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锁闩,包括壳体、第一锁闩、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第二锁闩驱动元件以及锁闩弹簧,第一、二锁闩驱动元件分别驱动第一、二锁闩伸缩壳体内外,从而达到多重闭锁功能。该锁闩还包括延伸元件、离合装置、调整元件及推动销,推动销可控制调整元件及离合装置,并带动延伸元件,使其与离合装置的定位元件选择啮合,从而达到方便调整销闩安装距离的目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闩。
技术介绍
当门被使用在大门、卧室、以及其他需要隐私的区域时,一般需要多重闭锁功能。此外,锁孔至门框的标准规格一般包含60mm和70mm两种安装距离,这就需要连同上述多重闭锁功能一同被考虑。根据建筑物的尺寸、目的以及规格的样式选项,很明显地,不同地点需要不同的锁闩规格,因此可能数目极为庞大,此规格的不同,可能造成公司库存数目增加,亦增加了供货错误、不当安装、延误安置,以及更换安装错误,从而造成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闩,其具备多重闭锁功能。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闩,其可方便调理调闩的安装距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锁闩,包括壳体、第一锁闩、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第二锁闩驱动元件以及锁闩弹簧,其中壳体内部形成中空腔室,前端开设两通孔;第一锁闩驱动元件安装于壳体内,其具有前拨动部、后拨动部、凸部以及一通孔;第一锁闩前端具有锁闩头,后端具有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的前拨动部,以及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的后拨动部;第二锁闩前端具有锁闩头,后端具有至少一拨动部;壳体内安装有可使第二锁闩恒向外局部伸出于壳体外的锁闩弹簧;第二锁闩驱动元件具有一供带动件插置的孔;其还具有一可容置第一锁闩驱动元件凸部的凹部,两者可相对同轴转动。所述锁闩还包括延伸元件、离合装置、调整元件以及推动销,其中;离合装置包括定位元件及定位弹簧;第一销闩前端具有销闩头,后端具有至少一通孔及可容置离合装置的定位孔;延伸元件具有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的前拨动部,以及可被该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的后拨动部;推动销安装于该壳体内,其连动调整元件,离合装置带动延伸元件,并可选择定位;该延伸元件还设有前定位部与后定位部,离合装置的定位元件选择啮合于前定位部与后定位部中。该第一锁闩的通孔处设有一滑动部,延伸元件具有与之配合并相对滑动的滑动部。该第一锁闩驱动元件还具有可接受锁体带动件的推动部推动的第一拨动部。该延伸元件还设有可接受推动销推抵的前凸块与后凸块。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第一锁闩的后拨动部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前拨动部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而第二锁闩的拨动部可带动第二锁闩,使其压缩锁闩弹簧,并使第二锁闩撤收于壳体内,从而达到多重闭销的目的。另外,本技术的推动销可控制调整元件及离合装置,并带动延伸元件,使其与离合装置的定位元件选择啮合,从而达到方便调整销闩安装距离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一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二锁闩位于壳体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驱动元件、带动件以及曲柄的组合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调理元件调整为70mm安装距离时,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一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调理元件调整为60mm安装距离时,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一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调整元件调整为60mm安装距离时,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调整元件调整为70mm安装距离时,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驱动元件、带动件以及曲柄的组合局部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B-B剖视图;图1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第二锁闩位于壳体的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锁闩由壳体1、第一锁闩2、第二锁闩3、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弹簧19、两个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以及锁闩弹簧34等元件组成。其中壳体1包括本体11、盖板12以及面板13。该本体11、盖板12及面板13可以螺丝14螺合而形成一中空腔室以安装各锁闩元件,且螺钉15可螺入该壳体1的通孔,使壳体1可固定于门板中;该本体11内部具有销113、固定孔110、凸点117以及通孔111、112;该盖板12具有固定孔120;该面板13具有通孔131、132用以做为安装定位。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为凸轮形板状体,其安装于壳体1内,该板体侧边前端具有前拨动部41,后端具有后拨动部46,板体两侧分别延伸凸部43,凸部43中形成通孔42;第一拨动部45成型于凸部43上。第一锁闩2安装壳体1中,其前端具有锁闩头21,在锁闩头21后端连接有拉板24,该拉板24形成一U形板体,U形板体的两纵向板具有滑动槽25,其可安装于本体11的销113上,并可横向伸缩于壳体1的内外而相对滑动,另有一横向板连接两纵向板,且横向板上具有前拨动部27与后拨动部28,该后拨动部28可被第一锁闩驱动部4的后拨动部46往后拨动,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撤收于壳体1内的第一位置,而前拨动部27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前拨动部41往前拨动,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局部伸出于壳体1外的第二位置。第二锁闩3亦安装于壳体1内,其前端具有锁闩头31,在锁闩头31后端连接有U形拉板35,该U形拉板35前端具有凸点36,中央形成镂空槽孔,槽孔两侧形成两侧板,该两侧板上分别具有拨动部33。锁闩弹簧34安装于本体11内,并支持于第二锁闩的凸点36与本体11的凸点117之间,以维持第二锁闩3的锁闩头31位于伸出壳体1外的第一位置(如图2所示)。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具有两拨动部51、凹部53以及把手孔52,把手孔52可供带动件91、92(如图5所示)插置,在两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上还具有圆柱54,其可分别安装于本体11的固定孔110与盖板12的固定孔120之间,上述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凸部43可插置于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的凹部53中,并形成可相对转动的同轴设置,当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的拨动部51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钟方向旋转拨动第二锁闩3的任一拨动部33时,可压缩锁闩弹簧34,使第二锁闩3的锁闩头31撤收于壳体1内的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如图2、3所示,再配合图5、图6,当欲操作锁闩做闭锁动作时,以外侧锁体的钥匙或内侧锁体的旋钮(图中未示出)操作曲柄93,由于曲柄93穿设于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通孔42中,因此可使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前拨动部41推动第一锁闩2的前拨动部27,进而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局部伸出于壳体1外,从而形成闭锁(如图3所示)。如图2、3与图4所示,再配合图5、图6,当欲操作锁闩做开锁动作时,可用外侧锁体的钥匙或内侧锁体的旋钮(图中未示出)操作曲柄93,使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后拨动部46推动第一锁闩2的后拨动部28,进而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缩入壳体1之内,从而形成开锁状态(如图2所示),然后再转动内侧或外侧锁体的握把(图中未示出),使连接握把的带动件91或92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锁闩、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第二锁闩驱动元件以及锁闩弹簧,其中:壳体内部形成中空腔室,前端开设两通孔;第一锁闩驱动元件安装于壳体内,其具有前拨动部、后拨动部、凸部以及一通孔;第一锁闩前端具有锁闩头,后端具有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的前拨动部,以及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的后拨动部;第二锁闩前端具有锁闩头,后端具有至少一拨动部;壳体内安装有可使第二锁闩恒向外局部伸出于壳体外的锁闩弹簧;第二锁闩驱动元件具有一供带动件插置的孔;其还具有一可容置第一锁闩驱动元件凸部的凹部,两者可相对同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维亮,高幸佑,
申请(专利权)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