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帮国专利>正文

肉片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665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肉类加工设备领域,特别为一种肉片造粒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肉片造粒装置,用于将肉泥原料制作成肉片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造粒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动刀组件以及定刀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造粒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轴、套筒、导向柱、导向滑套;所述动刀组件包括刀座、造粒主刀以及两片以上的造粒副刀;所述定刀组件包括导料箱、导料刀板及刮料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片造粒装置,其能够替代手工将肉泥原料加工成肉片粒。

Meat slice granul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at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meat granul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is realized by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scheme: a meat slice granulating device for making meat slices from meat paste raw materials, characterized by: a frame, a granulating mechanism, a power component, a moving knife component and a fixed knife component; the power component includes a granulating motor,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shaft, a sleeve, a guiding column and a guiding slide sleeve; and the moving knife component comprises a knife seat; The fixed knife assembly comprises a guide box, a guide knife plate and a scraper. The obj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meat slice granulating device, which can replace the manual processing of meat slice raw materials into meat sl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肉片造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肉类加工设备领域,特别为一种肉片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肉片是现代社会大众广泛喜爱的食物之一,肉片制作的主要原料有两种,一是精肉,二是淀粉;肉最好要取猪后腿上的瘦肉,这样做出来的肉片才会松而韧,口感特别好,其他的瘦肉品质则要次得多。由于越来越多的食用需求,导致现在市场上的肉片基本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当中。而现有肉片的加工及烹饪方式均是采用手工加工制作,而手工烹饪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还存在品质不稳定、食物容易被污染等问题;并且由于肉片采用了大量的淀粉,粘度很大,并且选用的是后腿上的精肉,其肉多筋不易分开,若采用类似面条挤出机一类的机器制作,由于其粘度很大,在将肉泥制成一块块肉片块的过程当中容易发生黏连,且相邻肉片块之间的肉筋难以分离,若采用类似切肉机一类的设备进行肉片块的制作又可能把肉筋切断,影响肉片的口感。可见,现有技术当中缺乏一种能够完全代替人工烹饪且又能够保持人工烹饪Q弹、有嚼劲等口感特征的肉片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片造粒装置,其能够替代手工将肉泥原料加工成肉片粒。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肉片造粒装置,用于将肉泥原料制作成肉片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造粒机构包括动力组件、动刀组件以及定刀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造粒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轴、套筒、导向柱、导向滑套;所述造粒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连杆的一端垂直固定在造粒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连杆轴与造粒电机的输出轴平行,且第二连杆轴的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一连杆的自由端上,所述套筒转动套置在第二连杆轴外,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垂直固定在套筒的侧壁上,导向柱的上端穿过导向滑套向上延伸;导向滑套的侧壁铰接在机架上从而使得导向滑套能够相对于机架做径向窄幅摆动;所述动刀组件包括刀座、造粒主刀以及两片以上的造粒副刀;所述刀座水平设置且后端固定在套筒侧壁上,造粒主刀设置在刀座的前侧且固定安装在刀座上,造粒主刀的刀刃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杆轴的轴向平行,所述各造粒副刀均固定在造粒主刀的下表面上,每片造粒副刀的刀身均沿垂直造粒主刀刀刃延伸方向设置,且每片造粒副刀的刀刃向前延伸至造粒主刀外侧,各造粒副刀沿造粒主刀刀刃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定刀组件包括导料箱、导料刀板及刮料刀;所述导料箱固定在送料机构的出料口下方并位于造粒主刀的前侧,所述导料刀板固定在导料箱的出料口处并向下延伸位于造粒主刀的前侧,所述导料刀板在其朝向造粒主刀一侧的表面上刻设有多道与各造粒副刀一一对应的刀痕槽,刀痕槽始于导料刀板与导料箱的连接处并向下延伸;刮料刀设置在造粒主刀的下方且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刮料刀前侧的刀身上侧间隔设有多个数量及位置与造粒副刀的间隔一一对应的刮刀头,所述刮刀头延伸方向与造粒副刀延伸方向平行,从而在造粒主刀向下运动并经过刮料刀时,使得各造粒副刀从各自对应的刮刀头之间的间隔中穿过。其工作原理如下:先介绍传动部分,造粒电机通过输出轴间接带动套筒做圆周运动,而导向柱与导向滑套配合在套筒运动至圆周左右两侧时提供侧向限位,因此套筒从四点钟方向移动至十二点钟方向再移动至八点钟方向的过程中,在导向柱的作用下其不再做圆周运动而是直接被“提”起再“放下”做上下折返运动,目的是为了节约套筒运动的行程,而固定套筒上的刀座也连通套筒进行类似的运动,使得刀座每次向导料箱移动时能够控制刀具从导料刀板上“抓取”肉片粒,而在刀座移动移动到刮料刀处时,又能将粘附在刀具上的肉泥刮下来从而形成完整的肉片粒。这里,不同于现有的切断机构,本专利技术中刀座通过特殊的传动组件形成一个特殊的扇形的运动轨迹,尤其是刀座移动向导料刀板一侧并向下运动的运动轨迹为一圆弧形,因此其并不是类似普通的加工机械(例如花枝丸造粒机构一类是直接将挤成条状的原料直接横向切断形成颗粒),而是模拟手工刮肉的动作,将肉泥原料从出料口附近“刮”下来,而这样的造粒运动方式与横向切断最大的区别在于既能够将肉泥原料团分离成小块又能够不切断其中的肉筋,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片这一美食所具备的特殊口感,同时,利用刮料刀将粘附在动刀组件上的肉泥小块刮下又同时解决了肉泥原料粘度大易粘附的问题,整个造粒结构的运动轨迹高度接近“手工制作”,因此所制造出来的肉片的口感能够高度还原人工烹饪的口感。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还提供如下优化方案: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在工作的过程当中肉泥原料飞溅:所述导料刀板的两旁侧固定安装有护板。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防止肉泥原料黏连在刀具上:所述造粒主刀的刀体内部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水道,造粒主刀的后端面上设有与水道连通的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的供水端口连通;所述造粒主刀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出水通孔,所述各出水通孔均分布在各相邻造粒副刀之间的间隔当中,各出水通孔均与水道连通。进一步的,为了水道更好的检修,所述造粒主刀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水道连通的冲洗检修孔,该冲洗检修孔上螺纹连接有密封螺钉。进一步的,为了减少套筒与第二连杆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套筒与第二连杆之间安装有轴承。进一步的,为了在肉泥原料从导料箱出口出来时进一步挤压肉泥,从而使肉泥更加紧实:所述导料箱的下部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向导料刀板一侧倾斜向下延伸。较之前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成功模拟了人工“刮肉片”的过程,所制造出来的肉片的口感能够高度还原人工烹饪的手法,因而所制作出的肉片能够保留人工烹饪Q弹、有嚼劲等口感特征,不但解放了人力劳动,同时由于其所刮出的肉片粒大小均匀,不会出现人为的误差,因此其在烧煮的过程当中每块肉片粒的成熟时间基本相同,因此其所制作出的肉片口感甚至比手工制作的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动刀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之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之三立体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动力组件、11-造粒电机、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套筒、15-导向柱、16-导向滑套、17-轴承、2-动刀组件、21-刀座、22-造粒主刀、221-水道、222-出水通孔、2211-冲洗检修孔、2212-密封螺钉、23-造粒副刀、3-定刀组件、31-导料箱、32-导料刀板、321-刀痕槽、322-护板、33-刮料刀、331-刮刀头、4-上机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用于将肉泥原料制作成肉片粒,包括机架4、造粒机构包括动力组件1、动刀组件2以及定刀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1包括造粒电机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轴13、套筒14、导向柱15、导向滑套16;所述造粒电机11固定安装在机架4上,第一连杆12的一端垂直固定在造粒电机11的输出轴上,第二连杆轴13与造粒电机11的输出轴平行,且第二连杆轴1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上,所述套筒14转动套置在第二连杆轴13外,所述导向柱15的下端垂直固定在套筒14的侧壁上,导向柱15的上端穿过导向滑套16向上延伸;导向滑套16的侧壁铰接在机架4上从而使得导向滑套16能够相对于机架4做径向窄幅摆动;所述动刀组件2包括刀座21、造粒主刀22以及两片以上的造粒副刀23;所述刀座21水平设置且后端固定在套筒14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肉片造粒装置,用于将肉泥原料制作成肉片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4)、造粒机构包括动力组件(1)、动刀组件(2)以及定刀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1)包括造粒电机(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轴(13)、套筒(14)、导向柱(15)、导向滑套(16);所述造粒电机(11)固定安装在机架(4)上,第一连杆(12)的一端垂直固定在造粒电机(11)的输出轴上,第二连杆轴(13)与造粒电机(11)的输出轴平行,且第二连杆轴(1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上,所述套筒(14)转动套置在第二连杆轴(13)外,所述导向柱(15)的下端垂直固定在套筒(14)的侧壁上,导向柱(15)的上端穿过导向滑套(16)向上延伸;导向滑套(16)的侧壁铰接在机架(4)上从而使得导向滑套(16)能够相对于机架(4)做径向窄幅摆动;所述动刀组件(2)包括刀座(21)、造粒主刀(22)以及两片以上的造粒副刀(23);所述刀座(21)水平设置且后端固定在套筒(14)侧壁上,造粒主刀(22)设置在刀座(21)的前侧且固定安装在刀座(21)上,造粒主刀(22)的刀刃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杆轴(13)的轴向平行,所述各造粒副刀(23)均固定在造粒主刀(22)的下表面上,每片造粒副刀(23)的刀身均沿垂直造粒主刀(22)刀刃延伸方向设置,且每片造粒副刀(23)的刀刃向前延伸至造粒主刀(22)外侧,各造粒副刀(23)沿造粒主刀(22)刀刃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定刀组件(3)包括导料箱(31)、导料刀板(32)及刮料刀(33);所述导料箱(31)固定在送料机构的出料口下方并位于造粒主刀(22)的前侧,所述导料刀板(32)固定在导料箱(31)的出料口处并向下延伸位于造粒主刀(22)的前侧,所述导料刀板(32)在其朝向造粒主刀(22)一侧的表面上刻设有多道与各造粒副刀(23)一一对应的刀痕槽(321),刀痕槽(321)始于导料刀板(32)与导料箱(31)的连接处并向下延伸;刮料刀(33)设置在造粒主刀(22)的下方且固定安装在机架(4)上,刮料刀(33)前侧的刀身上侧间隔设有多个数量及位置与造粒副刀(23)的间隔一一对应的刮刀头(331),所述刮刀头(331)延伸方向与造粒副刀(23)延伸方向平行,从而在造粒主刀(22)向下运动并经过刮料刀(33)时,使得各造粒副刀(23)从各自对应的刮刀头(331)之间的间隔中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肉片造粒装置,用于将肉泥原料制作成肉片粒,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4)、造粒机构包括动力组件(1)、动刀组件(2)以及定刀组件(3);所述动力组件(1)包括造粒电机(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轴(13)、套筒(14)、导向柱(15)、导向滑套(16);所述造粒电机(11)固定安装在机架(4)上,第一连杆(12)的一端垂直固定在造粒电机(11)的输出轴上,第二连杆轴(13)与造粒电机(11)的输出轴平行,且第二连杆轴(1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上,所述套筒(14)转动套置在第二连杆轴(13)外,所述导向柱(15)的下端垂直固定在套筒(14)的侧壁上,导向柱(15)的上端穿过导向滑套(16)向上延伸;导向滑套(16)的侧壁铰接在机架(4)上从而使得导向滑套(16)能够相对于机架(4)做径向窄幅摆动;所述动刀组件(2)包括刀座(21)、造粒主刀(22)以及两片以上的造粒副刀(23);所述刀座(21)水平设置且后端固定在套筒(14)侧壁上,造粒主刀(22)设置在刀座(21)的前侧且固定安装在刀座(21)上,造粒主刀(22)的刀刃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杆轴(13)的轴向平行,所述各造粒副刀(23)均固定在造粒主刀(22)的下表面上,每片造粒副刀(23)的刀身均沿垂直造粒主刀(22)刀刃延伸方向设置,且每片造粒副刀(23)的刀刃向前延伸至造粒主刀(22)外侧,各造粒副刀(23)沿造粒主刀(22)刀刃延伸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定刀组件(3)包括导料箱(31)、导料刀板(32)及刮料刀(33);所述导料箱(31)固定在送料机构的出料口下方并位于造粒主刀(22)的前侧,所述导料刀板(32)固定在导料箱(31)的出料口处并向下延伸位于造粒主刀(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帮国
申请(专利权)人:陈帮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