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把手装置,安装在一门板上,包含:一盖座、一手把,以及一复位机构,其中该手把包括:一轴枢部以及一手握部;该门把手装置还包含:一和该手把套合连动的连动件,以及一将该手把及该连动件结合的螺固件,其中该手把的轴枢部上具有一环壁,以及一由该环壁界定而成的容置槽,在该环壁上邻近该盖座的位置设置两个第一定向槽,而该容置槽的一槽底上设置一螺孔;该连动件包括:一插设在该容置槽内的插入部、一供该复位机构安装的组装部,以及一嵌卡部,在该嵌卡部上突出一对定位在该各第一定向槽中的定向突块,而该螺固件是穿过该连动件后螺锁在该手把的螺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换向操作组装容易,同时可以防止手把下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把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借由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进行手把换向作业的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2,以往具有换向功能的门把手装置1是被安装在一门板91上,并可借由连动锁具的一控杆92操控一锁舌93作缩回动作,包含一借两螺丝11固定地安装在门板91上的盖座12、一手把13、一套设在手把13的一轴枢部131上的复位弹簧14、一连动地套设在轴枢部131上的连转控件15,以及一将上述元件安装在轴枢部131上的扣环16。其中该盖座12具有一和门板91间隔的盖壁121、一贯穿盖壁121的轴枢孔122、自盖壁121往门板91方向突出的一第一轴管123、一第二轴管124,以及一介于该等轴管123、124间的止挡块125,而该等螺丝11是穿过轴管123、124后螺锁在门板91上。以往手把13更包括一自轴枢部131的外侧端径向延伸的手握部132,在该轴枢部131上具有一朝向门板91以供控杆92插设的控孔133。而该复位弹簧14包括数环框绕在轴枢部131上的卷绕部141,以及一第一抵脚142、一第二抵脚143,该连转控件15具有一嵌卡在轴枢部131上的环圈部151,以及两片自该环圈部151的径向外端往盖壁121垂直延伸的挡部152、153。配合图3,以往门把手装置1在安装后,该复位弹簧14的抵脚142、143各别抵靠在盖座12上同侧的轴管123、124下方,而连转控件15的该等挡部152、153是分别靠抵在同侧的抵脚142、143上方,此时该手把13的手握部132大致位在水平位置。当手把13的手握部132被往下扳动时,不仅可带动套合的控杆92以图3所示的方向顺时针转动外,由于连转控件15的环套部151是和手把13的轴枢部131套合,因此也会带动该连转控件15顺时针转动,以便让图3右侧的挡部153推抵第二抵脚143并蓄积复位作用力,而位在图3左侧的挡部152是顺时针移动,当该挡部152靠抵在止挡块125旁时,该手把13的动作行程就是到达终点。当施予手把13的作用力消失时,借复位弹簧14的第二抵脚143弹力的释出,可以让手把13复位。由图1所示的门板91可知,一般门板91在安装上会因为枢接部位不同,而有左开门板和右开门板的分别,以图1为例,当该门把手装置1安装在门板91的右侧时(如图1实线所示),该门板91是属于一种左开门板(也就是门板会往左侧打开),相反的,当门把手装置1安装在门板91的左侧时(也就是图1假想线所示),该门板91是属于一种右开门板。当以往门把手装置1被安装在门板91右侧时,该手把13可以被驱动带动复位弹簧14及连转控件15顺时针下摆。假设前述门把手装置1一成不变且旋转180度换装到门板91的左侧时,由于该复位弹簧14的抵脚142、143会变成靠抵在该等轴管123、124上方,因此把手13无法往下摆,违反操控的设计原则。为了使门把手装置1可以安装在右开门板上,以往门把手装置1必须先解下扣环16,同时取下连转控件15及复位弹簧14,然后将手把13向外抽出,之后转动180度再度安装在盖座12上,最后再组装复位弹簧14、连转控件15及扣环16。以往门把手装置1的手把13虽然可以转换组装的方向,但是在换向的操作上很繁复,其中在解下扣环16并装上的过程需要特殊工具,因此以往门把手装置1具有换向不便的缺失。此外,以往门把手装置1在组装后其手握部132大致呈水平状,此种水平的设计由于手把13末端离旋转中心点的距离最大,手把13所产生的垂放力量最大,再加上一般手把13都是由重量大的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当门把手装置1使用一段时间后,手把13施予复位弹簧14的该等抵脚142、143之一的力量较大,容易造成复位弹簧14弹性疲乏,以及手把13略往下垂等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换向操作组装容易,并可以防止手把下垂的门把手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门把手装置,安装在一门板上,包含一固定地安装在该门板上的盖座、一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盖座上的手把,以及一安装在该手把上的复位机构,其中该手把包括一轴枢部以及一手握部;其特征在于该门把手装置还包含一和该手把套合的连动件,以及一将该手把及该连动件结合的螺固件,其中该手把的轴枢部上具有一环壁,以及一由该环壁界定而成的容置槽,在该环壁上邻近该盖座的位置设置两个第一定向槽,而该容置槽的一槽底上设置一螺孔;该连动件包括一插设在该容置槽内的插入部、一供该复位机构安装的组装部,以及一嵌卡部,在该嵌卡部上突出一对定位在该第一定向槽中的定向突块,而该螺固件是穿过该连动件且螺锁在该手把的螺孔上。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把的环壁上还具有两个和该第一定向槽具有角度差的第二定向槽,其中该第一定向槽间的一第一连线通过该容置槽的一几何中心点,此第一连线和一水平线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而该第二定向槽间的一第二连线也是通过该几何中心点,且该第二连线和该水平线间形成一第二夹角。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而该手把的手握部是和该水平线平行,且该手握部往上倾斜。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把的容置槽是由邻近该盖座一侧往该手握部的方向逐渐缩小而呈锥形,该连动件的插入部也是呈锥形套设在该容置槽内。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还包括一轴向设置的控孔,在该控孔的一孔底壁上形成一供该螺固件穿过的对接孔。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位机构包括一穿套在该连动件的组装部上的复位弹簧、一连动地套设在该组装部上并使复位弹簧蓄积复位作用力的连转控件,以及一将该复位弹簧及连转控件扣合在该连动件上的扣环。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门把手装置借拆卸及组装该螺固件,可以由盖座外轻易地卸下或安装该手把,使该手把的换装作业更易进行,另外,由于该手把的手握部往上倾斜,借手把的手握部呈往上倾斜状,可以避免门把手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手握部下垂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门把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门把手装置安装在一门板上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是该以往门把手装置的一立体分解图;图3是该以往门把手装置的一组合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门把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侧面剖视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正视图,图中该门把手装置的一手把位在一未受力位置;图7是一类似图6的组合正视图,图中该门把手装置的一手把位在一受力下摆位置;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手把在进行换向时的状态;及图9是一类似图6的组合正视图,图中该门把手装置的手把已经换向。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4、5,本技术门把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也是安装在一门板91上,并可带动一控杆92转动,上述门把手装置包含一盖座2、一手把3、一连动件4、一螺固件5,以及一复位机构6。其中该盖座2借两螺丝20固定地安装在门板91上,包括一和门板91间隔的盖壁21、一围绕该盖壁21并往门板91方向延伸的围绕壁22,以及一介于该盖壁21及门板91间的容室23,在盖壁21上具有一位于中央的轴枢孔211、一自盖壁21往容室23方向突出的止挡块212,以及自盖壁21一体突出并对称地位在轴枢孔211左右两侧的一第一轴管213及一第二轴管214,而该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把手装置,安装在一门板上,包含:一固定地安装在该门板上的盖座、一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盖座上的手把,以及一安装在该手把上的复位机构,其中该手把包括:一轴枢部以及一手握部;其特征在于:该门把手装置还包含:一和该手把套合的连动件,以及一 将该手把及该连动件结合的螺固件,其中该手把的轴枢部上具有一环壁,以及一由该环壁界定而成的容置槽,在该环壁上邻近该盖座的位置设置两个第一定向槽,而该容置槽的一槽底上设置一螺孔;该连动件包括:一插设在该容置槽内的插入部、一供该复位机构安装的组装部,以及一嵌卡部,在该嵌卡部上突出一对定位在该第一定向槽中的定向突块,而该螺固件是穿过该连动件且螺锁在该手把的螺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宏政,
申请(专利权)人:联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