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塘护坡及稳定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0456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塘护坡及稳定塘系统。该稳定塘护坡包括护坡本体,用于围设于稳定塘四周;护坡本体的顶部具有进水口,底部具有用于连通稳定塘的出水口,护坡本体内形成有连通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流通通道,以将污水自上而下导入稳定塘中;流通通道内填装有净水滤料。该稳定塘护坡集护岸和处理污水于一体,除了加固稳定塘的结构之外,巧妙利用护坡本体内的流通通道,在污水在进入稳定塘之前完成初步净化,大大降低稳定塘处理负荷,在发挥稳定塘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有利于该地区的水土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定塘护坡及稳定塘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塘护坡及稳定塘系统。
技术介绍
稳定塘护坡主要起维持塘体整体结构、保证稳定塘功能的作用,作为稳定塘的一部分,现有稳定塘护坡主要采用压实、混凝土浇筑的方法,注重耐冲刷能力、稳定性以及耐用性。污水中的污染物也主要由稳定塘分解去除,但是稳定塘处理负荷有限,当污水中负荷较大时,稳定塘往往会出现糟糕的卫生条件。相关技术中的生态型护坡往往从动植物的作用方面强化稳定塘的功能,并未从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方面考虑,增强稳定塘负荷、强化稳定塘净水作用。如何在强化稳定塘护坡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稳定塘整体的耐污染负荷的能力,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塘护坡,缓解了相关技术中还未有方法能够在强化稳定塘护坡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稳定塘整体的耐污染负荷的能力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塘系统,缓解了相关技术中还未有方法能够在强化稳定塘护坡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稳定塘整体的耐污染负荷的能力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塘护坡,包括:设置于稳定塘四周的护坡本体;所述护坡本体的顶部具有进水口,底部具有用于连通稳定塘的出水口,所述护坡本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流通通道,以将污水自上而下导入稳定塘中;所述流通通道内填装有净水滤料。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护坡本体包括形成多层管道的螺旋状管路,所述螺旋状管路的顶层管道开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螺旋状管路的底层管道开设有所述出水口。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口具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进水口沿所述顶层管道的外周均匀分布。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层管道的端口形成所述出水口,使得所述出水口的水流方向相切于所述底层管道的管壁。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状管路形成的护坡直径自上而下逐渐缩小。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状管路的横截面包括多边形和圆形。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状管路的管壁进行防渗处理。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状管路为预制结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净水滤料为火山岩、陶粒、沸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针对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塘系统,包括稳定塘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稳定塘护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稳定塘护坡及稳定塘系统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塘护坡,包括护坡本体,用于围设于稳定塘四周;护坡本体的顶部具有进水口,底部具有用于连通稳定塘的出水口,护坡本体内形成有连通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流通通道,以将污水自上而下导入稳定塘中;流通通道内填装有净水滤料。污水自护坡本体顶部的进水口进入流通通道内,自上而下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在流通通道内流动过程中,净水滤料先对污水进行初步净化,经过净化后的污水由出水口进入稳定塘内进行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稳定塘护坡集护岸和处理污水于一体,除了加固稳定塘的结构之外,巧妙利用护坡本体内的流通通道,在污水在进入稳定塘之前完成初步净化,大大降低稳定塘处理负荷,在发挥稳定塘生态调节功能的同时,有利于该地区的水土保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稳定塘系统,包括稳定塘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稳定塘护坡,能够取得上述稳定塘护坡的所有有益效果,稳定塘与稳定塘护坡能够形成缺氧-好氧循环系统,进行污水收集与处理,具有占地面积小、负荷大、处理效果好、维护管理简单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至少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稳定塘护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至少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至少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护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护坡本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2-净水滤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塘护坡,包括设置于稳定塘四周的护坡本体1;护坡本体1的顶部具有进水口11,底部具有用于连通稳定塘的出水口12,护坡本体1内形成有连通进水口11与出水口12的流通通道,以将污水自上而下导入稳定塘中;流通通道内填装有净水滤料2。该稳定塘护坡主要应用于农村稳定塘处理系统中,农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氮、含磷有机物,而农村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稳定塘设施简便,处理负荷有限,脱氮除磷效果较差,降低现有稳定塘的污水处理负荷,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污水处理效果,改善农村的环境。其中,护坡本体1设置于稳定塘的四周,形成稳定塘的岸坡,对稳定塘提供支撑,护坡本体1中部形成稳定塘的容水空间。护坡本体1顶部的进水口11用于连接上游的污水,具体地,污水在进入护坡本体1之间可以先进行物理过滤,例如自然沉淀或物理吸附,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物。本实施例中,利用护坡本体1围设于稳定塘四周,在护坡本体1内形成用于污水流通的流通通道。一般的,稳定塘的底部都低于生活居所所在地平面,护坡本体1形成的流通通道能够在污水进入稳定塘之前实现对污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塘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本体(1),用于围设于稳定塘四周;所述护坡本体(1)的顶部具有进水口(11),底部具有用于连通稳定塘的出水口(12),所述护坡本体(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出水口(12)的流通通道,以将污水自上而下导入稳定塘中;所述流通通道内填装有净水滤料(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塘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本体(1),用于围设于稳定塘四周;所述护坡本体(1)的顶部具有进水口(11),底部具有用于连通稳定塘的出水口(12),所述护坡本体(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出水口(12)的流通通道,以将污水自上而下导入稳定塘中;所述流通通道内填装有净水滤料(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塘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本体(1)包括形成多层管道的螺旋状管路,所述螺旋状管路的顶层管道开设有所述进水口(11),所述螺旋状管路的底层管道开设有所述出水口(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塘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1)具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进水口(11)沿所述顶层管道的外周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景辉申亮张留恩陈超王立文张晓任冰洁曹绍森王鹤立
申请(专利权)人: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