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河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45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53
山区生态河道,涉及山区防止水土流失技术领域,所述消落带护坡表面铺设有若干第一网垫,所述护岸护坡上铺设有若干第二网垫;所述第一网垫和所述第二网垫上覆盖有覆盖土层,所述第一网垫的所述覆盖土层上排列覆盖有生态袋;由所述水下护坡开始阶梯状层压错位铺砌所述生态袋;同层所述生态袋之间具有第一缝隙,两层所述生态袋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交接处设置栽植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前期就将生态袋连接成一个整体来解决生态袋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区生态河道
本技术涉及山区防止水土流失
,尤其是山区生态河道。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利边坡防护方案主要着眼于行洪、航运等功能的要求,对河道及湖泊的护岸、护坡工程主要考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因此治理模式多采用直线型河道和河道渠道化,采用砌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硬化材料,很少考虑河道的生态功能。上述渠化和硬化的水利边坡阻断了河水与陆地地下水的交流,同时导致硬化边坡后面的土壤碱化,变成死土,失去养分,岸上植物失去生长环境,失去微生物群落的生长繁衍环境,水生动物因失去生态链而消失甚至灭绝,水下生物群落消失,河道自净能力消失,再加上农村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共同作用,使河道湖泊进入黑恶臭的恶性循环。本申请的一个重点工程位于和村西溪河道的左岸,河岸下游连接赋石水库库区,村部所在地处西溪河道转弯处,部分河道护岸受河流凹岸末端淘刷明显,为了减轻洪水对和村村产生的影响,当地村民将堆渣简单堆置在河道岸边,形成简易护岸,松散的堆渣受河水冲刷,不仅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不利于和村村防洪安全。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2926351A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河湖边坡生态三段治理方法,包括划分水下护坡、消落带护坡及护岸护坡三个坡段,针对不同的坡段进行水下护坡区段生态修复、消落带护坡区段生态修复及护岸护坡区段生态修复。包括阶梯状层压错位铺砌生态袋及在生态袋上种植植物。在该申请文件中,水利边坡自然分为水下、消落带、护岸三个坡段,由于水下、消落带、护岸三个坡段有着不同的生态功能,所以三个坡段的生态修复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尽相同的:1、水下护坡水下护坡是处于常水位以下的坡段,除了需要解决边坡结构安全和防洪等技术问题外,还应以恢复或建立生态体系为目标,因此它还应该解决以下主要技术问题:水下植物能够自然生长,能够提供动物和微生物栖息的场所;采用的生态护坡材料应解决强酸强碱的腐蚀问题,基于生态护坡的水生生态体系应该具有酸碱平衡的功能;基于生态护坡的水生生态体系能够封闭或吸附重金属;基于生态护坡的水生生态体系能够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基于生态护坡的水生生态体系具有水体自净的功能。2、消落带护坡消落带是指季节性水位涨落而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坡段。消落带护坡除了需要解决边坡结构安全和防洪等技术问题外,还应解决消落带所种植物在淹没或裸露时的普适问题,因此它还应该解决以下主要技术问题:采用的生态护坡材料能够保障两栖植物自然生长,能够保证四季皆绿;淹水时具有水下护坡的部分功能。3、护岸护坡护岸护坡除了需要解决边坡结构安全和防洪等技术问题外,还需要考虑亲水性、文化传承性、景观多样性等,以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诉求,因此它还应该解决以下主要技术问题:边坡植物的选择和种植满足景观多样性的需求;边坡建设满足亲水性的需求;边坡建设时保持原始地形地貌,不能破坏文化景观,满足文化传承性的需求。首先三段式的治理方案在开挖基底的时候不利于基底的开挖,而且整个边坡在后期长成的时候会连成一体,原先的三段式会分不清,这就使得前期的分段失去意义。而且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公开怎么将排列好的生态袋连成一个整体,现有技术中,随着植物的生长,植物根系会穿透生态袋,与坡体形成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产生现有技术偏见,认为生态袋之间是不需要固定的,如果在植物未生长开的时候,生态袋的排列崩塌,就需要从新建造,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前期就将生态袋连接成一个整体来解决生态袋容易变形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山区生态河道,包括河床,所述河床两侧的河岸,所述河床与所述河岸之间的水下护坡和设置在所述河岸上方的人行步道,所述河岸包括护岸护坡和消落带护坡,所述消落带护坡与所述水下护坡连接,所述护岸护坡与所述人行步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落带护坡表面铺设有若干第一网垫,所述护岸护坡上铺设有若干第二网垫;所述第一网垫和所述第二网垫上覆盖有覆盖土层,所述第一网垫的所述覆盖土层上排列覆盖有生态袋;由所述水下护坡开始阶梯状层压错位铺砌所述生态袋;同层所述生态袋之间具有第一缝隙,两层所述生态袋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交接处设置栽植穴。针对对比文件本申请前期排列的时候在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交接处设置栽植穴,通过在栽植穴内种植常绿木质藤本植物使得常绿木质藤本植物相互缠绕的根系将生态袋横向连成一个整体来等待生态袋内的植物长成,等到生态袋内的植物成长过程中,生态袋内植物的根系与坡面纵向慢慢连成一个整体,当生态袋内的植物长成,生态袋横向之间和生态袋与坡面纵向之间相互纵横配合连接成一个稳定的坡面。作为优选,所述生态袋为单面草籽复合袋,内部填充物包括耕植土、肥料等混合而成。作为优选,所述水下护坡上排设有网垫护底,所述网垫护底厚度在20-40cm之间,且长度由所述水下护坡开始延伸到所述河床内,在260cm-330cm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网垫护底上排设有石笼网箱;所述石笼网箱顶部设置无纺布种植槽,且覆盖有所述覆盖土层。河流横截面具体铺设结构,网垫护底保证了河岸与河床接触处底下的泥土不会被从刷走,还为这个护坡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优选,所述人行步道包括碎石垫层、设置在所述碎石垫层上方的表面铺砌层;所述护岸护坡覆盖所述碎石垫层两侧且与所述表面铺砌层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河岸在所述人行步道的对面具有岸堤,所述岸堤包括至少一层网箱,所述网箱顶部设置无纺布种植槽,且覆盖有所述覆盖土层。对人行步道的结构设置,通过护岸护坡覆盖碎石垫层两侧且与表面铺砌层连接避免了护坡的下沉,杜绝了人行步道的最后变成了人行桥。山区生态河道,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所述上游、所述中游和所述下游的所述覆盖土层上覆盖有植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包括覆盖在所述上游的上游植被层、覆盖在所述中游的中游植被层和覆盖在所述下游的下游植被层;所述植被层内包含有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坡面横截面上从上到下具有明显的分层的植被层,而且该河道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坡面上的植被层也需要特别规划。作为优选,所述上游植被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河岸上的鹅毛竹和狗牙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人行步道两侧的红叶石楠球、金边黄杨和茶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消落带护坡上的细叶水团花和南川柳。作为优选,所述中游植被层具有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河岸上的扶芳藤、络石和狗牙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人行步道两侧的红叶石楠球、金边黄杨和茶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消落带护坡上的细叶水团花和南川柳;所述中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河岸上的扶芳藤、络石和狗牙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人行步道两侧的红叶石楠球、金边黄杨和茶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消落带护坡上的细叶水团花和南川柳,且相对面设置有加固区;所述下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河岸上的络石和狗牙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人行步道两侧的红叶石楠球、金边黄杨和茶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消落带护坡上的细叶水团花和南川柳。作为优选,所述下游植被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河岸上的水竹和狗牙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人行步道两侧的红叶石楠球、金边黄杨和茶梅,所述下游的所述人行步道尾部设置有红叶石楠色块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消落带护坡上的细叶水团花和南川柳,且相对面的部分坡体上覆盖有波斯菊、硫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山区生态河道,包括河床(1),所述河床(1)两侧的河岸(2),所述河床(1)与所述河岸(2)之间的水下护坡(3)和设置在所述河岸(2)上方的人行步道(4),所述河岸(2)包括护岸护坡(21)和消落带护坡(22),所述消落带护坡(22)与所述水下护坡(3)连接,所述护岸护坡(21)与所述人行步道(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落带护坡(22)表面铺设有若干第一网垫(5),所述护岸护坡(21)上铺设有若干第二网垫(6);所述第一网垫(5)和所述第二网垫(6)上覆盖有覆盖土层(51),所述第一网垫(5)的所述覆盖土层(51)上排列覆盖有生态袋(7);由所述水下护坡(3)开始阶梯状层压错位铺砌所述生态袋(7);同层所述生态袋(7)之间具有第一缝隙,两层所述生态袋(7)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交接处设置栽植穴。

【技术特征摘要】
1.山区生态河道,包括河床(1),所述河床(1)两侧的河岸(2),所述河床(1)与所述河岸(2)之间的水下护坡(3)和设置在所述河岸(2)上方的人行步道(4),所述河岸(2)包括护岸护坡(21)和消落带护坡(22),所述消落带护坡(22)与所述水下护坡(3)连接,所述护岸护坡(21)与所述人行步道(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落带护坡(22)表面铺设有若干第一网垫(5),所述护岸护坡(21)上铺设有若干第二网垫(6);所述第一网垫(5)和所述第二网垫(6)上覆盖有覆盖土层(51),所述第一网垫(5)的所述覆盖土层(51)上排列覆盖有生态袋(7);由所述水下护坡(3)开始阶梯状层压错位铺砌所述生态袋(7);同层所述生态袋(7)之间具有第一缝隙,两层所述生态袋(7)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交接处设置栽植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7)为单面草籽复合袋,内部填充物包括耕植土、肥料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护坡(3)上排设有网垫护底(8),所述网垫护底(8)厚度在20-40cm之间,且长度由所述水下护坡(3)开始延伸到所述河床(1)内,在260cm-330c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区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垫护底(8)上排设有石笼网箱(9);所述石笼网箱(9)顶部设置无纺布种植槽,且覆盖有所述覆盖土层(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步道(4)包括碎石垫层(41)、设置在所述碎石垫层(41)上方的表面铺砌层(42);所述护岸护坡(21)覆盖所述碎石垫层(41)两侧且与所述表面铺砌层(4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山区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岸(2)在所述人行步道(4)的对面具有岸堤(23),所述岸堤(23)包括至少一层网箱(24),所述网箱(24)顶部设置无纺布种植槽,且覆盖有所述覆盖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道亮王惠丽郭峰杨思思程平胡凯万重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绿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