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减振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扭转的一体式隔震支座抗拉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概念明确、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建筑结构的隔震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经受了实际地震的考验,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层建筑、不规则建筑越来越多的采用了隔震技术。相比较多层建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高层建筑的倾覆效应更为明显,采用隔震技术后,经受大地震作用时,高层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很有可能出现拉应力,而工程中较为常用的叠层橡胶支座的抗拉能力较低,相关规范中亦规定了隔震支座的最大拉应力限定值,隔震支座较低的抗拉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和推广。为了解决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采用高强橡胶隔震支座、添加钢筋、调整结构及隔震支座布置、外设抗拉装置等。现有的外设抗拉装置存在对隔震支座水平自由度及竖向自由度相互耦合的问题,抗拉装置的存在还影响了隔震支座的水平减震系数;现有的分离式抗拉装置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影响,但由于距隔震支座一定距离,并不能充分限制隔震支座的拉伸位移。为此解决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扭转的一体式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包括上支墩(7)以及通过上支墩(7)和下支墩连接在上部建筑结构和下部建筑结构(9)之间的隔震支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转的一体式隔震支座抗拉装置由竖向连接件(3)、上部支件(1)、抗拉件(2)、柔性限位装置(4)、滑动结构和抗偏摆件(6)构成,所述竖向连接件(3)的底部固定在下部建筑结构(9)上,竖向连接件(3)于端板(10)的顶端连接抗拉件(2),端板(10)在抗拉件(2)的下面连接抗偏摆件(6),所述端板(10)、抗拉件(2)和抗偏摆件(6)三者之间构成一个侧面开口的空腔(11),所述抗拉件(2)于空腔(11)内部的下表面上镶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扭转的一体式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包括上支墩(7)以及通过上支墩(7)和下支墩连接在上部建筑结构和下部建筑结构(9)之间的隔震支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转的一体式隔震支座抗拉装置由竖向连接件(3)、上部支件(1)、抗拉件(2)、柔性限位装置(4)、滑动结构和抗偏摆件(6)构成,所述竖向连接件(3)的底部固定在下部建筑结构(9)上,竖向连接件(3)于端板(10)的顶端连接抗拉件(2),端板(10)在抗拉件(2)的下面连接抗偏摆件(6),所述端板(10)、抗拉件(2)和抗偏摆件(6)三者之间构成一个侧面开口的空腔(11),所述抗拉件(2)于空腔(11)内部的下表面上镶嵌有若干滚动钢珠(5),抗偏摆件(6)于空腔(11)内部的上表面上镶嵌有若干滚动钢珠(5),抗拉件(2)下表面上的若干滚动钢珠(5)和抗偏摆件(6)上表面的若干滚动钢珠(5)构成上部支件(1)的滑动结构,所述上部支件(1)呈水平平板结构,水平平板的外缘伸入端板(10)、抗拉件(2)和抗偏摆件(6)三者之间构成的空腔(11)内,中心部固定在与隔震支座(8)连接的上支墩(7)上,所述柔性限位装置(4)固定在由端板(10)、抗拉件(2)和抗偏摆件(6)三者之间构成的空腔(11)内侧的端板(10)上,所述柔性限位装置(4)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上部支件(1)的水平中心线等高,上部支件(1)的水平中心线与空腔(11)的水平中心线等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扭转的一体式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平板结构的上部支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仰强,张国军,王明珠,葛家琪,张玲,马伯涛,王树,管志忠,黄季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