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20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止水单元、压盖、阀针;所述阀针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和所述压盖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和/或,所述通孔部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和所述压盖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当所述阀针不受阻力或受到的阻力不足以克服所述预定力时,所述阀针与所述过流孔可相对活动配合,以使所述止水单元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活动;当所述阀针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止水单元在进水阀的水压下仍可相对所述压盖活动;使得阀针与过流孔之间卡死时止水单元仍可相对压盖活动,从而避免进水阀的止水功能失效,导致进水阀不止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污进水阀的阀针与止水垫或上盖两者之一固定连接,止水垫通过压力差作用力前后移动进而实现进水或止水,背压腔具有连通进水通道的过流孔,阀针随止水垫或上盖两者之一相对止水垫或上盖两者之另一运动,进而可对残留在过流孔处的泥沙进行清理,防止过流孔被泥沙堵塞,影响进水阀的进水功能,但是当水质较脏时,容易存在阀针被过流孔卡死的情况,使得止水垫无法向止水方向移动,导致进水阀止水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当阀针与过流孔之间卡死时,止水单元仍可相对压盖活动,从而避免进水阀的止水功能失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包括进水通道(11)、出水通道(12),还包括:止水单元(20),用于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通道(12);压盖(30),与所述止水单元(20)配合形成一背压腔(13),所述背压腔(13)设有通孔部(22),该通孔部(22)设有连通所述进水通道(11)的过流孔(14);阀针(40),所述阀针(40)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和/或,所述通孔部(22)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当所述阀针(40)不受阻力或受到的阻力不足以克服所述预定力时,所述阀针(40)与所述过流孔(14)可相对活动配合,以使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当所述阀针(40)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仍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优选的,所述阀针(40)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所述阀针(40)包括阀针第一端(41)和阀针第二端(42),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进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优选的,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形成一负压腔(43),所述预定力为所述负压腔(43)的负压压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负压压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负压压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优选的,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设有弹性件(45)或磁性件,所述预定力为所述弹性件(45)的弹性力或磁性件的磁吸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弹性力或磁吸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弹性力或所述磁吸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优选的,所述阀针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所述阀针(40)包括阀针第一端(41)和阀针第二端(42),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阀针第一端(41)和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进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优选的,所述阀针(40)为弹性伸缩式结构;所述预定力为所述阀针(40)的弹性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弹性力时,所述阀针(40)拉伸以使所述阀针第一端(41)与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配合。优选的,所述阀针(40)采用两段式,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通过磁吸力吸合或通过拉簧连接配合;所述预定力为阀针(40)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磁吸力或弹性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磁吸力或弹性力时,所述阀针第一端(41)和所述阀针第二端(42)之间相对活动配合。优选的,所述通孔部(22)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当所述阀针(40)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通孔部(2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活动。优选的,所述过流孔(14)设置在所述止水单元(20)上,进水阀进水时,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分为主水路及支水路,所述主水路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一致的顺向水压;所述支水路的水流穿过所述止水单元(20)上的过流孔(14)进入所述背压腔(13),并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相反的逆向水压。优选的,所述过流孔(14)设置在所述压盖(30)上,进水阀进水时,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分为主水路及支水路,所述主水路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相反的逆向水压;所述支水路的水流穿过所述压盖(30)上的过流孔(14)进入所述背压腔(13),并对所述止水单元(20)产生一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流方向一致的顺向水压。优选的,所述背压腔(13)还设有一连通大气的泄压孔(15);通过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孔(15)对所述背压腔(13)进行压力控制,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的两侧形成压力差;所述止水单元(20)在所述压力差作用下移动进而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通道(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当所述阀针不受阻力或受到的阻力不足以克服所述预定力时,所述阀针与所述过流孔可相对活动配合,以使所述止水单元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活动;当所述阀针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止水单元在进水阀的水压下仍可相对所述压盖活动,使得阀针与过流孔之间卡死时止水单元仍可相对压盖活动,从而避免进水阀的止水功能失效,导致进水阀不止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阀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正常止水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异常卡死时的止水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正常止水状态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异常卡死时的止水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正常止水状态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异常卡死时的止水状态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正常止水状态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新型防污进水阀的异常卡死时的止水状态的剖视图。图中:11-进水通道;12-出水通道;13-背压腔;14-过流孔;15-泄压孔;20-止水单元(止水垫);21-止水面;22-通孔部;30-压盖;40-阀针(伸缩式、两段式);41-阀针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包括进水通道(11)、出水通道(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单元(20),用于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通道(12);压盖(30),与所述止水单元(20)配合形成一背压腔(13),所述背压腔(13)设有通孔部(22),该通孔部(22)设有连通所述进水通道(11)的过流孔(14);阀针(40),所述阀针(40)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和/或,所述通孔部(22)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当所述阀针(40)不受阻力或受到的阻力不足以克服所述预定力时,所述阀针(40)与所述过流孔(14)可相对活动配合,以使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当所述阀针(40)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仍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包括进水通道(11)、出水通道(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单元(20),用于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通道(12);压盖(30),与所述止水单元(20)配合形成一背压腔(13),所述背压腔(13)设有通孔部(22),该通孔部(22)设有连通所述进水通道(11)的过流孔(14);阀针(40),所述阀针(40)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和/或,所述通孔部(22)在一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另一相对固定;当所述阀针(40)不受阻力或受到的阻力不足以克服所述预定力时,所述阀针(40)与所述过流孔(14)可相对活动配合,以使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当所述阀针(40)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仍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40)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所述阀针(40)包括阀针第一端(41)和阀针第二端(42),当所述阀针第一端(41)受到可对所述预定力进行克服的阻力时,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进而使得所述止水单元(20)在进水阀的水压下可相对所述压盖(30)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形成一负压腔(43),所述预定力为所述负压腔(43)的负压压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负压压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负压压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第二端(42)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之间设有弹性件(45)或磁性件,所述预定力为所述弹性件(45)的弹性力或磁性件的磁吸力;所述阀针第一端(41)所受到的所述阻力大于所述弹性力或磁吸力时,所述阀针(40)第二端(42)克服所述弹性力或所述磁吸力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活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污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在所述预定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止水单元(20)和所述压盖(30)的两者之一相对固定,所述阀针(40)包括阀针第一端(41)和阀针第二端(42),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连赖新兆钟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