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端口SRAM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端口SRAM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要求高速度、低功耗等的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各种不同的应用要求,人们开发出了各种结构的SRAM,比如常规的6TSRAM(即,一个SRAM存储单元包括六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被称为6TSRAM),其为单端口读写混用的SRAM结构,对于这种结构的SRAM,由于读写共用一个端口,因此进行读操作时可能会对内部存储数据造成干扰,比如产生误翻转,并且读写裕度(margin)无法单独增加,因而需要读写裕度之间取舍。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读写分离的双端口SRAM结构单元。图1示出一种双端口8TSRAM,其包括8个MOS晶体管,其中第一上拉晶体管PU1和第一下拉晶体管PD1形成第一反相器101,第二上拉晶体管102和第二下拉晶体管PD2形成第二反相器102,两反相器耦接形成接在电源和地之间的锁存电路,即一个反相器的输入与另一个反相器的输出相连。第一反相器的输出作为第一存储节点A,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端口SRAM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一上拉晶体管和第一下拉晶体管,所述第一上拉晶体管和所述第一下拉晶体管的栅极彼此连接并形成h形结构;所述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二上拉晶体管和第二下拉晶体管,所述第二上拉晶体管和所述第二下拉晶体管的栅极彼此连接并形成h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端口SRAM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一上拉晶体管和第一下拉晶体管,所述第一上拉晶体管和所述第一下拉晶体管的栅极彼此连接并形成h形结构;所述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二上拉晶体管和第二下拉晶体管,所述第二上拉晶体管和所述第二下拉晶体管的栅极彼此连接并形成h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口SRAM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h形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栅极线和第二栅极线,所述第一栅极线和第二栅极线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栅极连线,所述栅极连线与所述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口SRAM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连线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突出于所述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口SRAM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拉晶体管位于第一有源区,所述第一上拉晶体管位于第二有源区,所述第二下拉晶体管位于第三有源区,所述第二上拉晶体管位于第四有源区,所述第一、二、四、三有源区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栅极连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源区和所述第二有源区之间、第一栅极线横跨所述第一有源区、第二栅极线横跨所述第一有源区和第二有源区;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栅极连线设置在所述第三有源区和所述第四有源区之间、第一栅极线横跨所述第三有源区、第二栅极线横跨所述第三有源区和第四有源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口SRAM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相器和所述第二反相器呈中心对称分布。6.一种双端口SRAM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半导体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