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中高效控制继电器的多功能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71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器中高效控制继电器的多功能电路,多功能电路包括继电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三极管基极与第一I/O口电连接,第二三极管集电极与线圈一端电连接,线圈另一端通过二极管与第三三极管集电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集电极还与15V电源电连接,第三三极管基极与第二I/O口电连接,第二I/O口与LED一端电连接,LED另一端与5V电源电连接;当第一I/O口与第二I/O口均输出低电平时,LED发光,在多个二极管的降压作用下,继电器的线圈上的电压满足预设的工作条件,从而使得继电器的触点吸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I/O口既驱动继电器工作,又进一步结合多个电阻对继电器线圈进行分压,使线圈功耗降低,从而节约单片机I/O口资源。从而节约单片机I/O口资源。从而节约单片机I/O口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中高效控制继电器的多功能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频器中高效控制继电器的多功能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变频器的应用中,为了防止突入电流往往会用到PTC电阻,电容充满电后就会需要把PTC短路掉,这时候就用到了继电器。而继电器的应用中通常会用到2组控制,一路驱动继电器,因为驱动继电器的电压比较高所以需要12V的电压直接驱动;当驱动完成后,继电器的保持并不需要12V的高电压,而12V的高压往往会导致继电器上面的功耗比较大,并且这需要芯片的两个IO口来分别控制继电器,浪费了芯片资源。同时在变频器的应用中,往往用到的是15V电压,继电器则是12V供电,这时候就需要开关电源另外供一路12V电压,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变频器中高效控制继电器的多功能电路。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变频器中高效控制继电器的多功能电路,所述多功能电路包括继电器、多个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及LED,其中,所述继电器包括线圈和触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外部第一I/O口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多个二极管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外部15V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外部第二I/O口电连接,所述第二I/O口还与所述LED的一端电连接,所述LED的另一端与外部5V电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0006]当所述第一I/O口与所述第二I/O口均输出低电平时,所述LED发光,且所述第一三极管截止、所述第二三极管导通、所述第三三极管截止,使得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为0V,且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为15V,进而在多个二极管的降压作用下,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上的电压满足预设的工作条件,从而使得所述继电器的触点吸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且每个二极管的压降为0.7V;
[0008]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依次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的一端电连接。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个二极管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四三极管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0011]当所述第一I/O口与所述第二I/O口均输出低电平时,所述第四三极管导通,且所述第五三极管截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0013]当所述第一I/O口输出高电平且所述第二I/O口输出低电平时,所述LED发光,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所述第二三极管截止、所述第三三极管截止、所述第四三极管截止、所述第五三极管导通,使得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上的电压减小。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及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各自的基极之间均连接有偏置电阻。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外部5V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外部5V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外部15V电源电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电阻、第二保护电阻、第三保护电阻、第四保护电阻及第五保护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I/O口电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保护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I/O口电连接,所述第三保护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保护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保护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保护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保护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PTC电阻,所述PTC电阻并联连接于所述继电器的触点两端。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第六保护电阻,所述第六保护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I/O口电连接,所述第六保护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LED的负极电连接。
[0019]本技术具有的优点:仅通过两个I/O口,既驱动继电器工作,使触点吸合,又进一步结合多个电阻对继电器线圈进行分压,使线圈功耗降低,又把状态LED灯点亮。从而节约单片机I/O口资源,利用率更大化。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

继电器,21

第一二极管,22

第二二极管,23

第三二极管,24

第四二极管,25

第五二极管,31

第一三极管,311

第一偏置电阻,32

第二三极管,321

第二偏置电阻,33

第三三极管,331

第三偏置电阻,34

第四三极管,341

第四偏置电阻,35

第五三极管,35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中高效控制继电器的多功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电路包括继电器(1)、多个二极管、第一三极管(31)、第二三极管(32)、第三三极管(33)及LED(5),其中,所述继电器(1)包括线圈(11)和触点(12),所述第一三极管(31)的基极与外部第一I/O口(41)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3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3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32)的集电极与所述线圈(1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线圈(11)的另一端通过多个二极管与所述第三三极管(3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33)的集电极还与外部15V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33)的基极与外部第二I/O口(42)电连接,所述第二I/O口(42)还与所述LED(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LED(5)的另一端与外部5V电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三极管(31)、所述第二三极管(32)及所述第三三极管(33)的发射极均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二极管包括第一二极管(21)、第二二极管(22)、第三二极管(23)及第四二极管(24),且每个二极管的压降为0.7V;所述第一二极管(21)、第二二极管(22)、第三二极管(23)及第四二极管(24)依次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一二极管(21)的正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3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24)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1)的一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二极管还包括第五二极管(25),所述第五二极管(25)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3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25)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24)的负极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第四三极管(34)和第五三极管(35),所述第四三极管(34)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3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34)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35)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3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32)的集电极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四三极管(34)与所述第五三极管(35)的发射极均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51)、第二电阻(52)、第三电阻(53)及第四电阻(54),所述第一电阻(51)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35)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52)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53)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54)的一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梦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尔智科变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