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57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23
一种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包括轮辋,以及轮辐。所述轮辋包括前轮缘,所述轮辐包括五组与所述前轮缘相连的辐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上的轴承环,以及五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上的螺栓孔。每一组辐条组包括一个与所述轴承环连接的U形部,从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的每一条边延伸出的并与前轮缘连接的两个支撑柱,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所述两个支撑柱呈V字形。所述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轴向的厚度与该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径向的宽度之比大于0.7。所述螺栓孔开设在所述螺栓孔座上。本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可以使用于SUV等不仅要求有美观度,也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的适合越野的车型,达到复合的目的,从而可以降低整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复合汽车轮毂
本技术属于汽车设备
,特别是一种新型复合汽车轮毂。
技术介绍
轮毂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轮胎本身是软体的,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结构。目前,对于乘用车领域,汽车的种类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有轿车,SUV,MPV等之分,从小的方面轿车也轴矩长短的不同,跑车、轿跑、以及一般轿车之分,SUV也分为偏城市型与偏越野型等等,这些不同车型的乘用车对轮毂的要求也不同,从而产生各种各样规格的轮毂。这不仅导致轮毂生产厂家的成本增加,包括管理成本与制造成本,也包括人力成本,同时也导致轮毂使用厂家即整车厂家的成本增加,特别是管理成本与仓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使用在不同类型乘用车上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包括一个轮辋,以及一个与该轮辋连接的轮辐。所述轮辋包括一个前轮缘,所述轮辐包括五组与所述前轮缘相连的辐条组,一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上的轴承环,以及五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上的螺栓孔。每一组辐条组包括一个与所述轴承环连接的U形部,从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的每一条边延伸出的并与前轮缘连接的两个支撑柱,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所述两个支撑柱呈V字形。所述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轴向的厚度与该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径向的宽度之比大于0.7。所述螺栓孔开设在所述螺栓孔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新型复合汽车轮毂由铝合金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撑柱之间的夹角为30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轴向的厚度为18.46毫米,该支撑柱在沿所述轮辋的径向上的宽度为24毫米。进一步地,所述U形部与所述轴承环相交连接。进一步地,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的横截面为梯形。进一步地,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的梯形横截面的下底朝向所述轮辋。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横截面为梯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梯形横截面的下底朝向所述轮辋。进一步地,所述五组辐条组沿所述轴承环均匀分布,任意两个相邻的螺栓孔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72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采用所述的轮辐结构,即每一组辐条组包括一个与所述轴承环连接的U形部,分别从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的任一条边延伸出的并与前轮缘连接的两个支撑柱,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所述两个支撑柱呈V字形。且所述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轴向的厚度与该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径向的宽度之比大于0.7。同时螺栓孔开设在设置在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上,从而使得该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其重量增加的也很少,如所述支撑柱在垂直于所述轮辋的轴向上其宽度也很小,给人的感觉其仍然很纤细,进而使得该新型复合汽车轮毂不仅可以使用于轿车、MPV等要求美观度的车型,也可以使用于SUV等不仅要求有美观度,也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的适合越野的车型,达到复合的目的,从而可以降低整体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包括一个轮辋10,以及一个与该轮辋10连接的轮辐11。可以想到的是,所述新型复合汽车轮毂还包括其他功能结构,如气门孔,标识牌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所述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可以由铝合金制成。所述轮辋10包括一个前轮缘101,一个与该前轮缘101连接的胎圈座102,以及一个与该胎圈座102连接的后轮缘103。所述前轮缘101与所述轮辐11连接。所述胎圈座102又称安装面,其与轮胎圈接触,支撑维持轮胎半径方向的轮辋部分。所述后轮缘103用于支撑所述胎圈座102以增强该轮辋10及整个轮毂的强度。所述轮辐11包括五组与所述前轮缘相连的辐条组111,一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111上的轴承环112,以及五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111上的螺栓孔113。所述五组辐条组111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均匀分布,在此仅以一组辐条组111来说明其具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每一组所述辐条组111包括一个与所述轴承环112连接的U形部114,从所述U形部114的两条边的每一条延伸出的并与前轮缘101连接的两个支撑柱115,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U形部114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116。所述U形部114与所述轴承环112相交连接,以提高该轴承环112的强度。为了提高该U形部114的强度以及其美观度,所述U形部114的两条边的横截面为梯形,且该U形部114的两条边的梯形横截面的下底朝向所述轮辋10。所述U形部114的两条边的第一条边延伸出的两条支撑柱115呈V字形。每一条支撑柱115的横截面为梯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115的梯形横截面的下底朝向所述轮辋10。所述支撑柱115沿所述轮辋10的轴向的厚度与该支撑柱115沿所述轮辋10的径向的宽度之比大于0.7。具体地,所述支撑柱115沿所述轮辋10的轴向的厚度为18.46毫米,该支撑柱115在沿所述轮辋10的径向上的宽度为24毫米。为了增加强度以及美观度,所述两个支撑柱115之间的夹角为30度。所述螺栓孔座116设置在所述U形部114的两条边之间,其在垂直于所述轮辋10的轴向的截面上的面积的大小应当与所述螺栓孔113的大小相适应,且该螺栓孔座116的厚度也应当适应强度的要求。所述轴承环112用于套设在汽车的轴承,以使该轮毂绕该轴承转动,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五个所述螺栓孔113分别开设在所述螺栓孔座116上,其用于通过螺栓与轴承连接从而固定该轮毂与轴承的相对位置。该五个螺栓孔113应当均匀分布,即任意两个相邻的螺栓孔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72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采用所述的轮辐结构,即每一组辐条组111包括一个与所述轴承环112连接的U形部114,分别从所述U形部114的两条边的每一条边延伸出的并与前轮缘101连接的两个支撑柱115,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U形部114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116。所述两个支撑柱115呈V字形。且所述支撑柱114沿所述轮辋10的轴向的厚度与该支撑柱114沿所述轮辋10的径向的宽度之比大于0.7。同时螺栓孔113开设在设置在所述U形部114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116上,从而使得该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其重量增加的也很少,如所述支撑柱114在垂直于所述轮辋10的轴向上其宽度也很小,给人的感觉其仍然很纤细,进而使得该新型复合汽车轮毂不仅可以使用于轿车、MPV等要求美观度的车型,也可以使用于SUV等不仅要求有美观度,也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的适合越野的车型,达到复合的目的,从而可以降低整体成本。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技术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包括一个轮辋,以及一个与该轮辋连接的轮辐,所述轮辋包括一个前轮缘,所述轮辐包括五组与所述前轮缘相连的辐条组,一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上的轴承环,以及五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上的螺栓孔,每一组辐条组包括一个与所述轴承环连接的U形部,从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的每一条边延伸出的并与前轮缘连接的两个支撑柱,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所述两个支撑柱呈V字形,所述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轴向的厚度与该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径向的宽度之比大于0.7,所述螺栓孔开设在所述螺栓孔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包括一个轮辋,以及一个与该轮辋连接的轮辐,所述轮辋包括一个前轮缘,所述轮辐包括五组与所述前轮缘相连的辐条组,一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上的轴承环,以及五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辐条组上的螺栓孔,每一组辐条组包括一个与所述轴承环连接的U形部,从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的每一条边延伸出的并与前轮缘连接的两个支撑柱,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U形部的两条边之间的螺栓孔座,所述两个支撑柱呈V字形,所述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轴向的厚度与该支撑柱沿所述轮辋的径向的宽度之比大于0.7,所述螺栓孔开设在所述螺栓孔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复合汽车轮毂由铝合金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柱之间的夹角为30度。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秉华熊仁兵谭文军罗甜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塘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