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60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涉及汽车零件领域。包括镜框、电致变色玻璃、安装件、散热片、散热箱、旋转架、导风扇以及散热棉条;镜框的背面中心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四侧边外设有卡扣;散热片安装在第一开口中;散热箱的背面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两侧边上设有铰接口;散热箱的底面设有排风口;散热箱的正面与镜框的背面贴合,散热片伸入第二开口;开口卡入卡紧口;旋转架的横截面为“凵”型,旋转架的底边的两侧分别凸出有铰接杆;铰接杆安装在铰接口上;导风扇通过转轴安装在旋转架两侧边的中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升电致变色后视镜的散热能力,使得耐热能力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可选择性地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和内部的热的扩散,减少办公大楼和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凉爽和冬季保持温暖而必须消耗的大量能源。调光原理是:在自然状态下(断电不加电场),它内部液晶的排列是无规则的,液晶的折射率比外面聚合物的折射率低,入射光在聚合物上发生散射,呈乳白色,即不透明。当加上电场(通电)以后,有弥散分布液晶的聚合物内液滴重新排列,液晶从无序排列变为定向有序排列,使液晶的折射率与聚合物的折射率相等,入射光完全可以通过,形成透明状态。目前电致变色玻璃已应用到汽车后视镜上,但是,相对于普通玻璃而言,电致变色玻璃对温度更为敏感,在高温下更容易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影响驾驶员对后侧来车的判断;而普通的电致变色后视镜普遍散热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致变色后视镜散热不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镜框、电致变色玻璃、安装件、散热片、散热箱、旋转架、导风扇以及散热棉条;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安装在所述镜框中,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镜框的左侧边的中心,所述镜框的背面中心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四侧边外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垂直于所述镜框背面;所述散热片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散热片的一侧面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紧密贴合;所述散热箱的正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散热箱的四个侧面上设有卡紧口;所述散热箱的背面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两侧边上设有铰接口;所述散热箱的底面设有排风口;所述散热箱的正面与所述镜框的背面贴合,所述散热片伸入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卡紧口;所述旋转架的横截面为“凵”型,所述旋转架的底边的两侧分别凸出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安装在所述铰接口上,其中一根所述铰接杆穿出散热箱;所述导风扇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旋转架两侧边的中心;所述散热棉条设在所述散热箱内部,所述散热棉条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箱的顶壁上,所述散热棉条与所述散热箱的连接处设有入液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穿出所述散热箱的铰接杆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把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的表面设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与所述散热箱之间还设有螺钉紧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致变色玻璃上贴覆有防雾膜。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散热片传递电致变色玻璃的热量,并通过导风扇带走,导风扇可自由旋转角度,使得当整个后视镜调整角度后导风扇依然能与底面保持垂直,使得导风扇的导风效果依然良好,本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电致变色后视镜散热不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后视图;图3为本使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箱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耐热级电致变色玻璃的A向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耐热级电致变色玻璃的A向内部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镜框调整后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镜框,2-电致变色玻璃,3-安装件,4-散热片,5-散热箱,6-旋转架,7-导风扇,8-散热棉条,11-卡扣,12-第一开口,51-卡紧口,52-进风口,53-排风口,54-螺钉,61-铰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镜框1、电致变色玻璃2、安装件3、散热片4、散热箱5、旋转架6、导风扇7以及散热棉条8;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安装在所述镜框1中,所述安装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镜框1的左侧边的中心,所述镜框1的背面中心设有第一开口12;所述第一开口12四侧边外设有卡扣11;所述卡扣11垂直于所述镜框1背面;所述散热片4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12中,所述散热片4的一侧面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紧密贴合;所述散热箱5的正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散热箱5的四个侧面上设有卡紧口51;所述散热箱5的背面设有进风口52,所述进风口52的两侧边上设有铰接口;所述散热箱5的底面设有排风口53;所述散热箱5的正面与所述镜框1的背面贴合,所述散热片4伸入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卡紧口51;所述旋转架6的横截面为“凵”型,所述旋转架6的底边的两侧分别凸出有铰接杆61;所述铰接杆61安装在所述铰接口上,其中一根所述铰接杆61穿出散热箱5;所述导风扇7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旋转架6两侧边的中心;所述散热棉条8设在所述散热箱5内部,所述散热棉条8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箱5的顶壁上,所述散热棉条8与所述散热箱5的连接处设有入液口。镜框1通过安装件3安装在汽车的侧边;为了减小在高温天气行驶时电致变色玻璃2受高温硬性而发生扭曲形变,从而影响驾驶的情况,电致变色玻璃2紧密固连金属的散热片4,由于散热片4的导热性能良好,容易将电致变色玻璃2的热量散发到四周,另外,设置有导风扇7在散热箱5中;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镜框1的后背会受到空气阻力,设置导风扇7通过行驶的风带动,使得外界的风加速流入散热箱5中,并且从排风口53排出,更容易带走散热片4的热量;并且散热箱5内部还设有散热棉条8,散热棉条8经过入液口进入的液体湿润后,在导风扇7的作用下,散热棉条8上的水分会发散到整个箱体中,实现进一步散热。由于后视镜需要调整角度,当镜框1倾斜时,可转动铰接杆61使得旋转架6旋转至使得导风扇7始终与对面保持竖直的位置,如图6所示,令进入的风不会减小,使得散热效果更好;从而整个后视镜的耐热性能提高。优选地,穿出所述散热箱5的铰接杆61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散热架的角度调整由旋转铰接杆61实现,在穿出散热箱5的铰接杆61的末端固定安装把手,使得手动旋转的受力面积更大,方便旋转。优选地,所述把手的表面设有防滑纹。在炎热的天气下,为了保证旋转把手时操作人员手心的汗水不会影响旋转铰接杆61,把手表面设置防滑纹。优选地,所述卡扣11与所述散热箱5之间还设有螺钉54紧固。散热箱5的紧固依靠镜框1背后的卡扣11卡入卡接口中,为了实现进一步的紧固,在卡扣11与散热箱5之间设置螺钉54锁紧。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上贴覆有防雾膜。车辆在雾天行驶时,后视镜容易附着水滴导致视野不清晰,在电致变色玻璃2上覆盖防雾膜能有效预防此种情况。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框(1)、电致变色玻璃(2)、安装件(3)、散热片(4)、散热箱(5)、旋转架(6)、导风扇(7)以及散热棉条(8);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安装在所述镜框(1)中,所述安装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镜框(1)的左侧边的中心,所述镜框(1)的背面中心设有第一开口(12);所述第一开口(12)四侧边外设有卡扣(11);所述卡扣(11)垂直于所述镜框(1)背面;所述散热片(4)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12)中,所述散热片(4)的一侧面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紧密贴合;所述散热箱(5)的正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散热箱(5)的四个侧面上设有卡紧口(51);所述散热箱(5)的背面设有进风口(52),所述进风口(52)的两侧边上设有铰接口;所述散热箱(5)的底面设有排风口(53);所述散热箱(5)的正面与所述镜框(1)的背面贴合,所述散热片(4)伸入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卡紧口(51);所述旋转架(6)的横截面为“凵”型,所述旋转架(6)的底边的两侧分别凸出有铰接杆(61);所述铰接杆(61)安装在所述铰接口上,其中一根所述铰接杆(61)穿出散热箱(5);所述导风扇(7)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旋转架(6)两侧边的中心;所述散热棉条(8)设在所述散热箱(5)内部,所述散热棉条(8)一端固定在所述散热箱(5)的顶壁上,所述散热棉条(8)与所述散热箱(5)的连接处设有入液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级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框(1)、电致变色玻璃(2)、安装件(3)、散热片(4)、散热箱(5)、旋转架(6)、导风扇(7)以及散热棉条(8);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安装在所述镜框(1)中,所述安装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镜框(1)的左侧边的中心,所述镜框(1)的背面中心设有第一开口(12);所述第一开口(12)四侧边外设有卡扣(11);所述卡扣(11)垂直于所述镜框(1)背面;所述散热片(4)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12)中,所述散热片(4)的一侧面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2)紧密贴合;所述散热箱(5)的正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散热箱(5)的四个侧面上设有卡紧口(51);所述散热箱(5)的背面设有进风口(52),所述进风口(52)的两侧边上设有铰接口;所述散热箱(5)的底面设有排风口(53);所述散热箱(5)的正面与所述镜框(1)的背面贴合,所述散热片(4)伸入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卡紧口(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斌王德坤李建龙陈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鹰潭市科速达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