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水护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5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渗水护条组,包含有:一第一护条,具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与一第一防水条,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之间具有至少一夹槽,该第一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一第二护条,具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与一第二防水条,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之间具有至少一夹槽,该第二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并与该第一护条的第一防水条接触,据以将外部的水阻隔于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护条结构有关,详细地是指一种具有防渗水功效的护条,及以至少二护条所组成的防渗水护条组
技术介绍
以图1至图2所示的行李箱1为例,其分别于二半壳2、3的周缘绕设固接有一护条4、5,该二护条4、5不仅做为修饰各半壳2、3的周缘,还具有保护半壳2、3周缘部位免于因遭受碰撞而毁坏,一拉炼6沿着各半壳2、3的周缘绕设而成,该拉炼6主要做为控制各半壳2、3之间的靠合与分开使用。由于护条4、5的设置必须避免对拉炼6的拉动动作造成干涉,因此,拉炼6的炼齿6a部位呈裸露于外,然而,在偶发的情境下,外部的水(如雨水)或其它液体(如溅洒的果汁)与该拉炼6发生接触时,水或液体很容易地自炼齿6a部位而渗透至箱内并造成内容物品受潮。虽然有业者致力于开发兼具防水结构的拉炼,但大多因结构复杂衍生制作不易与成本增加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水护条组。有鉴于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缺陷,本技术设计人经详思细索,期在不需大幅变更既有结构与不需增加过多成本支出的情形下,经详思细索并积数十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制造经验,遂有本技术的产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防渗水护条组,包含有一第一护条,具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与一第一防水条,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之间具有至少一夹槽,该第一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一第二护条,具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与一第二防水条,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之间具有至少一夹槽,该第二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并与该第一护条的第一防水条接触。所述的防渗水护条组,其中该第一护条的第一防水条具有一沿轴向贯设的中空部。所述的防渗水护条组,其中该第一护条还具有一衔接片用以连接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该至少一夹槽具有一上夹槽与一下夹槽,该上夹槽形成于该第一片体与该衔接片之间,该下夹槽形成于该衔接片与该第二片体之间。所述的防渗水护条组,其中该第二护条的第二防水条具有一沿轴向贯设的中空部。所述的防渗水护条组,其中该第二护条还具有一衔接片用以连接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该至少一夹槽具有一上夹槽与一下夹槽,该上夹槽形成于该第一片体与该衔接片之间,该下夹槽形成于该衔接片与该第二片体之间。本技术提供的护条,包含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一衔接片,该衔接片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以及一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所述的护条,其中一上夹槽形成于该第一片体与该衔接片之间,一下夹槽形成于该衔接片与该第二片体之间,该上夹槽开口方向与该下夹槽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的护条,其中该防水条具有一沿轴向贯设的中空部。附图说明图1为一般行李箱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2-2方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行李箱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护条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4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护条组,该护条组由一第一护条10与一第二护条20所构成,各护条为具有弹性的橡胶类材质一体制成,由于第一护条10与第二护条20的构造相同,于后以第一护条10结构为例做详细说明请配合图4所示,该第一护条10具有一第一片体11、一第二片体12、一衔接片13与一第一防水条14,其中,该第一片体11与第二片体12概呈平行设置,该衔接片13呈多弯折状,衔接片13的一端与第一片体11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二片体12,据此使得第一护条10于该第一片体11与该衔接片13之间形成有一上夹槽15,以及于该衔接片13与该第二片体12之间形成有一下夹槽16,且该上夹槽15的开口方向与该下夹槽16的开口方向恰呈相反,而该第一防水条14连接于该第二片体12的一端,其具有一沿着轴向贯设的中空部141。至于该第二护条20,因其构造与第一护条10相同,于此不重复描述,仅列出第二护条20的所有构件组成,即包括有一第一片体21、一第二片体22、一衔接片23与一具有中空部241的第二防水条24、一上夹槽25与一下夹槽26。再叙述本技术的护条组实际应用情形如下图3所描述的护条组是与一拉炼30及二对象40、40’相结合使用,其中,对象40与对象40’分别插入第一护条10的上夹槽15与第二护条20的上夹槽25中,而拉炼30的两侧边布31、32则分别置入第一护条10的下夹槽16与第二护条20的下夹槽26中,接着,以缝线50将第一护条10、物件40与拉炼30边布31缝合固接在一起,以缝线50’将第二护条20、物件40’与拉炼30边布32缝合固接在一起,如此即完成组装,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即拉炼30处于拉合情形,该第一护条10的第一防水条14与该第二护条20的第二防水条24彼此互为抵触,由于第一防水条14与第二防水条24分别为具有中空部141及中空部241的软管,因此可提供适当空间供第一防水条14与第二防水条24于互为推挤时产生变形,此变形情形更促使第一防水条14与第二防水条24之间无间隙存在,基此,纵使外部的水或其它液体渗透过拉炼30,该互为接触的第一防水条14与第二防水条24仍将有效地把外部的水或其它液体阻隔于外,更具体的说,当对象40与对象40’分别为行李箱的各半壳时,外部的水或其它液体将无法渗透入箱内,因此可避免箱内物品受潮。相对地,在拉炼30处于打开的状态下,此时受到对象40与对象40’彼此相对分开(即行李箱被打开),第一防水条14与第二防水条24亦将随着对象40与对象40’的位置变化而被迫分开。图5描述另一种护条60,其与图3所示的护条10结构不同处在于,该护条60的上夹槽61是供拉炼30的边布31或边布32置入,护条60的下夹槽62则供对象40或对象40’插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渗水护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护条,具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与一第一防水条,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之间具有至少一夹槽,该第一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一第二护条,具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与一第二防水条,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之间具有至少一夹槽,该第二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并与该第一护条的第一防水条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护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护条的第一防水条具有一沿轴向贯设的中空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护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护条还具有一衔接片连接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该至少一夹槽具有一上夹槽与一下夹槽,该上夹槽形成于该第一片体与该衔接片之间,该下夹槽形成于该衔接片与该第二片体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护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护条的第二防水条具有一沿轴向贯设的中空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护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护条还具有一衔接片连接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该至少一夹槽具有一上夹槽与一下夹槽,该上夹槽形成于该第一片体与该衔接片之间,该下夹槽形成于该衔接片与该第二片体之间。6.一种护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一衔接片,该衔接片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以及一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条,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上夹槽形成于该第一片体与该衔接片之间,一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渗水护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护条,具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与一第一防水条,该第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之间具有至少一夹槽,该第一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 一第二护条,具有一第一片体、一第二片体与一第二防水条,该第 一片体与该第二片体之间具有至少一夹槽,该第二防水条连接于该第二片体并与该第一护条的第一防水条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锡鋘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