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及其井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802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井道框架,包括若干个堆叠相连的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多根立柱、设置于相邻立柱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根横梁及固定于横梁上的玻璃,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下端套接固定,且连接管的下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另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上端套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电梯,包括轿厢组件、井道框架及曳引系统,所述井道框架为如上所述的井道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施工危险性低、结构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及其井道框架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及其井道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电梯的井道主要两大类,一类是混凝土结构,一类是钢结构。现有钢结构井道中,市场上用到的主体结构主要有H型钢、方管和圆管3种,且现在主流的加装电梯行业中,积木式框架采用H型钢的钢结构较多,其优点是好固定,施工周期短,但缺点在于H型钢偏笨重,结构固定不可靠,框架焊接工艺处理麻烦,玻璃固定麻烦,安装后存在漏水现象;而方管和圆管是常用的成熟结构,一般是现场焊接制作井道,优点是结构固定可靠,缺点是施工麻烦,危险性高,施工周期长。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梯及其井道框架,以解决现有电梯井道框架安装不便、施工周期长、施工危险性高、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井道框架,包括若干个堆叠相连的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多根立柱、设置于相邻立柱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根横梁及固定于横梁上的玻璃,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下端套接固定,且连接管的下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另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上端套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管伸入立柱内与立柱套接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栓、锁紧螺母锁紧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贯穿连接管的第一连接通道,且连接管的管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贯穿连接管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轴线与第二连接通道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对应第一连接通道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a、第一连接通孔b,第一锁紧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通孔a、第一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孔b后与第一锁紧螺母旋拧固定,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对应第二连接通道开设有第二连接通孔a、第二连接通孔b,第二锁紧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通孔a、第二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孔b后与第二锁紧螺母旋拧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设置于立柱外部的加强连接板,所述加强连接板包括相连的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上开有第一加强通孔,所述第二加强部上开有第二加强通孔,第一锁紧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加强通孔、第一连接通孔a、第一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孔b后与第一锁紧螺母旋拧固定,第二锁紧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加强通孔、第二连接通孔a、第二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孔b后与第二锁紧螺母旋拧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为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与单个框架单元中立柱的数量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与横梁焊接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玻璃通过驳接爪、驳接头固定于横梁上。一种电梯,包括轿厢组件、井道框架及曳引系统,所述井道框架为如上所述的井道框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具有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施工危险性低、结构稳定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井道框架的主视图;图2为一种井道框架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井道框架在A处的放大图;图4为连接管的主视图;图5为连接管的俯视图;图6为加强连接板的主视图;图7为加强连接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井道框架,包括若干个堆叠相连的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4根立柱1、设置于相邻立柱1之间并相互平行的2根横梁2及固定于横梁2上的玻璃3,所述的4根立柱1呈矩形分布,所述玻璃3通过驳接爪4、驳接头5固定于横梁2上,所述横梁2与立柱1焊接连接,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4个连接管6,所述的4个连接管6与所述的4根立柱1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管6的上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1下端套接固定,且连接管6的下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另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1上端套接固定。具体的,所述立柱1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管6伸入立柱1内,连接管6的管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贯穿连接管6的第一连接通道12,且连接管6的管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贯穿连接管6的第二连接通道13,所述第一连接通道12的轴线与第二连接通道13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立柱1的侧壁上对应第一连接通道12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a、第一连接通孔b,且立柱1的侧壁上对应第二连接通道13开设有第二连接通孔a、第二连接通孔b,所述立柱1外部设置有加强连接板7,所述加强连接板7包括相连的第一加强部16、第二加强部17,所述第一加强部16、第二加强部17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加强部16上开有第一加强通孔14,所述第二加强部17上开有第二加强通孔15,第一锁紧螺栓8依次穿过第一加强通孔14、第一连接通孔a、第一连接通道12、第一连接通孔b后与第一锁紧螺母9旋拧固定,第二锁紧螺栓10依次穿过第二加强通孔15、第二连接通孔a、第二连接通道13、第二连接通孔b后与第二锁紧螺母11旋拧固定。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梯,包括轿厢组件、井道框架及曳引系统,所述井道框架为如上所述的井道框架。具体安装时,将立柱1与横梁2焊接成一个整体,玻璃3通过驳接爪4、驳接头5按照要求固定在横梁2上,形成单个的框架单元,接着,框架单元四个角的立柱1内插入连接管6,并在立柱1外侧贴上加强连接板7,用第一锁紧螺栓8、第一锁紧螺母9、第二锁紧螺栓10、第二锁紧螺母11锁死,然后,将装配好另一个框架单元吊装在上面,四个角的立柱1套接在连接管6上,用第一锁紧螺栓8、第一锁紧螺母9、第二锁紧螺栓10、第二锁紧螺母11锁死,即完成相连2个框架单元的锁紧固定。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立柱1为中空结构,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亦可在立柱1的上下两端端头开设盲孔,能够容纳下连接管6即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立柱1为4根,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立柱1亦可以为3根、5根或更多,本实施例是结合稳定性、成本后的优选方案。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道框架,包括若干个堆叠相连的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多根立柱、设置于相邻立柱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根横梁及固定于横梁上的玻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下端套接固定,且连接管的下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另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上端套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道框架,包括若干个堆叠相连的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多根立柱、设置于相邻立柱之间并相互平行的多根横梁及固定于横梁上的玻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下端套接固定,且连接管的下端与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中的另一个框架单元的立柱上端套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管伸入立柱内与立柱套接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栓、锁紧螺母锁紧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贯穿连接管的第一连接通道,且连接管的管壁上沿水平方向开有贯穿连接管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轴线与第二连接通道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对应第一连接通道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a、第一连接通孔b,第一锁紧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通孔a、第一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孔b后与第一锁紧螺母旋拧固定,所述立柱的侧壁上对应第二连接通道开设有第二连接通孔a、第二连接通孔b,第二锁紧螺栓依次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鹏徐强军雍峰沈志滔
申请(专利权)人:伊萨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