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84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包括底座、框体和控制器;所述框体内设有粉碎单元;所述粉碎单元包括入料上板、入料下板、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粉碎轮、第二粉碎轮和第三粉碎轮;所述第三凸齿两侧均弧形凹陷设计,且表面为刀刃形;所述挤压杆内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滑动设置有刮杆;所述主动辊和副动辊之间设有挤压辊;所述副动辊左侧设有动力轮;所述动力轮表面均匀固连有动力杆,且动力轮的转轴穿出框体设置;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滚轮,滚轮与动力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所述传动单元包括圆盘、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秸秆彻底粉碎,可使秸秆均匀铺撒与田地表面,操作简单方便。

An Efficient Straw Retur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particular to an efficient straw retur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frame and a controller;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rushing unit; the crushing unit comprises a feeding upper plate, a feeding lower plate, a first fixed rod, a second fixed rod, a first crushing wheel, a second crushing wheel and a third crushing wheel; and the three cam teeth are arc-shaped depressions on both sides. The extrusion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and a scraper rod sliding in the cavity; an extrusion rol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ctive roll and the auxiliary roll; a power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auxiliary roll; a power rod is evenly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wer wheel, and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power wheel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frame body; a rolle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ase, and the roller passes through the power wheel. The second belt drive unit comprises a disc, a first swing rod and a second swing rod. The invention can thoroughly crush the straw, evenly spread the straw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eld,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是以一种用来粉碎秸秆、苞叶、杂草等物,并把切碎物抛落地面还田的装置,可使秸秆内含有的有益元素重新还田。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秸秆还田装置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5104886497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底板、支撑装置、刮板装置、传送带装置、滚轮装置及粉碎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支撑台、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固定板、第一支架及第一横杆,粉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粉碎齿、第三滚轮及第二粉碎齿,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斜杆、刮板及第二斜杆,传送带装置包括垫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转轮及传送带,滚轮装置包括第三支架、圆轮、凸块、竖杆及水平杆,第三支架呈L型,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框体(2)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工作;所述框体(2)固连于底座(1)上表面;所述框体(2)内设有粉碎单元(3);所述粉碎单元(3)包括入料上板(31)、入料下板(32)、第一固定杆(33)、第二固定杆(34)、第一粉碎轮(35)、第二粉碎轮(36)和第三粉碎轮(37);所述入料上板(31)和入料下板(32)形状相同,最上端均位于框体(2)上方,且两者最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最上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入料上板(31)的下表面和入料下板(32)的上表面均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凸齿(38);所述第一粉碎轮(35)位于入料上板(31)和入料下板(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框体(2)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工作;所述框体(2)固连于底座(1)上表面;所述框体(2)内设有粉碎单元(3);所述粉碎单元(3)包括入料上板(31)、入料下板(32)、第一固定杆(33)、第二固定杆(34)、第一粉碎轮(35)、第二粉碎轮(36)和第三粉碎轮(37);所述入料上板(31)和入料下板(32)形状相同,最上端均位于框体(2)上方,且两者最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最上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入料上板(31)的下表面和入料下板(32)的上表面均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凸齿(38);所述第一粉碎轮(35)位于入料上板(31)和入料下板(32)最下端之间,且第一粉碎轮(35)的直径大于入料上板(31)和入料下板(32)之间的最短距离;所述第一粉碎轮(35)表面均匀设有第二凸齿;所述第一粉碎轮(35)通过第一转轴(21)转动连接于框体(2)侧壁;所述第一转轴(21)穿出框体(2)设置,且表面转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杆(33)和第二固定杆(34);所述第一固定杆(33)表面均匀布置有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与第一固定杆(3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34)表面均匀布置有第三转轴(23),第三转轴(23)与第二固定杆(34)转动连接;所述框体(2)侧壁开设有均匀布置的开口(24);所述第二转轴(22)和第三转轴(23)均通过对应开口(24)穿入框体(2)内;所述第二转轴(22)于框体(2)内均固定套接有第二粉碎轮(36);所述第三转轴(23)于框体(2)内均固定套接有第三粉碎轮(37);所述第二粉碎轮(36)和第三粉碎轮(37)交错布置;所述第二粉碎轮(36)和第三粉碎轮(37)表面均均匀布置有第三凸齿(39);所述第二转轴(22)和第三转轴(23)均为齿轮形设计;所述开口(24)侧壁设有齿条(25),齿条(25)与第二转轴(22)和第三转轴(23)相啮合;所述框体(2)外壁设有传动单元(4),可使第一固定杆(33)和第二固定杆(34)相对和相背运动,在第一固定杆(33)和第二固定杆(34)相对和相背移动时,可使第二粉碎轮(36)和第三粉碎轮(37)正转和反转,且第一粉碎轮(35)和第二粉碎轮(36)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秸秆破碎更彻底;所述粉碎单元(3)下方设有输送单元(5);所述输送单元(5)包括主动辊(51)和副动辊(52);所述主动辊(51)和副动辊(52)均转动连接于框体(2)内壁,且主动辊(51)和副动辊(52)表面共同套接有第一皮带(53);所述主动辊(51)通过电机带动,用于运输粉碎后的秸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连有第三固定杆(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望江县同心农业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