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4402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预警系统本体,所述预警系统本体包括提醒装置的定时器与所述扬声器以及虹膜摄像头电性连接且所述扬声器和虹膜摄像头连接到提醒系统,所述提醒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组和振动器组,所述压力传感器组呈阵列式结构固定在座椅的背部,所述振动器组呈阵列式结构固定在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组的输出端也连接到所述提醒系统,所述压力传感器组和虹膜摄像头的输出端连接到提醒系统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连接到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以及振动器组,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人工接收子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防止驾驶员打瞌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轨道交通凭借其特有的快速、舒适、大运量、安全等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迅速发展起来。要保证行车安全,就必须做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协调,这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必要条件;而其中“人”——驾驶员,是影响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安全运营的轨道交通对驾驶员有着较高的职业素养要求,以及要求他们要对工作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轨道交通驾驶员必须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要有能够不断学习与遵守规则的素质;必须掌握列车的基本构造、性能,具有一般的故障处理能力,熟悉运行线路和停车场等基本设施情况,熟练掌握担任驾驶区段、停车场线路纵断面情况。经研究,轨道交通驾驶员平均日上线运行里程较长,且工作的环境空间较为封闭和狭小,因此很容易产生疲劳现象;驾驶员若陷入不清醒状态则会失去对列车的有效监控,从而导致列车的运行风险增大,影响行车安全;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必须需要对驾驶员不断地进行警醒,使驾驶员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状态。现有技术中有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包括预警系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系统本体包括提醒装置以及提醒系统,所述提醒装置包括虹膜摄像头(3)、铰接轴(5)、固定杆、扬声器(6)以及定时器(7),所述固定杆设有两个,分别为固定杆A(1)和固定杆B(2),所述固定杆A(1)和固定杆B(2)之间通过铰接轴(5)铰接有匚型支架(4),所述匚型支架(4)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虹膜摄像头(3),所述匚型支架(4)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所述扬声器(6)和定时器(7),所述定时器(7)与所述扬声器(6)以及虹膜摄像头(3)电性连接且所述扬声器(6)和虹膜摄像头(3)连接到提醒系统,所述提醒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组(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包括预警系统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系统本体包括提醒装置以及提醒系统,所述提醒装置包括虹膜摄像头(3)、铰接轴(5)、固定杆、扬声器(6)以及定时器(7),所述固定杆设有两个,分别为固定杆A(1)和固定杆B(2),所述固定杆A(1)和固定杆B(2)之间通过铰接轴(5)铰接有匚型支架(4),所述匚型支架(4)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虹膜摄像头(3),所述匚型支架(4)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所述扬声器(6)和定时器(7),所述定时器(7)与所述扬声器(6)以及虹膜摄像头(3)电性连接且所述扬声器(6)和虹膜摄像头(3)连接到提醒系统,所述提醒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组(8)和振动器组(9),所述压力传感器组(8)呈阵列式结构固定在座椅的背部,所述振动器组(9)呈阵列式结构固定在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组(8)的输出端也连接到所述提醒系统,所述提醒系统包括微处理器(10)、无线发射模块(11)以及人工接收子系统,所述压力传感器组(8)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微处理器(10)的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10)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无线发射模块(11)以及振动器组(9),所述无线发射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人工接收子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器组(9)包括多个小型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为微型马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接收子系统包括接收处理器(12)、显示灯(13)、单个振动器(14)以及保护外壳,所述接收处理器(12)的输入端连接到所述无线发射模块(11),所述无线发射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显示灯(13)以及单个振动器(14),所述接收处理器(12)、显示灯(13)、单个振动器(14)固定在所述保护外壳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接收子系统设有多个且所述人工接收子系统设在乘务人员手中,所述人工接收子系统与所述提醒系统的接收距离为30-50m。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齐星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宇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