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473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第二滑块、第一滑块、调整钢管、叠层橡胶、下连接板;第二滑块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二上横部、第二竖部、第二下横部;第一滑块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上横部、第一竖部、第一下横部;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二上横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上横部的下表面与第一上横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上横部的下表面与调整钢管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调整钢管的下端面与叠层橡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叠层橡胶的下端面与第二下横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下横部的下表面与第一下横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下横部的下表面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减隔震装置具有抗拉性能并起到减震隔震效果,属于减隔震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隔震的
,尤其涉及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频频出现。基底隔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减震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各种中低层建筑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减隔震效果。隔震技术通过给结构增设柔性隔震层来延长整个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达到减小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目的。隔震技术由于具有减震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一直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热点。近年来,这一技术又被逐步推广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而高层建筑由于高宽比相对较大,倾覆效应明显,当采用隔震技术时,有可能使隔震支座出现拉应力,而通常使用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能力不强。因此,隔震支座受拉问题成为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具有抗拉性能并起到减震隔震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第二滑块、第一滑块、调整钢管、叠层橡胶、下连接板;第二滑块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二上横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第二滑块、第一滑块、调整钢管、叠层橡胶、下连接板;第二滑块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二上横部、第二竖部、第二下横部,第二上横部和第二下横部位于第二竖部的同一侧;第一滑块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上横部、第一竖部、第一下横部,第一上横部和第一下横部位于第一竖部的同一侧;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二上横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上横部的下表面与第一上横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上横部的下表面与调整钢管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调整钢管的下端面与叠层橡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叠层橡胶的下端面与第二下横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下横部的下表面与第一下横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下横部的下表面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第二滑块、第一滑块、调整钢管、叠层橡胶、下连接板;第二滑块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二上横部、第二竖部、第二下横部,第二上横部和第二下横部位于第二竖部的同一侧;第一滑块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上横部、第一竖部、第一下横部,第一上横部和第一下横部位于第一竖部的同一侧;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二上横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上横部的下表面与第一上横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上横部的下表面与调整钢管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调整钢管的下端面与叠层橡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叠层橡胶的下端面与第二下横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下横部的下表面与第一下横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第一下横部的下表面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上横部的端面与第二竖部的侧面存在滑动区域,第二下横部的端面与第一竖部的侧面存在滑动区域。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式建筑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设有螺栓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