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7303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它通过在该钢梁上安装倒链张拉装置,给钢梁中间部位提供一个向上的合力,使钢梁恢复至正常形状并处于起拱状态,并使钢梁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起拱状态,当钢梁的竖向支撑和水平次梁或水平支撑安装完后,拆除钢梁上的倒链张拉装置,从而达到侧向弧形钢梁安装目的。

A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e Distortion Downward Deflection of Lateral Curved Steel Beam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e twisted downward deflection of a side-arc steel beam. By installing an inverted chain tensioning device on the steel beam, it provides an upward resultant force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teel beam, restores the steel beam to its normal shape and is in the state of arching, and keeps the steel beam in the state of arching 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hen the vertical support and horizontal secondary beam or horizontal support of the steel beam are installed, the method can provide an upward resultant force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he reverse chain tensioning device on the steel beam is dismantled so as to achieve the installation purpose of the lateral curved steel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造型的需要,经常采用弧形钢连廊连接两栋建筑,钢连廊长达几十米,其连廊主钢梁为侧向弧形钢梁构件,钢梁圆弧半径为一百多米(例如天津神州科技广场工程其2、3号楼之间钢连廊长32m,钢梁圆弧半径R=177550mm)。当侧向弧形钢梁安装就位后,由于侧向弧形钢梁会在偏心自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扭曲并下挠,从而影响钢梁的竖向支撑和水平次梁的安装。目前若采用吊车或其它机械设备方式将扭曲并下挠的侧向弧形钢梁提升复原,则施工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它在侧向弧形钢梁自身安装上倒链张拉装置对下挠的侧向弧形钢梁进行张拉提升,使侧向弧形钢梁恢复至正常形状并处于起拱状态。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侧向弧形钢梁的顶部安装可拆卸的倒链张拉装置,所述倒链张拉装置包括受力耳板、立柱、滑轮组件和倒链,所述受力耳板安装在侧向弧形钢梁的两端和中部,且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的中心线上,所述立柱安装在侧向弧形钢梁上且位于侧向弧形钢梁中部的受力耳板的两侧,所述立柱的高度大于受力耳板的高度,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一对滑轮和缠绕设置在所述一对滑轮上的钢丝绳,所述一对滑轮分别安装在每个立柱的顶部,所述钢丝绳的中部穿过位于侧向弧形钢梁中部的受力耳板,所述倒链安装在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端部的受力耳板上,所述倒链与其对应侧的钢丝绳的端部连接;S2、拉动倒链的链条,给倒链张拉装置一个初始拉力,继续拉动倒链的链条,同时观察侧向弧形钢梁复原情况,直至侧向弧形钢梁下挠复原并提升至钢梁起拱要求高度后,停止拉动倒链的链条并保持张拉状态,然后安装钢梁的竖向支撑、水平次梁或水平支撑,松动倒链的链条,最后拆除倒链张拉装置。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立柱靠近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端部的受力耳板设置,其与端部的受力耳板之间的距离为1-2米。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立柱的底部与侧向弧形钢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立柱采用钢管制作。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钢梁自身上安装倒链张拉装置,不额外占用空间,操作简单,安拆方便,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该装置采用取材容易成本低的材料制作,构造简单,科学合理;另外,本专利技术借助自身张拉力产生的向上合力即可将下挠及扭曲的钢梁校正,无需借助外力,且保持张拉力的时间不受限制,极大方便钢梁的安装与校正,节省大量机械台班费用,而且矫正效果好,还能保持钢梁长期处于校正后的稳定状态,能极大保证钢梁安装质量。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1-侧向弧形钢梁、1.1-上翼缘板、2-立柱、3-受力耳板、4-滑轮、5-加强板、6-倒链、7-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侧向弧形钢梁1的顶部安装可拆卸的倒链张拉装置(本实施例中侧向弧形钢梁采用H型钢制作,其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该装置安装在上翼缘板的顶部),倒链张拉装置包括受力耳板3、立柱2、滑轮组件和倒链6,受力耳板3安装在侧向弧形钢梁1.1的两端和中部,且位于侧向弧形钢梁1.1的中心线上,立柱2安装在侧向弧形钢梁上且位于侧向弧形钢梁中部的受力耳板的两侧,立柱2的高度大于受力耳板3的高度,滑轮组件包括一对滑轮4和缠绕设置在一对滑轮上的钢丝绳7,一对滑轮4分别安装在每个立柱2的顶部,钢丝绳7的中部穿过位于侧向弧形钢梁中部的受力耳板,倒链6安装在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端部的受力耳板上,倒链与其对应侧的钢丝绳的端部连接;S2、拉动倒链的链条,给倒链张拉装置一个初始拉力,继续拉动倒链的链条,同时观察侧向弧形钢梁复原情况,直至侧向弧形钢梁下挠复原并提升至钢梁起拱要求高度后,停止拉动倒链的链条并保持张拉状态,然后安装钢梁的竖向支撑、水平次梁或水平支撑,松动倒链的链条,最后拆除倒链张拉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立柱2靠近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端部的受力耳板设置,其与端部的受力耳板之间的距离为1-2米,因为钢梁一般是中间位置发生扭曲下挠,故将立柱安装在端部,更有利于施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立柱2的底部与侧向弧形钢梁1.1之间设置有加强板5,一对立柱起到进一步支撑作用,优选的,立柱采用钢管制作。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应用时,如图2、图3所示,首先在侧向弧形钢梁两端及中间纵向焊接受力耳板,受力耳板焊接在侧向弧形钢梁中间的腹板中心线上,受力耳板采用250×200×20Q235A钢板制作,钢板中间开设直径60mm的圆孔;在距梁两端1.5m处焊接Φ219×6钢管作为立柱,钢管高1.5m,上端安装钢制滑轮,钢管底部焊接两块加强板,加强板采用500×300×20Q235A钢板制作;用直径20mm的钢丝绳穿绕滑轮及中间的受力耳板,钢丝绳两端用10吨级倒链与钢梁两端受力耳板连接起来,即完成倒链组成张拉装置。安装完成后,通过倒链张拉提升:拉动起升链条,给倒链张拉装置一个初始拉力,然后检查倒链吊钩、链条、轮轴、链盘、齿轮啮合、滑轮、钢丝绳,确认无误后再继续拉动链条,拉动链条时应均匀和缓,并随时停止拉动链条观查钢梁复原情况,至致钢梁下挠复原并提升至钢梁起拱要求高度后,停止拉动链条,保持张拉状态,直到钢梁的竖向支撑、水平次梁或水平支撑安装完后,才能松动链条,最后拆除钢梁侧向弧形钢梁上的倒链张拉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该钢梁上安装倒链张拉装置,给钢梁中间部位提供一个向上的合力,使钢梁恢复至正常形状并处于起拱状态,并使钢梁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起拱状态,当钢梁的竖向支撑和水平次梁或水平支撑安装完后,拆除钢梁上的倒链张拉装置,从而达到侧向弧形钢梁安装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侧向弧形钢梁的顶部安装可拆卸的倒链张拉装置,所述倒链张拉装置包括受力耳板、立柱、滑轮组件和倒链,所述受力耳板安装在侧向弧形钢梁的两端和中部,且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的中心线上,所述立柱安装在侧向弧形钢梁上且位于侧向弧形钢梁中部的受力耳板的两侧,所述立柱的高度大于受力耳板的高度,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一对滑轮和缠绕设置在所述一对滑轮上的钢丝绳,所述一对滑轮分别安装在每个立柱的顶部,所述钢丝绳的中部穿过位于侧向弧形钢梁中部的受力耳板,所述倒链安装在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端部的受力耳板上,所述倒链与其对应侧的钢丝绳的端部连接;S2、拉动倒链的链条,给倒链张拉装置一个初始拉力,继续拉动倒链的链条,同时观察侧向弧形钢梁复原情况,直至侧向弧形钢梁下挠复原并提升至钢梁起拱要求高度后,停止拉动倒链的链条并保持张拉状态,然后安装钢梁的竖向支撑、水平次梁或水平支撑,松动倒链的链条,最后拆除倒链张拉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向弧形钢梁扭曲下挠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侧向弧形钢梁的顶部安装可拆卸的倒链张拉装置,所述倒链张拉装置包括受力耳板、立柱、滑轮组件和倒链,所述受力耳板安装在侧向弧形钢梁的两端和中部,且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的中心线上,所述立柱安装在侧向弧形钢梁上且位于侧向弧形钢梁中部的受力耳板的两侧,所述立柱的高度大于受力耳板的高度,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一对滑轮和缠绕设置在所述一对滑轮上的钢丝绳,所述一对滑轮分别安装在每个立柱的顶部,所述钢丝绳的中部穿过位于侧向弧形钢梁中部的受力耳板,所述倒链安装在位于侧向弧形钢梁端部的受力耳板上,所述倒链与其对应侧的钢丝绳的端部连接;S2、拉动倒链的链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辉陈世伟赵亮郭继舟李少祥杨得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