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30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震电梯,包括抗震底板、安装于所述抗震底板上的主体框架、与所述主体框架相连接的面板、在所述主体框架内部上下运行的轿厢以及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所述主体框架包括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竖梁、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的连接榫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的横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电梯,通过在主体框架底部设置抗震底板,缓解因地铁经过引起的地面震动,给电梯个部件带来的附加冲击力,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再通过在轿厢的底部设置抗震结构,缓解因地面震动或电梯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提高电梯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能。

A Seismic Elev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nti-seismic elevator, which comprises an anti-seismic floor, a main frame mounted on the anti-seismic floor, a panel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frame, a car running up and down within the main frame and a counterweight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car; the main frame comprises a vertical beam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vertical beam unit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a connecting adjacent vertical beam. The connecting tenon of the unit and the cross beam connecting the adjacent vertical beam are provided. The anti-seismic elevator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relieves the ground vibration caused by Metro passing through by setting an anti-seismic bottom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frame, increases the reli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elevator parts, and then sets an anti-seismic structure at the bottom of the car to alleviate the safety accidents caused by ground vibration or elevator failure, and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the elevator. And safety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抗震电梯。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地铁中通常设置扶梯供人们乘坐,然而,对于一些携带大物件的人们或而言,乘坐扶梯无疑会有诸多不便之处,需要在地铁里面设置垂直升降电梯,用以满足用户需求。对于安装在地铁里面的垂直电梯,由于地铁运行时的速度很快,经过时,会引起震动,安装在地铁里面的电梯无疑会跟随一起震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震动,一方面会引起乘客的不适,另一方面,电梯的零部件很多,在长期震动的过程中,零部件的损耗较大,容易引起电梯故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抗振电梯,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震电梯,将整个电梯设置于抗振钢板上,缓解地铁经过时产生的震动,提高电梯舒适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震电梯,将整个电梯设置于抗振钢板上,缓解地铁经过时产生的震动,提高电梯舒适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震电梯,包括抗震底板、安装于所述抗震底板上的主体框架、与所述主体框架相连接的面板、在所述主体框架内部上下运行的轿厢以及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所述主体框架包括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竖梁、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的连接榫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的横梁;所述面板嵌入所述相邻所述竖梁及横梁之间,其由依次设置的面层结构、面板抗震结构以及内层结构;所述轿厢包括厢体、设置与所述厢体上的厢门和位于厢体底部的厢底;所述厢底和所述抗震底板均呈板状结构,均包括依次设置的面层钢板、第一抗震层、中层钢板、第二抗震层以及底层钢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抗震层位于所述面层钢板与所述中层钢板之间,由弹性橡胶制成;所述第二抗震层位于所述中层钢板与所述底层钢板之间,其由弹性钢丝制成。优选地,所述竖梁呈中空的壳体结构,其包括贯通其长度方向的通孔、位于所述通孔一侧外壁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位于所述通孔另一侧外壁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均呈壳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横梁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横梁的外径;所述横梁伸入所述竖梁内部。优选地,所述竖梁单元的壁厚随着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优选地,所述竖梁单元的两端的内侧分别设有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连接榫的外径,其最大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榫的外径;所述连接榫伸入所述台阶结构内部。优选地,所述连接榫呈壳体结构,且所述连接榫的内径等于所述竖梁单元的最小内径。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的外壁上设置金属套,所述金属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外壁上。优选地,所述竖梁上面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并向外延伸的第一挡板;所述横梁上面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并向外延伸的第二挡板;所述面板嵌入两个第一挡板和两个第二挡板之间。优选地,所述对重装置通过钢丝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其位于所述通孔内部,并在所述通孔内部上下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电梯,通过在主体框架底部设置抗震底板,缓解因地铁经过引起的地面震动,给电梯个部件带来的附加冲击力,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再通过在轿厢的底部设置抗震结构,缓解因地面震动或电梯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提高电梯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能。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电梯,所述主体框架通过竖梁单元、连接榫及横梁进行榫卯安装,无需安装螺钉,安装效率高,节约安装成本。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电梯,在地铁经过时引起的地面震动,通过所述面板抗震层的微型变缓解面板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的硬链接,防止因震动引起的面板与主体框架之间的连接逐渐松动的现象,保证电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抗震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抗震电梯的轿厢与对重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抗震电梯的局部放大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抗震电梯的厢底和抗震底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抗震电梯的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抗震电梯,包括抗震底板1、安装于所述抗震底板1上的主体框架2、与所述主体框架2相连接的面板3、在所述主体框架2内部上下运行的轿厢4以及与所述轿厢4相连接的对重装置5;所述主体框架2包括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2a相互连接构成的竖梁21、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2a的连接榫22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21的横梁23;所述面板3嵌入所述相邻所述竖梁21及横梁23之间,其由依次设置的面层结构31、面板抗震结构32以及内层结构33;所述轿厢4包括厢体41、设置与所述厢体41上的厢门42和位于厢体底部的厢底43;所述厢底43和所述抗震底板1均呈板状结构,均包括依次设置的面层钢板1a、第一抗震层1b、中层钢板1c、第二抗震层1d以及底层钢板1e。所述抗震底板1位于所述抗震电梯的底部,其呈板状,支撑所述抗震电梯,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面层钢板1a、第一抗震层1b、中层钢板1c、第二抗震层1d以及底层钢板1e,所述面层钢板1a、中层钢板1c和底层钢板1e均用于承重,支撑所述抗震电梯的重量,所述第一抗震层1b位于所述面层钢板1a与所述中层钢板1c之间,用于缓冲地面震动时引起的电梯震动,其可以由弹性橡胶制成,也可以由其他软质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震层1b有弹性橡胶制成。所述第二抗震层1d位于所述中层钢板1c与所述底层钢板1e之间,其可以由弹簧制成,也可以由刚性钢丝制成,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第二抗震层1d的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抗震层1d由弹性钢丝制成。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双层抗震层加强电梯的减震效果,其中,第二抗震层1d缓解较大幅的震动,第一抗震层1b缓解较小幅的震动,双层缓解提高电梯的可靠性,防止电梯的各个部件之间硬链接,影响电梯内部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所述主体框架2构成电梯井道的主体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竖梁单元2a相互连接的竖梁21、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2a的连接榫22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21的横梁23。所述竖梁21呈中空的壳体结构,其包括贯通其长度方向的通孔24、位于所述通孔24一侧外壁上的第一连接件25以及位于所述通孔24另一侧外壁上的第二连接件26,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6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6的结构相同,均呈壳体结构,便于实现所述竖梁21与所述横梁23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5和第二连接件26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横梁23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6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横梁23的外径,便于所述横梁23伸入所述竖梁21内部,实现所述竖梁21与横梁23之间的连接。所述竖梁21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2a相互连接而成,相邻所述竖梁2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榫22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竖梁单元2a的结构相同,便于通过所述竖梁单元2a将竖梁21搭建至所需的高度,运输时,将其拆分成独立的竖梁单元2a,便于运输。由于位于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震底板、安装于所述抗震底板上的主体框架、与所述主体框架相连接的面板、在所述主体框架内部上下运行的轿厢以及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所述主体框架包括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竖梁、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的连接榫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的横梁;所述面板嵌入所述相邻所述竖梁及横梁之间,其由依次设置的面层结构、面板抗震结构以及内层结构;所述轿厢包括厢体、设置与所述厢体上的厢门和位于厢体底部的厢底;所述厢底和所述抗震底板均呈板状结构,均包括依次设置的面层钢板、第一抗震层、中层钢板、第二抗震层以及底层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震底板、安装于所述抗震底板上的主体框架、与所述主体框架相连接的面板、在所述主体框架内部上下运行的轿厢以及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装置;所述主体框架包括由至少两个竖梁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竖梁、连接相邻所述竖梁单元的连接榫以及连接相邻所述竖梁的横梁;所述面板嵌入所述相邻所述竖梁及横梁之间,其由依次设置的面层结构、面板抗震结构以及内层结构;所述轿厢包括厢体、设置与所述厢体上的厢门和位于厢体底部的厢底;所述厢底和所述抗震底板均呈板状结构,均包括依次设置的面层钢板、第一抗震层、中层钢板、第二抗震层以及底层钢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层位于所述面层钢板与所述中层钢板之间,由弹性橡胶制成;所述第二抗震层位于所述中层钢板与所述底层钢板之间,其由弹性钢丝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呈中空的壳体结构,其包括贯通其长度方向的通孔、位于所述通孔一侧外壁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位于所述通孔另一侧外壁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垂直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均呈壳体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进陆海峰廖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区安承升降装备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