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效电陶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32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能效电陶炉,属于厨房家电领域,解决了现有电陶炉热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能效电陶炉,包括底座、面板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置于所述反射罩围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反射罩具有倾斜朝上设置的反射面,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所述加热装置承重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反射罩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反射罩能反射发热盘向电陶炉内部的辐射热量,使得该部分热量重新用于加热面板,提升热效率;反射罩和发热盘自带的隔热结构形成双重隔热,大大降低了发热盘向电陶炉内部的热辐射,改善了电陶炉内的高温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能效电陶炉
本技术涉及厨房家电,尤其涉及电陶炉。
技术介绍
电陶炉一般包括底座、面板、带镍铬丝的发热盘、控制板等器件,底座和面板形成炉腔,发热盘和控制板设于炉腔内,工作时,电陶炉由发热盘的镍铬丝发热,通过远红外线加热面板产生热能,从而对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虽然电陶炉具有辐射小、健康环保的优势,但由于发热盘工作时的温度较高,热辐射效应使得炉腔内的电路元件常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依靠发热盘自带的隔热罩进行隔热,隔热效果十分有限,而且面板在加热锅具的同时也会向炉内热辐射,上述因素导致目前的电陶炉存在热量损失大、热能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为改善电路元件的高温工作环境,电陶炉内通常要设置散热风扇进行强制散热,对散热风扇的耐热性有较高要求,还增加了电陶炉的成本。鉴于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的电陶炉,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能效电陶炉,通过热反射减少热量损失,提升热能利用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能效电陶炉,包括底座、面板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置于所述反射罩围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反射罩具有倾斜朝上设置的反射面,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所述加热装置承重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反射罩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反射罩包括围绕所述发热盘外周设置的反射环,所述反射环由下而上向远离发热盘方向逐渐扩大,所述反射环的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反射罩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热盘下方的反射底,所述反射底与所述反射环下端连接而围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反射底固定连接。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反射底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发热盘的凸起,以使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反射底之间保持隔热间隙。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反射底与所述反射环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反射环的内表面为光滑连续曲面、波浪状曲面或者由多个晶格状凹面交织排列而成。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反射环上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面板的翻边。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座和设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弹性元件,所述反射罩上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套装在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弹性元件相抵。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发热盘上端与所述反射罩上端平齐,所述发热盘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在上述的高能效电陶炉中,所述反射罩的内表面附着热反射涂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高能效电陶炉,包括底座、面板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置于所述反射罩围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反射罩具有倾斜朝上设置的反射面,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所述加热装置承重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反射罩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首先,反射罩能反射发热盘向电陶炉内部的辐射热量,使得该部分热量重新用于加热面板,提升热效率;其次,由于发热盘置于反射罩围成的容置空间内,反射罩阻止热量的进一步的扩散,反射罩上端与面板相抵,能有效防止热量从面板与反射罩的间隙泄露,反射罩和发热盘自带的隔热结构形成双重隔热,大大降低了发热盘向电陶炉内部的热辐射;最后,反射罩具有倾斜朝上的反射面,不仅实现隔热,而且可将热量向上反射至锅具处,提升热量利用率。本方案改善了电陶炉内的高温工作环境,使得电陶炉内部空间不需要使用散热风扇强制散热就能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满足电陶炉内电路板及其电子元件的使用要求,电陶炉可以采用小功率散热风扇或者取消散热风扇,以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罩包括围绕所述发热盘外周设置的反射环,所述反射环由下而上向远离发热盘方向逐渐扩大,所述反射环的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这样设计的反射环能将发热盘的辐射热量向面板方向反射,使得热量集中在面板的加热区域,提高了热量利用率,达到节能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罩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热盘下方的反射底,所述反射底与所述反射环下端连接而围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反射底固定连接。反射底能够隔离发热盘向底座的热量辐射,又能将热量反射给发热盘,提升发热盘热效率;发热盘在反射底、反射环、面板围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工作,发热盘产生的热量以及反射罩反射的热量基本都用于面板加热,提升热能利用率,同时也更有效地隔离了发热盘向炉内的热辐射,隔热效果更好;发热盘与反射底固定连接,反射底平稳支撑发热盘,解决发热盘安装不便以及安装不平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底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发热盘的凸起,以使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反射底之间保持隔热间隙。除凸起以外,反射底其它区域不与发热盘接触,提升隔热效果,避免发热盘与反射底大面积接触形成热传递而降低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底与所述反射环为一体成型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少零部件装配数量,提高产线装配小效率;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结构不存在分体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的接缝,隔热效果好,外形美观。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环上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面板的翻边。增加反射环与面板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射环上端与面板贴靠更加紧密,避免二者之间产生较大缝隙造成热量泄露。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座和设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弹性元件,所述反射罩上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套装在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弹性元件相抵。利用弹性元件产生的弹力向上支撑反射罩,以保证反射罩上端与面板可靠相抵,即使底座发生形变,在弹性元件支撑作用下,也不影响反射罩上端与面板的相抵状态;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弹性元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反射罩受力产生形变。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上端与所述反射罩上端平齐,所述发热盘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能有效防止热量从发热盘与面板的间隙泄露,提升隔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罩的内表面附着热反射涂层。增强反射罩的反射能力,热反射效果更好。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陶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加热装置与面板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反射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底座;200反射罩、210反射环、211翻边、212晶格状凹面、220反射底、221通孔、222凸起、230支脚300发热盘、310隔热盘体、311装配孔、320发热丝;400支撑座、410弹簧;500面板;600主控板;700显示板;800散热风扇;900测温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高能效电陶炉,包括底座、面板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置于所述反射罩围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所述加热装置承重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反射罩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反射罩能反射发热盘向电陶炉内部的辐射热量,使得该部分热量重新用于加热面板,提升热效率;由于发热盘置于反射罩围成的容置空间内,反射罩阻止热量的进一步的扩散,反射罩上端与面板相抵,能有效防止热量从面板与反射罩的间隙泄露,反射罩和发热盘自带的隔热结构形成双重隔热,大大降低了发热盘向电陶炉内部的热辐射,改善了电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能效电陶炉,包括底座、面板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置于所述反射罩围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反射罩具有倾斜朝上设置的反射面,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所述加热装置承重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反射罩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高能效电陶炉,包括底座、面板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反射罩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置于所述反射罩围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反射罩具有倾斜朝上设置的反射面,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件,所述加热装置承重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反射罩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效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包括围绕所述发热盘外周设置的反射环,所述反射环由下而上向远离发热盘方向逐渐扩大,所述反射环的上端与所述面板相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能效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热盘下方的反射底,所述反射底与所述反射环下端连接而围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反射底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能效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底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发热盘的凸起,以使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反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高朝岗徐磊阳张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