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轴承端盖、电机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78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轴承端盖、电机及轨道车辆。其中,后轴承端盖包括端盖本体以及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通路;端盖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容纳轴承的容纳腔,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齿轮箱的封环相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通路用于连通容纳腔与电机外部的空气。本实施例提供的后轴承端盖、电机及轨道车辆,当电机运转时,由于容纳腔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可以使得容纳腔内的空气压力与电机外部的空气压力相同,从而避免了容纳腔产生负压。另外,即使有部分油液伸入容纳腔内,也可以及时地从第一连接通路排出,避免了油液穿过前轴承端盖进入电机内部,提高了电机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轴承端盖、电机及轨道车辆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后轴承端盖、电机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运行是需要依靠牵引电机进行驱动,牵引电机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轨道车辆的性能。现有技术中,牵引电机与齿轮箱连接,从而将牵引电机的动力传递到齿轮箱。牵引电机包括输出轴,以及套设在输出轴外的前轴承端盖和后轴承盖,前轴承端盖和后轴承盖共同形成安装区域,轴承套设在输出轴外,并固定在安装区域内。齿轮箱靠近牵引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封环,封环与后轴承盖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牵引电机高速转动时,其输出轴周围形成风路,使得安装区域内形成负压,从而会将齿轮箱内的油液吸入安装区域内,并通过前轴承端盖窜入牵引电机的内部,污染牵引电机,并导致牵引电机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后轴承端盖、电机及轨道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齿轮箱的油液容易进入牵引电机内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后轴承端盖,包括:端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通路。所述端盖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容纳轴承的容纳腔,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齿轮箱的封环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用于将所述容纳腔与与电机外部的空气连通。如上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中,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固定的侧壁,所述底壁用于与所述轴承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侧壁用于与所述轴承的端面接触;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如上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底壁的位置上。如上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中,所述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端盖本体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如上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所述封环上的凸起卡合的卡槽、以及与所述卡槽连接的用于容纳油液的储油槽,所述储油槽靠近所述封环的槽壁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齿轮箱相连通的第二连接通路。如上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中,所述储油槽包括底面以及固定在所述底面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通路设置在所述侧面靠近所述底面的位置上。如上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包括泄油孔。如上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中,所述泄油孔为多边形孔,所述多边形孔的一个壁面与所述底面齐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包括:输出轴、轴承、前轴承端盖以及如上所述的后轴承端盖;所述轴承、所述前轴承端盖以及所述后轴承端盖套设在所述输出轴外,且所述前轴承端盖和所述后轴承端盖分别位于所述轴承的两侧。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本技术提供的后轴承端盖、电机及轨道车辆,通过设置端盖本体以及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通路;端盖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容纳轴承的容纳腔,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齿轮箱的封环相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通路用于连通容纳腔与电机外部的空气。当电机运转时,由于容纳腔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可以使得容纳腔内的空气压力与电机外部的空气压力相同,从而避免了容纳腔产生负压。另外,即使有部分油液伸入容纳腔内,也可以及时地从第一连接通路排出,避免了油液穿过前轴承端盖进入电机内部,提高了电机的寿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本技术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电机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后轴承端盖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C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后轴承端盖;11:端盖本体;12:第一连接通路;13:容纳腔;131:底壁;132:侧壁;14:储油槽;141:底面;142:侧面;15:第二连接通路;16:卡槽;2:输出轴;3:轴承;4:齿轮箱;5:前轴承端盖;6:封环。具体实施方式轨道车辆运行是需要依靠牵引电机进行驱动,牵引电机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轨道车辆的性能。现有技术中,牵引电机与齿轮箱连接,从而将牵引电机的动力传递到齿轮箱。牵引电机包括输出轴,以及套设在输出轴外的前轴承端盖和后轴承盖,前轴承端盖和后轴承盖共同形成安装区域,轴承套设在输出轴外,并固定在安装区域内。齿轮箱靠近牵引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封环,封环与后轴承盖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牵引电机高速转动时,其输出轴周围形成风路,使得安装区域内形成负压,从而会将齿轮箱内的油液吸入安装区域内,并通过前轴承端盖窜入牵引电机的内部,污染牵引电机,并导致牵引电机故障。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是施例提供一种后轴承端盖、电机及轨道车辆,以防止油液进入电机内部进而污染电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本技术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电机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后轴承端盖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C的局部放大图。请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轴承端盖1,包括:端盖本体11以及设置在端盖本体11上的第一连接通路12。端盖本体11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容纳轴承3的容纳腔13,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齿轮箱4的封环6相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通路12用于将容纳腔13与与电机外部的空气连通。具体地,后轴承端盖1可以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2上,输出轴2的末端可以伸出于电机后端盖并伸入齿轮箱4中,与齿轮箱4中的传动齿轮连接。后轴承端盖1可以与前轴承端盖5连接,两者可以围成用于容纳轴承3的容纳区,后轴承端盖1位于轴承3靠近齿轮箱4的一侧,前轴承端盖5位于轴承3远离齿轮箱4的一侧。后轴承端盖1包括端盖本体11,端盖本体11可以以现有技术可以获得的材料经过常用的加工方法制造,例如,其可以采用金属材料(铁质材料、铜质材料等)通过模压或者锻造等方式加工而成;又例如,其可以采用塑料经过注塑而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端盖本体11可以为旋转体,其可以具有一个轴线,其沿轴线方向的一端可以用于与1前轴承端盖5接触,另外,该端可以形成有容纳腔13,容纳腔13可以用于容纳轴承3,可以理解,容纳腔1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其可以部分容纳轴承3,也可以全部容纳轴承3,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端盖本体11的另一端可以形成有连接部,连接部可以与齿轮箱4的封环6连接。齿轮箱4中设置有用于润滑齿轮的油液,齿轮箱4靠近电机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封环6,封环6可以为环状结构,其可以用于密封,防止油液从齿轮箱4进入电机。连接部可以与封环6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连接部可以为凸缘,封环6上可以设置有与凸缘配合的凹槽;例如,连接部可以设置有连接孔,封环6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螺栓可以穿过连接孔和安装孔与螺母配合。端盖本体1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通路12,第一连接通路12可以连通容纳腔13和电机外部的空气。电机外部的空气可以为大气环境。第一连接通路1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连接通路12可以为管状结构,其可以为材质较硬的硬管,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弯折能力的软管,优选地,第一连接通路12可以为通过打孔等方式在端盖本体11上形成的孔道,简化结构,提高加工速度。第一连接通路12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通路;所述端盖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容纳轴承的容纳腔,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齿轮箱的封环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用于将所述容纳腔与电机外部的空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通路;所述端盖本体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容纳轴承的容纳腔,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齿轮箱的封环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通路用于将所述容纳腔与电机外部的空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固定的侧壁,所述底壁用于与所述轴承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侧壁用于与所述轴承的端面接触;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底壁的位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端盖本体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瑜苏旺薛升李建国何玉冬吕永胜韩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