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47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包括条形有机薄膜、导电增强金属层、铝蒸镀层以及锌蒸镀层;在条形有机薄膜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有雾化层;导电增强金属层间隔设置在雾化层上;在导电增强金属层一端端部的外侧长度边缘上设置有电极连接金属层,且上下侧电极连接金属层位于相同侧边的不同侧端部上。该电容薄膜利用导电增强金属层能够增强电结构性能,确保铝蒸镀层以及锌蒸镀层的导电性能,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上下两侧同时设置导电增强金属层、铝蒸镀层和锌蒸镀层,并利用上下两个错开设置的电极连接金属层能够便于电连接安装叠层型电容器的两个导电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电容薄膜,尤其是一种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容薄膜的结构固定,只是在有机薄膜上蒸镀矩形的金属膜,但是由于金属膜的厚度有限,在电容器后续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金属膜破损脱离的问题,降低了电容器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能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创造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能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包括条形有机薄膜、导电增强金属层、铝蒸镀层以及锌蒸镀层;在条形有机薄膜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增强附着力的雾化层;导电增强金属层为矩形金属薄膜层,并在上下侧的雾化层上均呈两行沿条形有机薄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上下侧的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位置相对应;导电增强金属层的长度方向与条形有机薄膜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导电增强金属层一端端部的外侧长度边缘上设置有一个向条形有机薄膜对应侧长度边缘延伸的电极连接金属层,且上下侧对应的两个导电增强金属层的电极连接金属层位于相同侧长度边缘的不同侧端部上;铝蒸镀层为矩形金属薄膜层,并分别设置在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上,且铝蒸镀层的面积大于导电增强金属层的面积;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分别位于各个铝蒸镀层的中心位置处;锌蒸镀层位于铝蒸镀层上,且锌蒸镀层的面积与铝蒸镀层的面积相同;雾化层的面积大于铝蒸镀层的面积,并在铝蒸镀层的四周边缘且位于雾化层上留有蒸镀屏蔽层粘贴区域;在条形有机薄膜的两侧长度边缘上且位于各个铝蒸镀层的间隔缝隙处均设有一个圆形定位孔;在条形有机薄膜的两侧长度边缘上且位于各个电极连接金属层处均设有一个方形定位孔。进一步地,铝蒸镀层的厚度为5-15μm;锌蒸镀层的厚度为5-15μm。进一步地,导电增强金属层的厚度为25-35μm。进一步地,铝蒸镀层的长度边缘与条形有机薄膜对应侧的长度边缘间距为2-3mm。进一步地,同一侧面上相邻两个铝蒸镀层的间隔缝隙宽度为2-3mm。本专利技术创造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利用导电增强金属层能够增强电结构性能,确保铝蒸镀层以及锌蒸镀层的导电性能,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上下两侧同时设置导电增强金属层、铝蒸镀层和锌蒸镀层,并利用上下两个错开设置的电极连接金属层能够便于电连接安装叠层型电容器的两个导电电极;利用圆形定位孔能够便于机器定位各个铝蒸镀层之间的切割位置;利用方形定位孔能够便于机器定位电极连接金属层的位置,从而快速精确地安装叠层型电容器的导电电极;利用雾化层能够增强导电增强金属层和铝蒸镀层的附着力,防止安装过程中出现金属层脱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电容薄膜片段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创造公开的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包括:条形有机薄膜1、导电增强金属层6、铝蒸镀层7以及锌蒸镀层8;在条形有机薄膜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增强附着力的雾化层2;导电增强金属层6为矩形金属薄膜层,并在上下侧的雾化层2上均呈两行沿条形有机薄膜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上下侧的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位置相对应;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长度方向与条形有机薄膜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导电增强金属层6一端端部的外侧长度边缘上设置有一个向条形有机薄膜1对应侧长度边缘延伸的电极连接金属层3,且上下侧对应的两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电极连接金属层3位于相同侧长度边缘的不同侧端部上;铝蒸镀层7为矩形金属薄膜层,并在条形有机薄膜1的上下侧面上分别设置在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上,且铝蒸镀层7的面积大于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面积;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分别位于各个铝蒸镀层7的中心位置处;锌蒸镀层8位于铝蒸镀层7上,且锌蒸镀层8的面积与铝蒸镀层7的面积相同;雾化层2的面积大于铝蒸镀层7的面积,并在铝蒸镀层7的四周边缘且位于雾化层2上留有蒸镀屏蔽层粘贴区域;在条形有机薄膜1的两侧长度边缘上且位于各个铝蒸镀层7的间隔缝隙处均设有一个圆形定位孔4;在条形有机薄膜1的两侧长度边缘上且位于各个电极连接金属层3处均设有一个方形定位孔5。进一步地,铝蒸镀层7的厚度为5-15μm;锌蒸镀层8的厚度为5-15μm。进一步地,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厚度为25-35μm。进一步地,铝蒸镀层7的长度边缘与条形有机薄膜1对应侧的长度边缘间距为2-3mm。进一步地,同一侧面上相邻两个铝蒸镀层7的间隔缝隙宽度为2-3mm。本专利技术创造公开的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在制作使用时,导电增强金属层6、铝蒸镀层7和锌蒸镀层8均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先后蒸镀,所蒸镀出的形状均采用事先粘贴蒸镀屏蔽层形成,镀层厚度是通过蒸镀时间控制而成;利用导电增强金属层6能够增强电结构性能,确保铝蒸镀层7以及锌蒸镀层8的导电性能,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上下两侧同时设置导电增强金属层6、铝蒸镀层7和锌蒸镀层8,并利用上下两个错开设置的电极连接金属层3能够便于电连接安装叠层型电容器的两个导电电极;利用圆形定位孔4能够便于机器定位各个铝蒸镀层7之间的切割位置;利用方形定位孔5能够便于机器定位电极连接金属层3的位置,从而快速精确地安装叠层型电容器的导电电极;利用雾化层2能够增强导电增强金属层6和铝蒸镀层7的附着力,防止安装过程中出现金属层脱离。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专利技术创造,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形有机薄膜(1)、导电增强金属层(6)、铝蒸镀层(7)以及锌蒸镀层(8);在条形有机薄膜(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增强附着力的雾化层(2);导电增强金属层(6)为矩形金属薄膜层,并在上下侧的雾化层(2)上均呈两行沿条形有机薄膜(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上下侧的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位置相对应;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长度方向与条形有机薄膜(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导电增强金属层(6)一端端部的外侧长度边缘上设置有一个向条形有机薄膜(1)对应侧长度边缘延伸的电极连接金属层(3),且上下侧对应的两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电极连接金属层(3)位于相同侧长度边缘的不同侧端部上;铝蒸镀层(7)为矩形金属薄膜层,并分别设置在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上,且铝蒸镀层(7)的面积大于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面积;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分别位于各个铝蒸镀层(7)的中心位置处;锌蒸镀层(8)位于铝蒸镀层(7)上,且锌蒸镀层(8)的面积与铝蒸镀层(7)的面积相同;雾化层(2)的面积大于铝蒸镀层(7)的面积,并在铝蒸镀层(7)的四周边缘且位于雾化层(2)上留有蒸镀屏蔽层粘贴区域;在条形有机薄膜(1)的两侧长度边缘上且位于各个铝蒸镀层(7)的间隔缝隙处均设有一个圆形定位孔(4);在条形有机薄膜(1)的两侧长度边缘上且位于各个电极连接金属层(3)处均设有一个方形定位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叠层型电容器的电容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形有机薄膜(1)、导电增强金属层(6)、铝蒸镀层(7)以及锌蒸镀层(8);在条形有机薄膜(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增强附着力的雾化层(2);导电增强金属层(6)为矩形金属薄膜层,并在上下侧的雾化层(2)上均呈两行沿条形有机薄膜(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上下侧的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位置相对应;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长度方向与条形有机薄膜(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导电增强金属层(6)一端端部的外侧长度边缘上设置有一个向条形有机薄膜(1)对应侧长度边缘延伸的电极连接金属层(3),且上下侧对应的两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电极连接金属层(3)位于相同侧长度边缘的不同侧端部上;铝蒸镀层(7)为矩形金属薄膜层,并分别设置在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上,且铝蒸镀层(7)的面积大于导电增强金属层(6)的面积;各个导电增强金属层(6)分别位于各个铝蒸镀层(7)的中心位置处;锌蒸镀层(8)位于铝蒸镀层(7)上,且锌蒸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友良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同齐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