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蓄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能器控制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蓄能系统。
技术介绍
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一定的润滑油压力从而正常工作,为了维持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润滑油的压力,一般使用蓄能器向调节压缩机的润滑油的压力,蓄能器的使用能够避免压缩机因为压力不足而停车。蓄能器内部设置有浮筒,在蓄能器的蓄能罐内充入氮气和润滑油,氮气与润滑油直接接触,在压缩机的润滑油压力发生变化时,浮筒内的润滑油在氮气的压力作用下充入压缩机内,从而保证压缩机内润滑油的压力。然而,在现有的蓄能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向蓄能器内充入氮气还是向蓄能器内补充润滑油以及向压缩机充润滑油均需要人工操作各个相应的阀门,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自动化运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蓄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蓄能器的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蓄能系统,包括蓄能器,压缩机蓄能系统还包括:氮气控制回路,氮气控制回路具有氮气输送管线,氮气输送管线的一端用于与氮气气源连通,氮气输送管线的另一端与蓄能器连通;其中,氮气输送管线上设置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蓄能系统,包括蓄能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蓄能系统还包括:氮气控制回路(20),所述氮气控制回路(20)具有氮气输送管线(21),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的一端用于与氮气气源连通,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的另一端与所述蓄能器(10)连通;其中,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门组,所述氮气气源通过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和所述气流控制阀门组向所述蓄能器(10)充入氮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蓄能系统,包括蓄能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蓄能系统还包括:氮气控制回路(20),所述氮气控制回路(20)具有氮气输送管线(21),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的一端用于与氮气气源连通,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的另一端与所述蓄能器(10)连通;其中,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门组,所述氮气气源通过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和所述气流控制阀门组向所述蓄能器(10)充入氮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控制阀门组包括:截止阀(22),安装在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上,以控制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22)为两个,两个所述截止阀(22)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上;其中,所述气流控制阀门组还包括:第一单向阀(23),设置在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上并位于两个所述截止阀(22)之间的管线段上,所述第一单向阀(23)的进口朝向所述氮气气源设置,所述第一单向阀(23)的出口朝向所述蓄能器(10)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控制阀门组还包括:气压表(24),设置在所述氮气输送管线(21)上,用于监测所述蓄能器(10)内的压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蓄能系统还包括:润滑油控制回路(30),所述润滑油控制回路(30)具有润滑油输送管线(31),所述润滑油输送管线(31)的一端用于与压缩机润滑油系统连通,所述润滑油输送管线(31)的另一端与所述蓄能器(10)连通;其中,所述润滑油输送管线(31)上设置有润滑油控制阀门组,所述润滑油控制阀门组用于监测所述蓄能器(10)内的油量,并根据所述蓄能器(10)内的油量控制所述润滑油输送管线(31)的通断以停止向所述压缩机润滑油系统内输送润滑油和/或向所述蓄能器(10)补充润滑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控制阀门组包括:闸阀(32),安装在所述润滑油输送管线(31)上,以控制所述润滑油输送管线(31)的通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陈欣,张明霞,张勇,赵福臣,刘颖,王艳玲,秦国民,刘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