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龙飞专利>正文

一种纵向快速折叠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122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其车架可分为前叉折叠单元及后叉折叠单元两部分,折叠形式为纵向折叠,操作方式为拧转或拔插头管及坐杆。这种新型车架将前叉与头管的折叠置于一体,后叉折叠与坐杆收纳于一体,利用两个折叠单元实现车架的四个部位的折叠。可有效解决现有折叠自行的刚性及耐用性不足的问题,具有简洁可靠,线条流畅、操作轻松优雅,折叠后体积小及折叠速度快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其车架可分为前叉折叠单元及后叉折叠单元两部分,折叠形式为纵向折叠,操作方式为拧转或拔插头管及坐杆。这种新型车架将前叉与头管的折叠置于一体,后叉折叠与坐杆收纳于一体,利用两个折叠单元实现车架的四个部位的折叠。可有效解决现有折叠自行的刚性及耐用性不足的问题,具有简洁可靠,线条流畅、操作轻松优雅,折叠后体积小及折叠速度快的特点。【专利说明】一种纵向快速折叠自行车架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具体涉及一种可纵向快速折叠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近年,自行车运动在日渐重视生活质量的国人中扩散开来,与之相伴的是汽车的普及与公共交通的广泛铺开,因这两个因素,便于携带的折叠自行车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与使用。市面上常见的折叠自行车折叠方式一般为横向折叠,即通过使用手柄控制在大梁及其它部位上的盒式折叠扣来实现车架的折叠与展开,这种方式具有工序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却因其折叠部位位于大梁及头管根部,其钢性以及耐用性并不理想。在普通的横向折叠自行车之外,有部分较高档的折叠自行车采用纵向折叠设计,并由此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及耐用性,但这些纵向折叠车架仍然有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折叠后体积偏大以及掉链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纵向折叠自行车,其有折叠快速,结构简单可靠,外形美观,免手柄操作的特点。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纵向快速折叠车,包括后叉折叠单元及前叉折叠单元两部分。 所述车架主梁的座管设有通孔,可使后叉钩件伸入。 所述坐杆下端设有非圆形不规则通孔,可卡紧后叉固定件。 所述头管下端与次下端圆管轴心平行但不共线,使用人通过旋转插入前叉上管及前叉的头管实现前叉的锁紧固定。 所述前叉装有弹簧止栓,弹簧止栓包括固定螺丝、弹簧片及插销,弹簧止栓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在前叉根部一端,插销在弹簧片的压迫下压入前叉根部一端的通孔内。 所述弹簧止栓的插销在插入前叉后可与头管接触,头管插入前叉后通过旋转而使其通孔与弹簧止栓的插销重合,由此在弹簧的压力下压入头管通孔,而后固定头管与前叉。 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头管与坐杆的拔插与旋转而实现前叉与后叉的折叠,使用人可双手分别控制头管与坐杆,同时进行折叠与展开,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结构简单可靠,造型优美流畅,可有效提高车架钢性,免除弯腰进行多个部位折叠扣操作的繁琐。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车架整体的俯视与侧视图; 图2为车架折叠状态下的俯视与侧视图; 图3为车架的分解图; 图4为后叉折叠单元细节图1 ; 图5为后叉折叠单元细节图2 ; 图6为前叉折叠单元细节图1 ; 图7为前叉折叠单元细节图2 ; 图8为前叉部分部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纵向快速折叠自行车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说明书附图中,该纵向快速折叠自行车省略了碗组、把立、把横、轮组、坐包、刹车系统以及驱动系统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采用现有技术,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范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现有部件即可,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赘述。 本纵向快速折叠自行车包括头管1、束管夹2、前叉上管3、前叉4、弹簧止栓5、车架主梁6、坐杆7、坐杆夹8、后叉9、前叉铰轴10、后叉铰轴11等部分。 本纵向快速折叠自行车可大略分为后叉折叠单元与前叉折叠单元,后叉折叠单元的控制杆为坐杆7,前叉折叠单元的控制杆为头管I。 所述后叉折叠单元组成部分有主梁座管15、坐杆7、坐杆夹8、后叉9、车架主梁6与后叉9间以铰轴11连接。 进一步的,主梁座管15与坐杆7均有通孔,坐杆通孔12为非圆形不规则状,并在坐杆夹8的控制下能与主梁座管通孔13重合。 进一步的,后叉9与主梁座管15间有一可调螺丝14,该螺丝的伞状头能在铰轴11的控制下伸入主梁座管通孔13内。 进一步的,可调螺丝14伸入主梁座管通孔13后,顺次伸入坐杆通孔12,使用人随后进一步压紧坐杆而得以使得可调螺丝14的伞状头固定在坐杆内壁中,由此操作环节,可使得坐杆、主梁座管、后叉三者实现固定。 进一步的,使用人在实施松开连接操作时,只需要拔动坐杆7,使得可调螺丝14依次抽出坐杆通孔12与主梁座管通孔13,随后可折叠后叉7与拔出坐杆7。 相对应的,前叉折叠单元包括头管1、夹管夹2、前叉上管3、前叉4、弹簧止栓5以及前叉铰轴10等部件组成。 进一步的,前叉4与前叉上管3间由铰轴10连接固定,而后以坐管夹2固定在主梁头管16上。 进一步的,头管I由三段以上的圆管组成,最下端圆管22以及次下端圆管21分别插入前叉根部孔26和前叉上管3内。 进一步的,头管I中的最下端圆管22的外径略小于次下端圆管21,两圆管的轴心并不相同,二者的外径相切。 进一步的,前叉上管3内壁轴心与前叉根部孔26的轴心平行但不重合,前叉根部孔26的轴心较前叉上管3的内壁轴心稍向后叉方向偏移。 进一步的,头管I的最下端圆管可通过前叉上管3内壁后插入前叉根部孔26,并利用其偏移量,通过旋转达到固定前叉上管3、前叉4及其自身的目的。 进一步的,通过前叉螺丝孔25固定在前叉上的弹簧止栓5由固定螺丝19、弹簧片20、插销21组成。 进一步的,插销21在弹簧片20的压力上插入前叉通孔24,随后与头管I相接触,头管最下端圆管23的适当位置设有通孔23,在旋转头管I以固定前叉4、前叉上管3及其自身的动作中,头管通孔23与弹簧止栓5的插销21重合,插销21在弹簧片20的压力下插入头管通孔23,达到防止头管I继续旋转和非正常拔出的目的。 由于头管折叠单元的折叠操作主要由头管的旋转来完成,所以前叉上管3的铰轴管上设有止进凸起18,与之相对应的车架主梁6的主梁头管16的下端设有两个凸喙17。 进一步的,在固定前叉折叠单元的操作中,头管I插入前叉上管3与前叉根部孔26,并带动前叉上管3和前叉4以主梁头管16轴心为轴进行旋转,当旋转到某一位置时,前叉上管3的止进凸起18与主梁头管16上的一个凸喙相抵触,前叉上管3以及前叉4因此固定住,头管得以独立旋转,以止通过旋转达到固定头管1、前叉上管3和前叉的目的。 进一步的,当使用人要进行折叠前叉的操作时,只需向反方向旋转头管1,已固定的头管I带动前叉上管3、前叉4旋转到某一位置时,前叉上管3上的止进凸起18与另一个凸喙相抵触,前叉上管3和前叉4由止无法跟进旋转,同时固定在前叉4上的弹簧止栓5的弹簧片21上端与另一端的凸喙17接触,并在这一凸喙17的作用下弹起,带动插销20抽离头管通孔23,由此,在两个因素的同时作用下,头管得以继续旋转,松动头管1、前叉上管3、前叉4之间的固定,并拔出,而后前叉4以前叉铰轴10为轴进行折叠动作。 在通过双手分别控制坐杆7的拔插以及头管I的旋转后,后叉9和前叉4得以向主梁6方向纵向折叠,随后坐杆7和头管I完全拔出并放入折叠后的前叉4后叉9之间的空隙内,完成折叠动作。 当使用人想展开车架时,只需要两手分握头管I和坐杆7的上端,分别插入前叉上管3和主梁座管15中,由以上所述原理实现快速的固定车架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纵向快速折叠车架,包括后叉折叠单元与前叉折叠单元,其特征是前叉及后叉折叠单元的折叠由头管(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向快速折叠车架,包括后叉折叠单元与前叉折叠单元,其特征是前叉及后叉折叠单元的折叠由头管(1)及坐杆(7)触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黎龙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