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994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包括翻堆箱,所述翻堆箱左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翻堆箱的左侧表面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转动轴一起转动,由于滚筒固定套接在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轴的转动带动滚筒一起转动,通过入料管将培养注入到滚筒中,转动轴的转动带动旋转蛟龙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培养料从滚筒左侧向滚筒右侧排出,同时带动培养料在滚筒内部翻转,从而到达对培养料翻转的作用。

A Dump Device for Bispora Mushroom Culture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dump equip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material of bisporus mushroom, and discloses a dump device for the cultivation material of bisporus mushroom, including a dump box.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eft surface of the dump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driving motor.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driving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through a coupling. A bearing is embedded on the left surface of the stacking box, and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is fixedly sleeved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rotating axle to rotate together by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driving motor. Because the drum is fixed and sleev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axle,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axle drives the drum to rotate together. The feeding tube injects the culture into the drum,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axle drives the rotating Dragon to rotate together, thus driving the culture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from the left side of the drum to the right side of the drum, and driving the culture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Turn inside the drum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turning the cultur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
本技术涉及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
技术介绍
双孢菌菇,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菌柄上有半膜状菌环,孢子银褐色,双孢菌菇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培养料进行栽培,而培养料在栽培前需要翻堆,从而需要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现有的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现有的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由于翻堆的效率低,导致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时还残留一些培养料没有翻堆,因此导致培养料可能会滋生病毒,影响双孢菌菇的培养。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包括翻堆箱,所述翻堆箱左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翻堆箱的左侧表面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所述翻堆箱右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与第一套筒套接,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蛟龙,且所述旋转蛟龙的两端均与转动轴焊接,所述滚筒的左侧套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中部套接在转动轴的表面,所述挡板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挡板的一端与翻堆箱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翻堆箱右侧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翻堆箱右侧内壁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所述翻堆箱左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通过转轴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转盘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翻堆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表面镶嵌有第二套筒,所述连接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穿设第二套筒并固定连接有刮板。优选的,所述滚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十字状隔板,且所述转动轴固定套接在十字状隔板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翻堆箱的左侧连通有入料管,且所述入料管的右端与挡板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座与翻堆箱左侧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转盘的连接处位于转盘的边缘处。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形状为L字型形状,且所述刮板的底部与翻堆箱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轴、轴承、第一套筒、滚筒、旋转蛟龙、挡板、连接柱、十字状隔板和入料管,在第一套筒和轴承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转动轴一起转动,由于滚筒固定套接在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轴的转动带动滚筒一起转动,通过入料管将培养注入到滚筒中,通过挡板的作用,避免培养料从滚筒的左侧排出,由于旋转蛟龙设置在滚筒的内部,转动轴的转动带动旋转蛟龙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培养料从滚筒左侧向滚筒右侧排出,同时带动培养料在滚筒内部翻转,从而到达对培养料翻转的作用。(2)、该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电机、转盘、支撑杆、连接杆、支撑柱、第二套筒和刮板,通过第二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转盘一起转动,由于转盘通过转轴与支撑杆铰接,并且支撑杆通过转轴与连接杆铰接,同时连接杆套接在支撑柱表面的第二套筒内,因此转盘的转动带动连接杆左右移动,由于刮板与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因此连接杆左右移动带动刮板一起左右移动,从而使翻转后的培养料能够从排料管排出,并堆积在一起,从而使培养料翻堆的效率增加,同时使培养料翻堆的更加彻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滚筒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翻堆箱;2:支撑板;3:第一驱动电机;4:转动轴;5:轴承;6:第一套筒;7:滚筒;8:旋转蛟龙;9:挡板;10:连接柱;11:导向板;12:排料管;13:第二驱动电机;14:转盘;15:支撑杆;16:连接杆;17:支撑柱;18:第二套筒;19:刮板;20:十字状隔板;21:入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包括翻堆箱1,翻堆箱1左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翻堆箱1的左侧表面镶嵌有轴承5,轴承5的内圈与转动轴4的表面固定套接,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6,转动轴4远离第一驱动电机3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套接,转动轴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滚筒7,滚筒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十字状隔板20,且转动轴4固定套接在十字状隔板20的中部,滚筒7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蛟龙8,且旋转蛟龙8的两端均与转动轴4焊接,滚筒7的左侧套接有挡板9,翻堆箱1的左侧连通有入料管21,且入料管21的右端与挡板9连通,挡板9的中部套接在转动轴4的表面,挡板9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连接柱10远离挡板9的一端与翻堆箱1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3、转动轴4、轴承5、第一套筒6、滚筒7、旋转蛟龙8、挡板9、连接柱10、十字状隔板20和入料管24,在第一套筒6和轴承5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驱动电机3的转动带动转动轴4一起转动,由于滚筒7固定套接在转动轴4的表面,转动轴4的转动带动滚筒7一起转动,通过入料管21将培养注入到滚筒7中,通过挡板9的作用,避免培养料从滚筒7的左侧排出,由于旋转蛟龙8设置在滚筒7的内部,转动轴4的转动带动旋转蛟龙8一起转动,从而带动培养料从滚筒7左侧向滚筒7右侧排出,同时带动培养料在滚筒7内部翻转,从而到达对培养料翻转的作用,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1,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12,翻堆箱1左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3,第一驱动电机3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且第二驱动电机13通过安装座与翻堆箱1左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3和第二驱动电机13的型号均为YS7134,第二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转盘14,转盘14的顶部通过转轴铰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与转盘14的连接处位于转盘14的边缘处,支撑杆15远离转盘14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形状为L字型形状,且刮板19的底部与翻堆箱1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翻堆箱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7,支撑柱17的表面镶嵌有第二套筒18,连接杆16远离支撑杆15的一端穿设第二套筒18并固定连接有刮板19,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电机13、转盘14、支撑杆15、连接杆16、支撑柱17、第二套筒18和刮板19,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3的转动带动转盘14一起转动,由于转盘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包括翻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堆箱(1)左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所述翻堆箱(1)的左侧表面镶嵌有轴承(5),所述轴承(5)的内圈与转动轴(4)的表面固定套接,所述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6),所述转动轴(4)远离第一驱动电机(3)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套接,所述转动轴(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滚筒(7),所述滚筒(7)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蛟龙(8),且所述旋转蛟龙(8)的两端均与转动轴(4)焊接,所述滚筒(7)的左侧套接有挡板(9),所述挡板(9)的中部套接在转动轴(4)的表面,所述挡板(9)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远离挡板(9)的一端与翻堆箱(1)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1),所述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12),所述翻堆箱(1)左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转盘(14),所述转盘(14)的顶部通过转轴铰接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远离转盘(14)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有连接杆(16),所述翻堆箱(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7),所述支撑柱(17)的表面镶嵌有第二套筒(18),所述连接杆(16)远离支撑杆(15)的一端穿设第二套筒(18)并固定连接有刮板(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孢菌菇培养料翻堆装置,包括翻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堆箱(1)左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所述翻堆箱(1)的左侧表面镶嵌有轴承(5),所述轴承(5)的内圈与转动轴(4)的表面固定套接,所述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6),所述转动轴(4)远离第一驱动电机(3)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套接,所述转动轴(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滚筒(7),所述滚筒(7)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蛟龙(8),且所述旋转蛟龙(8)的两端均与转动轴(4)焊接,所述滚筒(7)的左侧套接有挡板(9),所述挡板(9)的中部套接在转动轴(4)的表面,所述挡板(9)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远离挡板(9)的一端与翻堆箱(1)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1),所述翻堆箱(1)右侧内壁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12),所述翻堆箱(1)左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转盘(14),所述转盘(14)的顶部通过转轴铰接有支撑杆(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少聪陈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