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93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螺杆,且螺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炮筒,所述炮筒的外部设置有螺杆支撑架,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且控制箱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固定架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底架,所述外壳远离固定架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外壳的外表壁上安装有视窗口,所述视窗口的底部靠近外壳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检修门,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皮带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加强筋,在外壳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可以解决结构体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的问题,有利于外壳壁厚带来的应力不均所造成的歪扭变形。

A High Efficiency Vertical Mixed Material Irrig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fficient vertical mixing irrigation,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crew,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crew is provided with a barrel.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screw support fram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frame, one side of the fix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box,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ntrol box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panel. A chassis is connected at the middle posi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fixing frame, and a reinforcing rib is installed at the side position far from the fixing frame. A visual window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shell. An overhaul doo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visual window near the side position of the shell, and a belt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upper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reinforcing rib, which is comm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outer shell. Adding a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vertical plane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onnecting surface of the structure itself can bear limited loa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distortion caused by the uneven stress caused by the shell wall thick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
本技术属于混料灌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
技术介绍
立式混料机是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搅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多年实践经验设计而成,具有搅拌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密封性好、安全性高、节能环保、适应性强等优点,除此之外,本机设计安装有不断转动的经过特殊设计的搅拌系统,其形状和数量可准确调整,配合旋转式混合料筒,增加了混合料的无序紊流运动,增加了搅拌的激烈程度,完全适应和满足对混合料均匀度的搅拌需求,新型混料机系换代产品,是化工和建材行业搅拌设备无可替代的产物,实现了正确“搅和拌”的问世,从而淘汰其它搅拌设备所以承但的重任,它以其超常规的构思和精锐的技术含量,合理的设计水准,填补了国际空白,其广泛用于油漆、涂料、染料、制革、医药、饮料、粘胶剂、食品、洗涤品、化妆品及各种固态物体等,有取之不尽的财富,对物体分散、乳化、均质、调色等较之传统搅拌机的搅拌效果更加理想、直观、是搅拌行业的一次革命。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混料灌结构复杂效率不高,混料灌结构体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出料口出料时不好控制量的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混料灌结构体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出料口出料时不好控制量的大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螺杆,且螺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炮筒,所述炮筒的外部设置有螺杆支撑架,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且控制箱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固定架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底架,所述外壳远离固定架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外壳的外表壁上安装有视窗口,所述视窗口的底部靠近外壳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检修门,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法兰,且法兰远离外壳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皮带罩,所述皮带罩的内部设置有皮带,所述外壳靠近皮带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靠近皮带的上方位置处连接有皮带轮,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循环落料口,且循环落料口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投料口,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清料口,所述电机和电磁控制阀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皮带轮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皮带轮分别安装在皮带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螺杆为螺旋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与底架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架呈矩形阵列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电磁控制阀,在出料口的一侧设置了电磁控制阀可以解决原料从出料口排出原料流阻力密度大小的问题,电磁控制阀有利于控制原料流通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设置了加强筋,在外壳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可以解决结构体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的问题,有利于外壳壁厚带来的应力不均所造成的歪扭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皮带罩、2-皮带、3-上盖、4-法兰、5-视窗口、6-外壳、7-检修门、8-螺杆、9-控制箱、10-控制面板、11-循环落料口、12-投料口、13-清料口、14-底架、15-电磁控制阀、16-出料口、17-炮筒、18-固定架、19-螺杆支撑架、20-电机、21-皮带轮、2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包括外壳6,外壳6的内部设置有螺杆8,且螺杆8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炮筒17,炮筒17的外部设置有螺杆支撑架19,可以使螺杆8在运行时稳定性加强,外壳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架18,固定架18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9,且控制箱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0,固定架18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底架14,外壳6远离固定架18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加强筋22,外壳6的外表壁上安装有视窗口5,可以观测外壳6内部的工作状态,视窗口5的底部靠近外壳6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检修门7,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法兰4,且法兰4远离外壳6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上盖3,上盖3的顶部设置有皮带罩1,皮带罩1的内部设置有皮带2,所述外壳6靠近皮带2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电机20,电机20靠近皮带2的上方位置处连接有皮带轮21,外壳6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6,且出料口1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15,外壳6的另一侧设置有循环落料口11,便于原料在外壳6内部没有混合完成可以从循环落料口11里排出,且循环落料口11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投料口12,外壳6的底部设置有清料口13,所述电机20和电磁控制阀15均与控制面板10电性连接。为了有利于使电机20带动螺杆8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皮带轮2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皮带轮21分别安装在皮带2的两侧。为了便于混料灌里的原料分解效率更高,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杆8为螺旋形结构。为了使外壳6内部的螺杆8在工作时稳固性更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架18与底架14为一体式结构。为了使外壳6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架18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固定架18呈矩形阵列分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将原料放置投料口12中,外壳6的外部固定连接四个固定架18,先操作控制箱9上的控制面板10,电机20通过皮带轮21带动皮带2运行,皮带2再通过皮带轮21转动螺杆8,可以从视窗口5里看到外壳6内部的工作状态,炮筒17里的螺杆8快速旋转将原料从外壳6的底部由中心提升至顶端,再以伞状飞抛散落回至底部,这样原料在外壳6内部上下翻滚搅拌,短时间内即可将大量原料均匀的混合完毕,上下翻滚搅拌的原料有的没有分解完成便从循环落料口11里排出,混合完成的原料从出料口16里排出,外壳6内部若还有残渣,可以打开外壳6底部的清料口13进行清理。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包括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的内部设置有螺杆(8),且螺杆(8)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炮筒(17),所述炮筒(17)的外部设置有螺杆支撑架(19),所述外壳(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架(18),所述固定架(18)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9),且控制箱(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0),所述固定架(18)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底架(14),所述外壳(6)远离固定架(18)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加强筋(22),所述外壳(6)的外表壁上安装有视窗口(5),所述视窗口(5)的底部靠近外壳(6)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检修门(7),所述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法兰(4),且法兰(4)远离外壳(6)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上盖(3),所述上盖(3)的顶部设置有皮带罩(1),所述皮带罩(1)的内部设置有皮带(2),所述外壳(6)靠近皮带(2)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靠近皮带(2)的上方位置处连接有皮带轮(21),所述外壳(6)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6),且出料口(1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15),所述外壳(6)的另一侧设置有循环落料口(11),且循环落料口(11)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投料口(12),所述外壳(6)的底部设置有清料口(13),所述电机(20)和电磁控制阀(15)均与控制面板(10)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立式混料灌,包括外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的内部设置有螺杆(8),且螺杆(8)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炮筒(17),所述炮筒(17)的外部设置有螺杆支撑架(19),所述外壳(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架(18),所述固定架(18)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9),且控制箱(9)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0),所述固定架(18)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底架(14),所述外壳(6)远离固定架(18)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加强筋(22),所述外壳(6)的外表壁上安装有视窗口(5),所述视窗口(5)的底部靠近外壳(6)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检修门(7),所述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法兰(4),且法兰(4)远离外壳(6)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上盖(3),所述上盖(3)的顶部设置有皮带罩(1),所述皮带罩(1)的内部设置有皮带(2),所述外壳(6)靠近皮带(2)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修文县苏达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