大的压强,让溶液在通过摇匀管后依旧能够保持有正常的流速,在溶液进入各个催化区域前都对溶液进行一次加转,保证溶液在进行催化前混合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摇匀管的主视剖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板、2第一进料管、3第二进料管、4螺纹接口、5摇匀管、6通道管、7透明套管、8照射腔、9紫外灯管、10弧形聚光版、11导热管、12电热腔、13电热带、14降温套管、15散热管、16液冷外机、17出料管、18套管主体、19螺旋挡板、20套接口、21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参见图1-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外壳板1,外壳板1的内部均匀嵌入有通道管6,通道管6的左端分别焊接有第一进料管2和第二进料管3,且通道管6的右端焊接有出料管17,通道管6的中部套接有摇匀管5;摇匀管5包括套管主体18,套管主体18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套接口20,且套管主体18的内部焊接有螺旋挡板19,套接口20的内部均插接有通道管6,螺旋挡板19不把套管主体18内腔的截面完全封死,在中部留有套管主体18内径10%的空间,让溶液转动时有回旋空间,通过透明套管7、导热管11和降温套管14来对通道管6内部的反应物进行不同的催化处理,在反应溶液进入透明套管7、导热管11和降温套管14之前都会先流经摇匀管5,当溶液进入摇匀管5的内腔时会在螺旋挡板19的引导下开始成旋涡式自转,使溶液流经后续通道管6时,溶液仍会在惯性的作用下自转,大大提高了溶液在流动过程中的混合效率,相较于使用螺旋管来延长流动时间,从而让溶液完全依靠分子扩散混合的处理方式,节省了大量用于制造螺旋管的材料,且减少了溶液的流动时间,但需要在进液口提供更大的压强,让溶液在通过摇匀管6后依旧能够保持有正常的流速,在溶液进入各个催化区域前都对溶液进行一次加转,保证溶液在进行催化前混合均匀;通道管6的左部套接有透明套管7,外壳板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透明套管7外侧的照射腔8,照射腔8的左侧和右侧均卡接有紫外灯管9,且照射腔8的外侧壁嵌入有弧形聚光版10,紫外灯管9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弧形聚光版10由镜面材料制成的横截面是弧形的套管,光源有且不仅有紫外灯管9,可根据需要的催化光种装配多种光源的发光管;通道管6的中部套接有导热管11,外壳板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导热管11外部的电热腔12,电热腔12的内部嵌入有电热带13,电热带13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导热管11由陶瓷支撑,用于让热量传导到通道管6内部前均匀分散开;通道管6的右部套接有降温套管14,外壳板1的内部嵌入有位于降温套管14外部的保温层21,降温套管14的内部嵌入有散热管15,散热管15贯穿外壳板1的上侧壁延伸至外部,且散热管15的上端套接有液冷外机16,液冷外机16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保温层21用于阻止外部热量的流入,提高降温效果,但要严格控制降温程度,避免温度低于内部溶液的熔点凝固,造成通道管6的张裂;摇匀管5共有三个,且三个摇匀管5分别套接于透明套管7、导热管11和降温套管14的左侧;第一进料管2、第二进料管3和出料管17的外端均套接有一体成型于外壳板1外表面的螺纹接口4,便于连通外部设备。本专利技术工作时,通过透明套管7、导热管11和降温套管14来对通道管6内部的反应物进行不同的催化处理,在反应溶液进入透明套管7、导热管11和降温套管14之前都会先流经摇匀管5,当溶液进入摇匀管5的内腔时会在螺旋挡板19的引导下开始成旋涡式自转,使溶液流经后续通道管6时,溶液仍会在惯性的作用下自转,大大提高了溶液在流动过程中的混合效率,相较于使用螺旋管来延长流动时间,从而让溶液完全依靠分子扩散混合的处理方式,节省了大量用于制造螺旋管的材料,且减少了溶液的流动时间,但需要在进液口提供更大的压强,让溶液在通过摇匀管6后依旧能够保持有正常的流速,在溶液进入各个催化区域前都对溶液进行一次加转,保证溶液在进行催化前混合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板(1),所述外壳板(1)的内部均匀嵌入有通道管(6),所述通道管(6)的左端分别焊接有第一进料管(2)和第二进料管(3),且通道管(6)的右端焊接有出料管(17),所述通道管(6)的中部套接有摇匀管(5);所述摇匀管(5)包括套管主体(18),所述套管主体(18)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套接口(20),且套管主体(18)的内部焊接有螺旋挡板(19),所述套接口(20)的内部均插接有通道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板(1),所述外壳板(1)的内部均匀嵌入有通道管(6),所述通道管(6)的左端分别焊接有第一进料管(2)和第二进料管(3),且通道管(6)的右端焊接有出料管(17),所述通道管(6)的中部套接有摇匀管(5);所述摇匀管(5)包括套管主体(18),所述套管主体(18)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套接口(20),且套管主体(18)的内部焊接有螺旋挡板(19),所述套接口(20)的内部均插接有通道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6)的左部套接有透明套管(7),所述外壳板(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透明套管(7)外侧的照射腔(8),所述照射腔(8)的左侧和右侧均卡接有紫外灯管(9),且照射腔(8)的外侧壁嵌入有弧形聚光版(10),所述紫外灯管(9)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6)的中部套接有导热管(11),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尊奎赵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