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超临界锅炉低负荷灵活性运行的中间联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31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常规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适合于超临界锅炉低负荷灵活性运行的中间联箱,包括联箱主体、薄壁管和同轴笛形管;主要是针对超临界锅炉水冷壁中间联箱负荷灵活运行时会引起垂直管屏水冷壁内部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在联箱主体的内部增加一个通过同轴薄壁管与联箱主体相连的笛形管来均匀分配工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笛形管均流装置来解决低负荷水冷壁中间联箱入口干度偏离设计干度时,中间联箱的流量分配不均匀性问题。通过使用该均流装置,超临界锅炉最低稳定工作负荷可以降到20~30%BMCR工况,保证水冷壁低负荷工作范围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于超临界锅炉低负荷灵活性运行的中间联箱
本技术属于常规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超临界锅炉低负荷灵活性运行的中间联箱。
技术介绍
随着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容量比例的不断提高,需要燃煤机组深度参与电网调峰来平衡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带来的负荷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于2016年6月发布《关于下达火电灵活性改造试点项目的通知》对开展火电灵活性改造提出明确要求,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2.2亿千瓦燃煤机组的灵活性改造,使机组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并进一步增加负荷响应速率,部分机组具备快速启停调峰能力。各地电网陆续出台了各种燃煤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辅助服务规定。从国外发展来看,2017年底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经超过了燃煤机组的发电量,燃煤机组参与灵活性运行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超临界锅炉是我国燃煤发电的主力机组,因此,提高超临界锅炉低负荷下的灵活性运行能力,尤其是低负荷稳定工作能力是超临界锅炉灵活性运行必须解决的问题。超临界锅炉低负荷工作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超临界锅炉低负荷稳定燃烧能力;第二,超临界锅炉低负荷水动力安全运行能力。其中超临界锅炉低负荷水动力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于超临界锅炉低负荷灵活性运行的中间联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联箱主体(1)、薄壁管(6)和同轴笛形管(3);其中联箱主体(1)为一根水平设置的厚壁管形装置,引入管(4)等间距竖直安装于联箱主体(1)管壁的上方,分支管(2)水平安装于联箱主体(1)管壁的两侧,且呈锯齿状交错设置;一侧的分支管(2)以每一根为一组,与引入管(4)的位置一一对应;另一侧的分支管(2)以每两根为一组,安装于一根一侧分支管(2)之间对应的位置上;每根分支管(2)轴线与相对应引入管(4)轴线的夹角都为90度;同轴笛形管(3)的两端与联箱主体(1)的两端面内侧焊接;同轴笛形管(3)管壁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连接孔(7)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于超临界锅炉低负荷灵活性运行的中间联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联箱主体(1)、薄壁管(6)和同轴笛形管(3);其中联箱主体(1)为一根水平设置的厚壁管形装置,引入管(4)等间距竖直安装于联箱主体(1)管壁的上方,分支管(2)水平安装于联箱主体(1)管壁的两侧,且呈锯齿状交错设置;一侧的分支管(2)以每一根为一组,与引入管(4)的位置一一对应;另一侧的分支管(2)以每两根为一组,安装于一根一侧分支管(2)之间对应的位置上;每根分支管(2)轴线与相对应引入管(4)轴线的夹角都为90度;同轴笛形管(3)的两端与联箱主体(1)的两端面内侧焊接;同轴笛形管(3)管壁的上下两侧分别开有连接孔(7)和笛形孔(5),且连接孔(7)的位置与引入管(4)一一对应,笛形孔(5)的位置与分支管(2)一一对应;连接孔(7)通过薄壁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力平易思泽段立强杨勇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