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芊霖专利>正文

PCB板灌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990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B板灌封装置,包括PCB板、U型板、单板、隔板和灌封层,U型板包括三个面板和托盘,U型板与单板通过相互锁合结构相连形成壳体,PCB板设置在壳体内,由托盘支撑,PCB板的引脚通过单板的侧面上的引脚通孔伸出,U型板和单板的中间部分均有两条竖直方向的长燕尾槽,两个隔板的两端分别与U型板、单板的两条长燕尾槽相配合,安装有隔板时,灌封层将PCB板上的电气隔离带及附近电路局部封装,不使用隔板时,灌封层将整个PCB板进行整体封装,通过上述灌封层,能减小PCB板尺寸,降低其成本与重量,同时保证电子器件的稳定性,提高PCB板的防水防潮、防尘、绝缘和防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B板灌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PCB板
,具体涉及一种PCB板灌封装置。
技术介绍
PCB即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也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应用极为广泛,在电力电子领域,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对PCB安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都有明确的规定,如NB/T32004-2013标准规定,对于电压1500VDC、过电压等级Ⅱ、污染等级2和绝缘材料组别Ⅲa的系统,该系统要求的基本绝缘最小电气间隙为5.5mm,最小爬电距离为15mm,为满足以上要求,设计PCB板常用的方法包括设计较宽的电气隔离带,使用体积较大电气隔离器件或进行PCB开槽。但是较宽的电气隔离带、体积大的电气隔离器件会使PCB尺寸增加,结构件尺寸也增大,成本和重量增加,同时PCB布局松散,影响美观,而PCB板开槽会降低PCB强度,降低可靠性。而随着国内外PCB生产制造技术不断向高可靠、高密度、细间距、轻量和薄型方向发展,如何在满足安规标准要求和保证PCB板可靠性的基础上,减小电子元件间距,降低PCB板的成本和重量是亟需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PCB板灌封装置,利用绝缘材料将隔离带中的器件灌封,或者将整个PCB板灌封,灌封后的结构其爬电距离会降低,从而减小电气隔离带距离与电气隔离器件体积,进而减小PCB尺寸,降低成本。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CB板灌封装置,包括;PCB板、U型板、单板、隔板和灌封层,所述U型板包括三个面板和托盘,所述U型板的两端设有燕尾槽,所述单板的两端设有燕尾块,所述单板的燕尾块能插入到所述U型板的燕尾槽相互锁合结构,从而使所述U型板与所述单板通过所述相互锁合结构形成壳体,所述PCB板设置在壳体内,由所述托盘支撑,所述灌封层将所述PCB板上表面的电子元件封装,所述PCB板设有引脚,所述单板的侧面上设有引脚通孔,所述PCB板的引脚穿过所述单板的引脚通孔;所述U型板的中间面板有两条长燕尾槽,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单板的中间部分有两条长燕尾槽,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U型板的两条长燕尾槽与所述单板的两条长燕尾槽具有相同结构;所述隔板的两端为梯形,截面尺寸与所述长燕尾槽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隔板的第一端与所述U型板的长燕尾槽相配合,所述隔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单板的长燕尾槽相配合;所述PCB板连接有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第一部分电路、第二部分电路和多个电气隔离器件,所述多个电气隔离器件组成电气隔离带,所述第一部分电路与第二部分电路位于所述电气隔离带两侧;所述灌封层包括整体灌封层和局部灌封层,所述整体灌封层封装整个PCB板;所述U型板的两条长燕尾槽中安装所述隔板后,在所述隔板内部进行局部灌封,局部灌封层封装电气隔离带及电路;所述电气隔离器件包含隔离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模块电源或隔离IC集成电路。本技术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在不改变原电路设计前提下,满足安规标准要求和保证PCB板可靠性的基础上,能减小PCB板尺寸,降低其重量与成本;2.将PCB板进行灌封,能有效保护PCB板不受恶劣工作环境影响,保证电子器件的电气性能和稳定性,能有效提高PCB板的防水防潮、防尘、绝缘和防腐蚀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灌封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灌封层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灌封层结构图;主要附图标记:PCB板1;第一部分电路11;第二部分电路12;电气隔离带13;引脚14;U型板2;燕尾槽21;托盘22;单板3;燕尾块31;引脚通孔32;隔板4;灌封层5;长燕尾槽6;具体实施方式为详尽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PCB板灌封装置,主要包括PCB板1、U型板2、单板3、隔板4和灌封层5。PCB板1设有一系列引脚14,单板3的侧面上设有一系列引脚通孔32,引脚14与引脚通孔32数量、位置及尺寸一致,将PCB板1的引脚通过单板3的侧面上的引脚通孔32伸出;U型板2包括三个竖直面板和底部的托盘22,U型板2两端各设有一个燕尾槽21,单板3两端各设有一个燕尾块31,燕尾槽21和燕尾块31位置及尺寸一致,单板3的燕尾块31能插入到U型板2的燕尾槽21,形成相互锁合结构,将单板3与U型板2通过锁合结构相连形成壳体,同时将PCB板1放置于壳体底部的托盘22上,托盘22同时着支撑单板3;PCB板1连接有若干电子元件,可分为第一部分电路11、第二部分电路12和多个电气隔离器件,多个电气隔离器件组成电气隔离带13,第一部分电路11与第二部分电路12位于电气隔离带13两侧;灌封层5能将PCB板1上表面的电子元件全部封装或部分封装。U型板2的中间面板有两条长燕尾槽6,方向沿竖直方向,单板3的中间部分有两条长燕尾槽6,方向沿竖直方向,U型板2的两条长燕尾槽6与单板3的两条长燕尾槽6位置相对、尺寸相同,隔板4的两端为梯形,截面尺寸与长燕尾槽的截面尺寸相同,隔板4的第一端与U型板2的长燕尾槽6相配合,隔板4的第二端与单板3的长燕尾槽6相配合,隔板4可沿长燕尾槽6上下滑动,隔板4有2块,同时使用。U型板2的三个竖直面板为一体,托盘22由四条边框组成,三个竖直面板与托盘22的三条边框无缝相接,在U型板2与单板3连接的同时,PCB板1的四个侧面分别与U型板2三个竖直面板的内侧面及单板3的内侧面相贴合,PCB板1的底面与托盘22的第四条边框无缝相接。再将灌胶灌入壳体,沿PCB板1的上表面分布均匀,冷却形成整体灌封层5,整体灌封层5覆盖于在PCB板1的上表面之上,将各电子元件封装,如图2。优选地,灌装材料可以选择硅橡胶、环氧树脂和聚氨酯中的一种。除以上整体灌封外,还可以对电气隔离带13进行局部灌封,将两块隔板4沿长燕尾槽6滑至最低处,隔板4的下表面与PCB板1的上表面贴合,两块隔板4、U型板2中间面板和单板形成一个小壳体,将灌胶灌入小壳体,沿小壳体的上表面分布均匀,将电气隔离带13及其附近电路进行封装,冷却后形成局部灌封层5,如图3。电气隔离器件包含隔离变压器、隔离光电耦合器、隔离模块电源或隔离IC集成电路。优选地,封装层内的绝缘设计可按照固体绝缘进行设计或按污染等级1进行设计。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B板灌封装置,包括PCB板、U型板、单板、隔板和灌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包括三个面板和托盘,所述U型板的两端设有燕尾槽,所述单板的两端设有燕尾块,所述单板的燕尾块能插入到所述U型板的燕尾槽相互锁合结构,从而使所述U型板与所述单板通过所述相互锁合结构形成壳体,所述PCB板设置在壳体内,由所述托盘支撑,所述灌封层将所述PCB板上表面的电子元件封装,所述PCB板设有引脚,所述单板的侧面上设有引脚通孔,所述PCB板的引脚穿过所述单板的引脚通孔;所述U型板的中间面板有两条长燕尾槽,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单板的中间部分有两条长燕尾槽,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U型板的两条长燕尾槽与所述单板的两条长燕尾槽具有相同结构;所述隔板的两端为梯形,截面尺寸与所述长燕尾槽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隔板的第一端与所述U型板的长燕尾槽相配合,所述隔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单板的长燕尾槽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灌封装置,包括PCB板、U型板、单板、隔板和灌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包括三个面板和托盘,所述U型板的两端设有燕尾槽,所述单板的两端设有燕尾块,所述单板的燕尾块能插入到所述U型板的燕尾槽相互锁合结构,从而使所述U型板与所述单板通过所述相互锁合结构形成壳体,所述PCB板设置在壳体内,由所述托盘支撑,所述灌封层将所述PCB板上表面的电子元件封装,所述PCB板设有引脚,所述单板的侧面上设有引脚通孔,所述PCB板的引脚穿过所述单板的引脚通孔;所述U型板的中间面板有两条长燕尾槽,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单板的中间部分有两条长燕尾槽,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U型板的两条长燕尾槽与所述单板的两条长燕尾槽具有相同结构;所述隔板的两端为梯形,截面尺寸与所述长燕尾槽的截面尺寸相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芊霖
申请(专利权)人:王芊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