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浅埋隧道的超前小导管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浅埋隧道的超前小导管。
技术介绍
我国在隧道建设中虽已采用“新奥法”的施工理念,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如图1和图2所示,在现有的超前小导管的支护结构中,需在隧道的拱顶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在围岩上开设有若干个孔洞1,并在孔洞1内插设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为一端封闭的结构,并在超前小导管的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口21,从而在超前小导管插入进孔洞后,在超前小导管背离封闭的一端进行注浆,使得浆液从出浆口21排出,从而填补围岩中的空隙,加强围岩的稳定性。但是将超前小导管插入进孔洞时,为了提高施工速度,一般超前小导管设置为4m-5m,所以超前小导管插入孔洞的过程中极易与孔洞内壁发生剐蹭,从而影响超前小导管的铺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浅埋隧道的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浅埋隧道的超前小导管,包括超前小导管本体(2),所述超前小导管本体(2)的一端为密封结构,所述超前小导管本体(2)的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口(21),其特征是:所述超前小导管本体(2)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减少孔洞(1)内壁摩擦的导向推进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浅埋隧道的超前小导管,包括超前小导管本体(2),所述超前小导管本体(2)的一端为密封结构,所述超前小导管本体(2)的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口(21),其特征是:所述超前小导管本体(2)的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减少孔洞(1)内壁摩擦的导向推进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浅埋隧道的超前小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推进机构(3)包括环形设置于超前小导管本体(2)周面的若干个与超前小导管本体(2)转动连接的转动轴(311),转动轴(311)的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与转动轴(311)固定连接的助力转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浅埋隧道的超前小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助力转动组件包括设置于转动轴(311)周面与转动轴(311)固定连接的若干个弹性伸缩支腿(3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海,陈绪同,卢继平,黄子忠,蒋满利,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