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谟公专利>正文

多用自行车衣架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10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自行车衣架锁,它以原平面衣架为基础,增设可折叠的组合靠背、左右扶手、前扶手、坐框芯板、及抽插式活动坐面,简单翻折抽插后是自行车上儿童坐椅或盛物筐,复原后不改变原衣架的外形、基本尺寸及载物性能,并具有钳夹式防撬车锁锁车功能,达到一物四用,并使整车有简洁的外观。不需改变原衣架生产工艺即可投产。(*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后衣架,特别是带车锁可折插的多用自行车衣架锁。一般自行车的后衣架,是一只由元钢焊成的平面栅格,其宽度为12-16厘米,有效长度为32-40厘米,架面能承载50-100千克硬重物品。但是,它没有四周围栏,不能安全地携乘幼儿及装载松散物品。骑车人为安全方便地携带小件物品及携乘儿童,往往增设前盛物筐及车上儿童坐具,这又破坏了自行车厂设计的整车协调性。近年来有许多专利及专利申请提供了各种车上儿童坐具的技术方案,其着眼点在于使被带儿童在车上坐得更安全或兼作盛物筐使用,但其前提是要在车上增设一个附加物。架设于车座前方的盛物筐或儿童坐具,不仅使车身累赘,而且妨碍骑车人的视线及车把转向的灵活性,这在风雨天骑车更甚。为了解决在车上既能载物、携带儿童,又能减少附件、保持整车简洁协调性等综合性问题,近来有人提供了全折叠多用衣架的技术方案。在衣架上翻起折叠构件,可作儿童坐椅或盛物筐,一物三用。这种折叠式多用衣架在空载时,折叠构件全叠于衣架平面上,刚度、强度均小的钢丝扶手、靠背等既使衣架平面不平整,又降低了衣架表面的可重载受压性能。这种折叠式多用衣架以降低原平面衣架的重载能力和承载稳定性为代价,换来了车后衣架可作儿童坐椅及小件物品盛物筐的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多用自行车后衣架,使其不仅具有上述已知多用衣架的一物三用性,而且在构件叠合后能恢复原有衣架平面的外形尺寸及承载重硬物品的耐压性,并且增加防撬窃锁车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水平衣架框(1)的后段,有一个可翻折靠背(9),两侧有左右活动坐板(7),前段有一个可翻折前扶手(10),两块活动坐板(7)的边侧有左右扶手(8),使左右活动坐板(7)抽插式地连接于衣架的两侧边框(2),在前扶手下端转轴(11)上固接一把钳夹式防撬自行车锁(18),在靠背(9)内加设一个能单独翻折的内芯弹性夹(5),并在衣架框(1)内嵌装一块芯板(6)。当向后翻起靠背(9)及弹性夹(5)并使弹性夹(5)压住靠背(9)在衣架后边框(3)上定位,再将前扶手(10)向前翻折90°,抽出左右活动坐板(7)稍稍揿压使其与衣架框(1)拼平,同时拉起活动坐板(7)外侧的左右扶手(8)使其竖向定位,便是一只有四周围护的儿童坐椅。由衣架框(1)和活动坐板(7)拼合的平整坐面呈长半月形,前扶手(10)与坐板间的距离可按所坐儿童的胖瘦,顺衣架纵向移动调整,达到合适的空距;当不坐儿童而需盛装小件松散物品时,只需将前扶手(10)后移至与坐板前沿相贴,便是有四周栅栏的敞口盛物筐。脱开弹性夹(5)的扣住衣架后边框(3)的扣攀(17),弹性夹(5)即是筐内物品的弹压夹具,使筐内松散小物不会振动跳落。如不坐儿童及盛装小件物品,可将左右活动坐板(7)向内插合,平叠于衣架框(1)的上面;左右扶手(8)向外翻折下悬于衣架框(1)的两侧,前扶手(10)向后翻折套于叠合的活动坐板(7)之外,并且平卧,并将由两块合拢的扶手栅格芯板(27)向外翻下悬于侧边衣架框(2)外侧,靠背(9)向前翻折套于半卧的前扶手(10)之外也平卧,弹性夹(5)夹住活动坐板(7)。此插叠后的多用衣架锁恢复到原来平面衣架的外形,并具有平面衣架上表面平整可载重硬物品的性能。此时,衣架平面宽度较平面衣架增加2-3厘米,利于载物稳定,厚度增加2厘米,不会感到异常。此时可正常骑行或停车将车锁(18)卡住后轮。车锁(18)的防撬性能大大优于园环锁,上述各翻折抽插另件亦可用同样方式连接于一个另外的附加框架(30)上,用插接方式,需用坐椅或盛物筐时将它插入衣架框(1)中,不用时拆下。其使用功能与活动件铰接于衣架框上的前述结构完全相同,只是不用衣架框芯板(6)。上述活动件铰接于衣架框上的结构与用附加框架活动插接的结构,均能达到一物四用(坐椅、盛物筐、衣架、车锁)及改善已有折叠式多用衣架整体性能的目的。上述结构中,嵌于衣架框(1)的芯板(6)用薄钢板冲压制成,最好用塑料注塑制成,以利整体搭色装饰;其底部与衣架框(1)芯部的相应钢结构用螺纹紧固,厚度与衣架框(1)的元钢直径相同。左右两块活动坐板(7)用U形双轴伸缩曲柄转轴(13)与衣架框(1)抽插式连接,U形曲柄转轴(13)由元钢冲压而成,它的两直轴互相平行,其平行间距大于活动坐板(7)的厚度。当两平行轴处于同一铅垂面(即U形曲柄竖起)时,因U形曲柄转轴(13)的一根直轴插入活动衣架(7)的底部,另一根较长直轴插于衣架框(1)底部的轴套内,活动坐板(7)的底面便与衣架框的上面存在空隙(U形曲轴竖起高度大于活动坐板(7)的厚度),活动坐板(7)便能在衣架框(1)的上面平行抽插,抽到外侧极限位置(其可抽插行程由曲柄转轴(13)的轴端螺纹调整),活动坐板(7)的内侧长边与衣架框(1)的边框(2)正好相叠交,稍稍下压,两块左右活动坐板(7)即与衣架框(1)拼接成长半月形的坐椅坐面,拼合后的整个坐面前沿宽24-30厘米,前后长18-24厘米。这由控制活动坐板(7)的平面尺寸来实现。一般原则为活动坐板的前短边长度为衣架框(1)宽度的1/2,与衣架边框(2)相接的内侧长边为18-24厘米,使两者互相垂直。其另两边,即外边及后边可成长方形(于是拼合后的整坐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或做成内倾的折线段,最好做成一个内收弧段(于是拼合后的坐面成为梯形或长半月形)。当将活动坐板上抬,向内推进,活动坐板(7)便压紧衣架框(1)的上平面,并保持衣架框(1)的本身宽度及平整的上表面。活动坐板(7)可以用钢板冲制彩色电镀,也可以用有色塑料注塑。其底面有两个以上平行的相距8-16厘米的扁长孔(15)。左右扶手(8)用扶手插卡(16)与活动坐板(7)铰连。每块活动坐板(7)外侧均焊有两个相距8-16厘米的扶手插卡(16)。扶手插卡(16)是一个钢板冲件,外边开口,内边与活动坐板(7)焊固,两侧边有两个贯通的孔。扶手(8)有两根直线段插脚,其端头有一长孔(22),此长孔与扶手插卡(16)用销轴(23)串连。前扶手(10)由扶手框(10)、扶手加宽活栅(28)及拼合栅格芯板(27)组成,两根边直杆底端用双孔轴套(14)与衣架边框(2)铰连。前扶手(10)的芯板由钢丝栅格焊成,分左右两块,均可绕扶手边直杆转动,可在中部对合成一个平面。加宽活栅(28)的下横框连接可折可抽插的踏脚(29),前扶手下端转轴(11)插在双孔轴套(14)的下轴孔内,衣架边框(2)插在上轴孔内,并且可在其内作轴向移动。此双孔轴套(14)是一个金属铸件,亦可以是高强度塑料件,有两个互相垂直的轴孔,两孔紧贴但互不连通,轴孔直径为动配合公差。插入双孔轴套(14)下孔中的前扶手下端转轴(11),可以是前扶手(10)两根直立杆下端弯折直角边的延伸,也可以是单独一直轴在前扶手(10)的直杆端头贯通并固接。转轴(11)只能对下轴孔旋转,不能轴向移动。在此转轴(11)上固接一把钳夹式防撬自行车锁(18),使车锁(18)与前扶手(10)成80°-105°夹角。车锁(18)是一把结构简单、造型美观、成本较低、防撬防雨尘性能极佳的钳夹式扣锁,其结构特征由本技术专利技术人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90206274.3申请文件记载的技术特征所限定。为增加靠背的多用性,在靠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被种多用自行车衣架锁,它有一个水平衣架框(1),其后部有一个可翻折靠背(9),两侧各有活动坐板(7),前方有一个可翻折的前扶手(10),两块活动坐板(7)的边侧有左右扶手(8),其特征在于活动坐板(7)抽插式连接于衣架两侧边框(2),前扶手下端转轴(11)上固接一把钳夹式防撬自行车锁(18),可折靠背(9)有一个能单独翻折的内芯弹性夹(5),在衣架框(1)内嵌装一块芯板(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谟公
申请(专利权)人:王谟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