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导航仪及其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17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与后壳相结合以形成用于容置电路板的安装腔室,前壳上对应于安装腔室的位置设有多个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卡钩和多个位于第一卡钩的相对侧的螺柱,第一卡钩设有用于支撑电路板的支撑面,螺柱设有面向第一卡钩所在一侧的台阶面;后壳被构造为朝向一侧隆起的散热结构,其内腔的底面所对应的散热结构部分构成主散热面,主散热面与安装于安装腔室内的电路板形成热传导配合。一方面,前述电路板的固定结构简化了组装工序;另一方面将后壳设计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散热结构,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散热面积,并且在工作环境中敞露的散热表面也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导航仪及其壳体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导航仪及其壳体。
技术介绍
车载多媒体导航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壳体、显示面板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诸多功能模块,以实现包括地图导航、音视频播放、资讯浏览及语音通话在内的多种应用功能。壳体一般由前、后壳两部分组成,显示面板和电路板均安装在前壳上,对于电路板的固定方式而言,更多的是采用螺钉固定,多颗螺钉沿着电路板四周边沿布置,固定效果虽好,但是组装环节工序多,生产效率低。此外,前、后壳采用材质相同的塑胶材料制成,后壳仅起到封装器件的外观面作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MCU)及功放模块是核心部件,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不及时散热的话会大大降低电子元器件的运行效率,因此常规设计的后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还构成了对电子元器件散热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壳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壳体结构组装方式效率低及不利于散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相结合以形成用于容置电路板的安装腔室,所述前壳上对应于所述安装腔室的位置设有多个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卡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相结合以形成用于容置电路板的安装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上对应于所述安装腔室的位置设有多个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卡钩和多个位于所述第一卡钩的相对侧的螺柱,所述第一卡钩设有用于支撑电路板的支撑面,所述螺柱设有面向所述第一卡钩所在一侧的台阶面,放置于所述支撑面和台阶面上的电路板通过与所述第一卡钩形成卡持配合、以及通过与所述螺柱螺纹配合的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腔室内;所述后壳被构造为朝向一侧隆起的散热结构,其内腔的底面所对应的散热结构部分构成主散热面,所述主散热面与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室内的电路板形成热传导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相结合以形成用于容置电路板的安装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上对应于所述安装腔室的位置设有多个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卡钩和多个位于所述第一卡钩的相对侧的螺柱,所述第一卡钩设有用于支撑电路板的支撑面,所述螺柱设有面向所述第一卡钩所在一侧的台阶面,放置于所述支撑面和台阶面上的电路板通过与所述第一卡钩形成卡持配合、以及通过与所述螺柱螺纹配合的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腔室内;所述后壳被构造为朝向一侧隆起的散热结构,其内腔的底面所对应的散热结构部分构成主散热面,所述主散热面与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室内的电路板形成热传导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面包括分别形成有若干散热翅片的功放散热面和MCU散热面,所述MCU散热面上的散热翅片组合为MCU散热翅片组,所述MCU散热翅片组的外周与其邻近的所述功放散热面上的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隔热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面上与所述隔热间隙所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沿所述MCU散热翅片组的外周间隔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严来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智易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