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的虾过敏人群可食用的人造虾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0941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虾过敏人群可食用人造虾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鱼的预处理、采肉、漂洗、脱水得鱼肉糜初品;(2)擂溃:将鱼肉糜初品依次经空擂、盐擂和拌擂得鱼肉糜原料糊;(3)蛋白质纤维化:将大豆蛋白粉制成可食性纤维;(4)原料混合:将鱼肉糜原料糊与可食性纤维按比例混合,得混合浆料;(5)预成型:混合浆料预成型;(6)打印:预成型后的混合浆料导入3D打印机的进料仓,进行分层打印;(7)后定型:在打印完成后的产品上涂抹食用红色素的水溶液,后定型;(8)熟制:后定型完成后的人造虾制品蒸煮后即可食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的虾过敏人群可食用的人造虾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的虾过敏人群可食用的人造虾及其制备方法,属于3D打印食品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亦称为增材制造(AM)和快速成型(RP)技术,其原理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即通过逐层堆积材料,将印刷产品一步一步堆叠成型,最终生成相应的三维实体,是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3D食品打印”亦成为目前3D打印研究人员的热门研究领域。对于食品行业而言,3D打印为食品加工提供了新的前沿。通过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特定的材料成分混合,然后加工成形状和结构复杂的新食品,这些形状和结构在传统制造工艺下是不可能制造完成的。还可以在其中添加某些成分、颜色和口味以满足个性化营养需求,使其具有完全新颖的质地和口味。此外,3D打印还可以量身定制形状和尺寸,从而获得形状、大小、口感、风味和色泽均一的3D打印食品,超越我们对传统食品的期望。3D打印技术能够提供满足特殊消费者的需求、成本低廉、便利性和营养标准的产品,有助于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为食品生产和加工领域带来全新的概念和动力。天然虾中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虾过敏人群可食用人造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鱼预处理后留鱼身,洗净后剔除鱼身中的鱼骨、鱼刺及肌间刺,得碎鱼肉,将碎鱼肉反复清洗后采用食盐水漂洗,漂洗后的鱼肉糜粘浆离心脱水,得鱼肉糜初品;(2)将鱼肉糜初品空擂5~10min后加入保水剂和占鱼肉糜初品质量2~3%的食盐继续盐擂10~15min;最后加入凝胶剂及配料拌擂5~10min,得鱼肉糜原料糊;(3)将大豆蛋白粉与多糖按比例混合,加入清水制成稠状液体;然后加入凝集剂,并充分搅拌使其成为胶体;将所得胶体用挤榨搓揉,然后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除去多余的水分,得可食性纤维;(4)将所述鱼肉糜原料糊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虾过敏人群可食用人造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鱼预处理后留鱼身,洗净后剔除鱼身中的鱼骨、鱼刺及肌间刺,得碎鱼肉,将碎鱼肉反复清洗后采用食盐水漂洗,漂洗后的鱼肉糜粘浆离心脱水,得鱼肉糜初品;(2)将鱼肉糜初品空擂5~10min后加入保水剂和占鱼肉糜初品质量2~3%的食盐继续盐擂10~15min;最后加入凝胶剂及配料拌擂5~10min,得鱼肉糜原料糊;(3)将大豆蛋白粉与多糖按比例混合,加入清水制成稠状液体;然后加入凝集剂,并充分搅拌使其成为胶体;将所得胶体用挤榨搓揉,然后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除去多余的水分,得可食性纤维;(4)将所述鱼肉糜原料糊与所述可食性纤维按质量比1:1.5~2充分混合,得混合浆料;(5)混合浆料放置于35~40℃下静置30~60min,完成预成型;(6)预成型后的混合浆料导入3D打印机的进料仓,进行分层打印;(7)在打印完成后的产品上涂抹食用红色素的水溶液,室温下静置,完成后定型;(8)后定型完成后的人造虾制品蒸煮后即可食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鱼的预处理为:将购得的新鲜鲢鱼经简单筛选分级后,洗净、刮鳞、去鱼鳍、鱼皮及内脏,切头去尾,洗净鱼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碎鱼肉的清洗过程为:碎鱼肉与4~10℃的冷水以体积比1:5~7反复清洗2~3次;漂洗采用质量分数0.1~0.15%食盐水;离心脱水条件:在4℃下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玲琳李丽芳王彦波王翀周瑾茹王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