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77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包括线路板与线路板上端匹配安装的接线端子,所述线路板上端面的右侧设有两列均布排列的接触片,所述接触片的内侧并且在线路板的上端面上设有长条板状结构的固定板;接线端子与线路板通过滑配定位,且接线端子下端的弹簧板I、弹簧板II分别与线路板上的接触片相贴合,这种定位配合方式简单,并且配合比较牢固,装配速度快;整个接线端子由垂直相交的水平凸台与竖直凸台构成,结构比较紧凑,安装空间小,比较节省安装空间;接线端子上的导线孔I与导线孔II两个方向的接插孔,并且导线孔II与导线孔I侧面的调节孔I相垂直,使得整个接线端子实现同侧双向对外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具体为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所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因此变频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接线端子作为变频器中线路连接的重要元件,在变频器对外的线路连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接线端子与变频器的主板之间的连接采用插接方式,需要逐个针脚对插,安装比较耗时,如果对不准,容易导致针脚折弯或者折断;2.接线端子的模组结构比较大,安装所占空间较大;3.接线端子与外接导线之间采用单向插接方式,一般需要两组或者多组接线端子才能实现信号的输出入与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包括线路板与线路板上端匹配安装的接线端子,所述线路板上端面的右侧设有两列均布排列的接触片,所述接触片的内侧并且在线路板的上端面上设有长条板状结构的固定板;所述接线端子的主体由两个垂直相交的水平凸台与竖直凸台构成,所述水平凸台的侧面设有均布排列的方形孔状结构的导线孔II,所述导线孔II的内孔向水平凸台的上端面上引有圆柱形沉头孔状结构的调节孔II,所述竖直凸台的上端设有均布排列的方形孔状结构的导线孔I,所述导线孔I的内孔向竖直凸台的侧面上引有圆柱形沉头孔状结构的调节孔I,且调节孔I与调节孔II内均匹配安装有调节螺钉,所述导线孔II的侧面壁体上并且在调节孔II的相对面上设有槽体结构的固定槽II,且固定槽II内嵌配有板状结构的接线铜片II,所述固定槽II向接线端子的底面引有槽体结构的弹簧槽II,所述导线孔I的侧面壁体上并且在调节孔I的相对面上设有槽体结构的固定槽I,且固定槽I内嵌配有板状结构的接线铜片I,所述固定槽I向接线端子的底面引有槽体结构的弹簧槽I;所述接线端子的底面并且在弹簧槽I的外侧设有方形长条结构的引导槽,且引导槽的槽底向接线端子的侧面引有倒钩状结构的防脱槽;所述接线端子与接线端子上所匹配安装的调节螺钉、接线铜片I、接线铜片II共同构成接线端子组件。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由长条形板状结构的引导板I与引导板I上端的倒钩形板状结构的防脱钩构成,且引导板I与引导槽滑动相配,所述防脱钩与防脱槽滑动相配。优选的,所述接线铜片I的下端并且在弹簧槽I内设有倒钩型槽体结构的弹簧板I,且弹簧板I的槽体内匹配设有圆弧形板状结构的弹簧撑片。优选的,所述接线铜片II的下端并且在弹簧槽II内设有倒钩型槽体结构的弹簧板II,且弹簧板II的槽体内匹配设有圆弧形板状结构的弹簧撑片。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下端的弹簧槽I、弹簧槽II分别与线路板上端的接触片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弹簧板I与弹簧板II的下端面均与接触片的上端面相贴合。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上的调节孔I的走向与导线孔II的走向相垂直,且接线端子的下端面与线路板的上端面相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1.接线端子与线路板通过滑配定位,且接线端子下端的弹簧板I、弹簧板II分别与线路板上的接触片相贴合,这种定位配合方式简单,并且配合比较牢固,装配速度快;2.整个接线端子由垂直相交的水平凸台与竖直凸台构成,结构比较紧凑,安装空间小,比较节省安装空间;3.接线端子上的导线孔I与导线孔II两个方向的接插孔,并且导线孔II与导线孔I侧面的调节孔I相垂直,使得整个接线端子实现同侧双向对外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爆炸视图;图3为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接线端子组件结构图;图5为图4中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C-C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D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线路板1、接线端子2、调节螺钉3、接线铜片I4、接线铜片II5、接触片6、固定板7、弹簧撑片8、调节孔I201、调节孔II202、导线孔I203、导线孔II204、固定槽I205、固定槽II206、弹簧槽I207、弹簧槽II208、引导槽209、防脱槽210、弹簧板I401、弹簧板II501、引导板I701、防脱钩7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包括线路板1与线路板1上端匹配安装的接线端子2,线路板1上端面的右侧设有两列均布排列的接触片6,接触片6的内侧并且在线路板1的上端面上设有长条板状结构的固定板7;接线端子2的主体由两个垂直相交的水平凸台与竖直凸台构成,水平凸台的侧面设有均布排列的方形孔状结构的导线孔II204,导线孔II204的内孔向水平凸台的上端面上引有圆柱形沉头孔状结构的调节孔II202,竖直凸台的上端设有均布排列的方形孔状结构的导线孔I203,导线孔I203的内孔向竖直凸台的侧面上引有圆柱形沉头孔状结构的调节孔I201,且调节孔I201与调节孔II202内均匹配安装有调节螺钉3,导线孔II204的侧面壁体上并且在调节孔II202的相对面上设有槽体结构的固定槽II206,且固定槽II206内嵌配有板状结构的接线铜片II5,固定槽II206向接线端子2的底面引有槽体结构的弹簧槽II208,导线孔I203的侧面壁体上并且在调节孔I201的相对面上设有槽体结构的固定槽I205,且固定槽I205内嵌配有板状结构的接线铜片I4,固定槽I205向接线端子2的底面引有槽体结构的弹簧槽I207;接线端子2的底面并且在弹簧槽I207的外侧设有方形长条结构的引导槽209,且引导槽209的槽底向接线端子2的侧面引有倒钩状结构的防脱槽210;接线端子2与接线端子2上所匹配安装的调节螺钉3、接线铜片I4、接线铜片II5共同构成接线端子组件。进一步的,固定板7由长条形板状结构的引导板I701与引导板I701上端的倒钩形板状结构的防脱钩702构成,且引导板I701与引导槽209滑动相配,防脱钩702与防脱槽210滑动相配,这种结构使得接线端子2在线路板1的上端可实现快速定位,并且使接线端子2与线路板1的连接比较牢固。进一步的,接线铜片I4的下端并且在弹簧槽I207内设有倒钩型槽体结构的弹簧板I401,且弹簧板I401的槽体内匹配设有圆弧形板状结构的弹簧撑片8,这种结构使得弹簧板I401具有弹性回复能力,当弹簧板I401的下端面与接触片6的上端面相贴合时,弹簧板I401被压回到接线端子2下端的弹簧槽I207内,实现了接线端子2上的导线孔I203与线路板1的线路对接。进一步的,接线铜片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包括线路板(1)与线路板(1)上端匹配安装的接线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1)上端面的右侧设有两列均布排列的接触片(6),所述接触片(6)的内侧并且在线路板(1)的上端面上设有长条板状结构的固定板(7);所述接线端子(2)的主体由两个垂直相交的水平凸台与竖直凸台构成,所述水平凸台的侧面设有均布排列的方形孔状结构的导线孔II(204),所述导线孔II(204)的内孔向水平凸台的上端面上引有圆柱形沉头孔状结构的调节孔II(202),所述竖直凸台的上端设有均布排列的方形孔状结构的导线孔I(203),所述导线孔I(203)的内孔向竖直凸台的侧面上引有圆柱形沉头孔状结构的调节孔I(201),且调节孔I(201)与调节孔II(202)内均匹配安装有调节螺钉(3),所述导线孔II(204)的侧面壁体上并且在调节孔II(202)的相对面上设有槽体结构的固定槽II(206),且固定槽II(206)内嵌配有板状结构的接线铜片II(5),所述固定槽II(206)向接线端子(2)的底面引有槽体结构的弹簧槽II(208),所述导线孔I(203)的侧面壁体上并且在调节孔I(201)的相对面上设有槽体结构的固定槽I(205),且固定槽I(205)内嵌配有板状结构的接线铜片I(4),所述固定槽I(205)向接线端子(2)的底面引有槽体结构的弹簧槽I(207);所述接线端子(2)的底面并且在弹簧槽I(207)的外侧设有方形长条结构的引导槽(209),且引导槽(209)的槽底向接线端子(2)的侧面引有倒钩状结构的防脱槽(210);所述接线端子(2)与接线端子(2)上所匹配安装的调节螺钉(3)、接线铜片I(4)、接线铜片II(5)共同构成接线端子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接线端子的变频器,包括线路板(1)与线路板(1)上端匹配安装的接线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1)上端面的右侧设有两列均布排列的接触片(6),所述接触片(6)的内侧并且在线路板(1)的上端面上设有长条板状结构的固定板(7);所述接线端子(2)的主体由两个垂直相交的水平凸台与竖直凸台构成,所述水平凸台的侧面设有均布排列的方形孔状结构的导线孔II(204),所述导线孔II(204)的内孔向水平凸台的上端面上引有圆柱形沉头孔状结构的调节孔II(202),所述竖直凸台的上端设有均布排列的方形孔状结构的导线孔I(203),所述导线孔I(203)的内孔向竖直凸台的侧面上引有圆柱形沉头孔状结构的调节孔I(201),且调节孔I(201)与调节孔II(202)内均匹配安装有调节螺钉(3),所述导线孔II(204)的侧面壁体上并且在调节孔II(202)的相对面上设有槽体结构的固定槽II(206),且固定槽II(206)内嵌配有板状结构的接线铜片II(5),所述固定槽II(206)向接线端子(2)的底面引有槽体结构的弹簧槽II(208),所述导线孔I(203)的侧面壁体上并且在调节孔I(201)的相对面上设有槽体结构的固定槽I(205),且固定槽I(205)内嵌配有板状结构的接线铜片I(4),所述固定槽I(205)向接线端子(2)的底面引有槽体结构的弹簧槽I(207);所述接线端子(2)的底面并且在弹簧槽I(207)的外侧设有方形长条结构的引导槽(209),且引导槽(209)的槽底向接线端子(2)的侧面引有倒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屠乾何永萍王亚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尔智科变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