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国雄专利>正文

一种把手的轴承卡簧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37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把手的轴承卡簧座,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把手与面板间的间隙难于控制和转动不灵活等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把手的轴承卡簧座,卡簧座本体的安装面中心设置一用于穿过把手头部的圆形通孔,在卡簧座本体朝向把手的安装面上与所述圆形通孔间隔同心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在安装中心的下方开有一径向直线缺口,所述涡卷簧设置在环形凹槽内,该涡卷簧的两端伸出直线缺口一定的长度;在环形凹槽的外侧同心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孔,孔内分别设置有压簧和钢珠,钢珠设在压簧之上,孔口外径略小于钢珠直径;在卡簧座本体背向把手的安装面上圆形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同轴心的突出的U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把手。(*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把手回位及面板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卡簧座。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插芯门锁的把手与面板的固定方法大概有三种一种是把手颈上开有卡簧槽,面板与把手的连接是通过把手颈放入面板上的把手孔后,由卡簧卡在把手卡簧槽上达到固定把手的作用,如果它们之间有间隙,可加垫片解决,把手面板没装上门之前,把手可在面板上作360度转动,它的优点是把手需调方向时,不用调套在把手和面板连接之间的弹簧和限位卡板装置,缺点是当把手与面板装上门后因无把手回位簧的作用,静止状态时,用手提把手时,把手上下摆动较大并产生下掉,这是把手内方孔及方杆和锁体内的把手方杆拨块之间的累积间隙造成,这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美观和挡次,同时,长时间使用时,由于锁体内用于将把手压下后回位的弹簧产生金属疲劳,弹力减弱,把手的下掉现象更严重。另外,由于要消除或减低把手内方槽、方杆、把手方杆拨块的间隙,它们之间尺寸要求也很精确,这样给安装带来很高的难度,很容易造成把手回弹不到位和回弹泛力等现象。第二种,是把手与面板之间的连接无需用卡簧,只是安装在门上时,由安装在把手颈上的紧钉螺丝固定在连接内外把手的方杆上,目前,通常配置的方杆上都开有凹槽,紧钉螺丝压死方杆才能起到作用,但长时使用,紧钉螺丝会有松动或许多装修工不知紧钉的作用根本不上紧钉或方杆方向摆错,紧钉无法固定在凹槽上,只固定在平面上,这会产生在使用过程中,用手开、关门时会把拉手拉出面板。第三种是把手与面板的组合有弹簧和限位压板,弹簧有涡卷簧和扭簧,它的作用是,当把手按动时限制它的转动角度和放手后让把手回位,静止状态下让把手不下掉,当把手要调换方向时,普遍要拆卡簧限位压板和调换弹簧限位压板的方向,这同样要专用工具卡簧钳,但普遍的装修工不可能备卡簧钳,这给安装带来很高的难度,同时,因把手、面板在经过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尺寸精度发生改变,往往在调方向时需增减垫片,但现场不可能有备用零配件,这就造成把手换向时,不一定能一步到位保证把手按下后能灵活回弹,这同样来回调试增添不少调试难度。三种固定方式都存在的问题1、需专用工具,卡簧钳或内六角扳手。2、把手容易拉脱面板。3、把手回弹不灵活。4、把手与面板间的间隙难控制会产生过松或过紧。5、对方杆的尺寸要求较严格。6、把手与面板之间是以面接触,容易产生异响或转动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调向方便简单,把手与面板配合和转动灵活、稳定好的轴承卡簧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把手的轴承卡簧座,包括卡簧座本体,涡卷簧,卡簧座本体的安装面中心设置一用于穿过把手头部的圆形通孔,在卡簧座本体朝向把手的安装面上与所述圆形通孔间隔同心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在安装中心的下方开有一径向直线缺口,所述涡卷簧设置在环形凹槽内,该涡卷簧的两端伸出直线缺口一定的长度;在环形凹槽的外侧同心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孔,孔内分别设置有压簧和钢珠,钢珠设在压簧之上,孔口外径略小于钢珠直径;在卡簧座本体背向把手的安装面上圆形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同轴心的突出的U型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圆形通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把手头部端外圆周上的直线卡口配合的卡爪。作为本技术的又一改进,所述的涡卷簧可为圆形弹簧钢丝或扁条弹簧钢丝。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安装调向方便。由于轴承座与涡卷簧座设计成一体,并且卡簧座上用于定位连接销钉的同轴U型槽的设计,在需要安装调向时,只要用手压下轴承卡簧座,再用螺丝刀顶出销钉,以拉出把手调向完成后,再重新装上,穿上销钉即可;不需要卡簧钳等专用工具,也不需要熟练工人,简单方便。2、使把手与面板的配合和转动灵活,把手的稳定性好。由于设置了钢珠和压簧,使把手和面板通过钢珠滚动接触,避免了把手与面板发生直接的平面磨擦,从而达到了转动的灵活性;同时,钢珠在压簧的作用下,具有弹性作用,就可消除因把手与面板因加工过程所造成的尺寸误差产生的间隙而晃动的缺陷,让卡簧座与面板接触时具有弹性,而不需要加垫片来调节间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识1、把手 2、装饰面板 3、钢珠4、压簧 5、涡转簧 6、销钉7、卡簧座本体8、把手扭转限位柱 9、把手头部10、U型槽11、环形凹槽12、圆形通孔13、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把手的轴承卡簧座,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卡簧座本体7,涡卷簧5,卡簧座本体7的安装面中心设置一用于穿过把手颈的圆形通孔12,在卡簧座本体朝向把手的安装面上与该圆形通孔同心间隔设有环形凹槽11,该环形凹槽11在安装中心的下方处开有径向直线缺口,所述涡卷簧5设置在环形凹槽11内,该涡卷簧的两端伸出直线缺口一定的长度;在环形凹槽的外侧同心圆周上均匀均设置若干孔13,孔13内分别设置有压簧4和钢珠3,钢珠3设在压簧4之上,孔13口外径略小于钢珠直径;在卡簧座本体背向把手的安装面上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同轴心的突出的U型槽。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卡簧座本体的安装面中心开有一用于穿过把手颈的圆形通孔12,孔径与把手头部的外径相同,即刚好能让轴承卡簧座套进把手头部;在卡簧座本体朝向把手的安装面上与该圆形通孔12同心间隔设有环形凹槽11,环形凹槽11的大小以能放进涡卷簧5为限,环形凹槽11内设有涡卷簧5,该环形凹槽11在安装中心的下方处开有径向直线缺口,该直线缺口夹角与面板限位夹角一致,所述涡卷簧的两端伸出直线缺口一定的长度,使涡卷簧5的两端伸出卡簧座本体7卡在装饰面板2的把手扭转限位柱8上,使把手转动到能开门的角度为合适,并使把手转动时具有弹性回位的功能;在环形凹槽11的外侧同心圆周上均匀钻有与卡簧座平面垂直的5个孔13,所述的直线缺口处除外,孔13内分别设置有压簧4,压簧之上放有钢珠3,当放入压簧和钢珠之后,要使孔13口外径要略小于钢珠直径,孔13口的外径在放入压簧和钢珠后用铆床把孔径缩小到不让钢珠掉出来,同时使钢珠3能突出卡簧座本体7平面并能灵活转动为宜,这就组成了一个平面轴承,当轴承卡簧座与把手1一同连接后,把手1的转动,连着轴承卡簧座的转动,轴承卡簧座的转动实际上是与装饰面板2底面通过钢珠滚动接触,这就保证了把手不与装饰面板2发生直接的平面磨擦,只是由平面轴承在同心滚动磨擦,从而达到了转动的灵活性。另外,由于钢珠3在弹簧4的作用力下,具有弹性作用,这就能达到消除因把手1与装饰面板2因加工过程所造成的尺寸误差产生的间隙而晃动需垫垫片的缺点,让轴承卡簧座始终与面板接触时具有弹性作用,而不需加任何垫片。在卡簧座本体7的背向把手的安装面上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同轴心的突出的U型槽10,U型槽10的深度、外径与用于连接把手和轴承卡簧座的销钉6外径相同,销钉穿过把手头部上的孔和U型槽把把手和轴承卡簧座固定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圆形通孔12的孔壁上设有卡爪,把手颈端部圆周外围开有径向的直线卡口,用于把手与轴承卡簧座的连接,在把手转动时连动轴承卡簧座;把手与轴承卡簧座固定也可用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的轴承卡簧座,包括卡簧座本体(7),涡卷簧(5),其特征在于,卡簧座本体(7)的安装中心设置一个用于穿过把手头部的圆形通孔(12),在卡簧座本体(7)朝向把手的安装面上与所述圆形通孔(12)间隔同心设有环形凹槽(11),该环形凹槽(11)安装中心下方开有一径向直线缺口,所述涡卷簧(5)设置在环形凹槽(11)内,该涡卷簧(5)的两端伸出直线缺口一定的长度;在环形凹槽(11)的外侧同心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孔(13),该孔(13)内分别设置有压簧(4)和钢珠(3),钢珠(3)设在压簧(4)之上;在卡簧座本体(7)背向把手的安装面上圆形通孔(12)的两侧对称设有同轴心的突出的U型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何国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