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785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包括壳体,壳体为筒状结构,壳体前端固定有前盖、后端固定有尾盖,前盖上间隔开设有散热孔;壳体靠近尾盖周向侧面开有至少两个风扇孔,壳体周向外表面包裹有蓄热器,蓄热器为贴附环绕在壳体上的内部中空的C型结构,蓄热器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蓄热器两端分别连接有热电转换器,热电转换器线路连接有蓄电池组件,蓄热器C型结构外表面上设有抱箍,抱箍将蓄热器环绕固定在壳体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传导能力优异,有利于良好散热,在需要蓄热时,将壳体内部热量通过蓄热器进行蓄热,并通过热电转换器传导至蓄电池组件,有效利用电机工作时壳体内部热能,有效减小能源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
本技术涉及电机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机可为汽车各部件系统提供动力。目前,新能源汽车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多用于城市交通。为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适用范围,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各部件进行进一步的研发设计,使新能源汽车能满足更复杂的外界环境和路况要求。普通的车用电机壳,一般为保证散热,通常在壳体外表面分布大量翅片,用以扩大电机壳的表面积,扩大换热面积,提高电机内部的散热效率。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适用范围,在现有电池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电能作为新能源的汽车,通常会对汽车各部件重量进行优化,避免部分元件过重,导致耗电量上升。传统的具有大量翅片的电机壳则过于笨重,并不能良好适用于新能源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壳散热良好,且可对内部热流进行有效利用,减少能源浪费的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的壳体前端固定有前盖、后端固定有尾盖,所述前盖中心位置处开有供电机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孔,所述的前盖上则环绕输出孔环形间隔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的壳体靠近尾盖周向侧面开有至少两个风扇孔,所述的壳体周向外表面包裹有蓄热器,所述的蓄热器为贴附环绕在壳体上的内部中空的C型结构,所述蓄热器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所述的蓄热器两端分别连接有热电转换器,所述热电转换器线路连接有蓄电池组件,所述的蓄热器C型结构外表面上设有抱箍,所述抱箍将蓄热器环绕固定在壳体表面。工作时,在无需蓄热时,可通过前盖的散热孔和尾盖处的风扇孔散热,更可在尾盖内加装散热风机和风叶辅助进行散热。在需要蓄热时,将壳体内部热量通过蓄热器进行蓄热,并通过热电转换器传导至蓄电池组件进行蓄热。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壳体的热传导能力,壳体采用紫铜材质制成,所述的蓄热器C型结构的内弧面与壳体贴附、材质为紫铜,所述的蓄热器C型结构的外弧面上则包裹有保温棉层。蓄热器的内弧面采用紫铜材质,热传导能力强,而外弧面包裹保温棉层,则可避免蓄热器内的热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将壳体设计为筒状结构,在无需蓄热时,可通过前盖的散热孔和尾盖处的风扇孔散热,同时壳体采用紫铜材质,热传导能力优异,有利于良好散热,在需要蓄热时,将壳体内部热量通过蓄热器进行蓄热,并通过热电转换器传导至蓄电池组件,有效利用电机工作时壳体内部热能,有效减小能源损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无抱箍)。图2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中蓄热器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中1、壳体2、前盖3、尾盖4、输出孔5、散热孔6、风扇孔7、蓄热器7-1、相变蓄热材料7-2、保温棉层8、抱箍。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为筒状结构,所述的壳体1前端固定有前盖2、后端固定有尾盖3,所述前盖2中心位置处开有供电机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孔4,所述的前盖2上则环绕输出孔4环形间隔开设有散热孔5;所述的壳体1靠近尾盖3周向侧面开有至少两个风扇孔6。所述的壳体1周向外表面包裹有蓄热器7,所述的蓄热器7为贴附环绕在壳体1上的内部中空的C型结构,所述蓄热器7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7-1,所述的蓄热器7两端分别连接有热电转换器,所述热电转换器线路连接有蓄电池组件,所述的蓄热器7的C型结构外表面上设有抱箍8,所述抱箍8将蓄热器7环绕固定在壳体1表面。相变蓄热材料7-1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有六水氯化钙、三水醋酸钠、有机醇等。为了提高壳体1的热传导能力,壳体1采用紫铜材质制成,所述的蓄热器7C型结构的内弧面与壳体1贴附、材质为紫铜,所述的蓄热器7C型结构的外弧面上则包裹有保温棉层7-2。蓄热器7的内弧面采用紫铜材质,热传导能力强,而外弧面包裹保温棉层7-2,则可避免蓄热器7内的热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此设计的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将壳体1设计为筒状结构,在无需蓄热时,可通过前盖2的散热孔5和尾盖3处的风扇孔6散热,同时壳体1采用紫铜材质,热传导能力优异,有利于良好散热,在需要蓄热时,将壳体1内部热量通过蓄热器7进行蓄热,并通过热电转换器传导至蓄电池组件,有效利用电机工作时壳体1内部热能,有效减小能源损耗。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为筒状结构,所述的壳体(1)前端固定有前盖(2)、后端固定有尾盖(3),所述前盖(2)中心位置处开有供电机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孔(4),所述的前盖(2)上则环绕输出孔(4)环形间隔开设有散热孔(5);所述的壳体(1)靠近尾盖(3)周向侧面开有至少两个风扇孔(6),所述的壳体(1)周向外表面包裹有蓄热器(7),所述的蓄热器(7)为贴附环绕在壳体上的内部中空的C型结构,所述蓄热器(7)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7‑1),所述的蓄热器(7)两端分别连接有热电转换器,所述热电转换器线路连接有蓄电池组件,所述的蓄热器(7)C型结构外表面上设有抱箍(8),所述抱箍(8)将蓄热器(7)环绕固定在壳体(1)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蓄热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壳,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为筒状结构,所述的壳体(1)前端固定有前盖(2)、后端固定有尾盖(3),所述前盖(2)中心位置处开有供电机输出轴伸出的输出孔(4),所述的前盖(2)上则环绕输出孔(4)环形间隔开设有散热孔(5);所述的壳体(1)靠近尾盖(3)周向侧面开有至少两个风扇孔(6),所述的壳体(1)周向外表面包裹有蓄热器(7),所述的蓄热器(7)为贴附环绕在壳体上的内部中空的C型结构,所述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成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亚美特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