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59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能够在地震来临时,使下落的所述限位部件一卡在所述限位部件二和下支座板侧面之间,另一侧的所述限位部件二与下支座板侧面也抵紧,使所述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无法再相对运动,此时所述平板的下表面与耐磨板三发生滑动摩擦,使支座的摩擦耗能能力大大提高,有效耗散地震能量,采用本装置安装方便,比现有减隔震支座更加经济适用,且不存在抬梁的问题,既能够有效应对运营荷载、温度等造成的正常位移变形,又能够在地震时有效缓冲所受外力作用,提高支座的耗能能力和效果,提升桥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安全性,降低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降低灾后维养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形钢支座
,特别涉及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
技术介绍
在桥梁结构中,通常需要在桥梁梁体和墩台之间安装支座,支座需要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和强度,能将桥梁梁体的全部载荷可靠地传递到墩台上,减轻和缓解墩台承受的震动,除了需要承受由地震、风力等外力引起的桥跨结构的较大的水平位移、转角和变形,还需要适应因正常运营载荷作用、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桥跨结构的日常较小的水平位移、转角和变形。现有桥梁球型钢支座,上支座板与球冠衬板之间的平面耐磨板摩擦系数根据规范要求一般设置在0.01~0.04之间,其摩擦系数较低,主要用于调节主梁由于温度变化和正常运营荷载导致的主梁挠曲产生的伸缩变形,当发生地震时,支座上支座板发生较大位移变形,球形钢支座的地震耗能能力不足,导致上部结构位移过大,从而极易引起主梁发生落梁的震害,因此在高烈度地震区,桥梁结构往往采用减隔震支座,如摩擦摆支座、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但减隔震支座造价是普通支座造价的一倍以上,材料成本较高,存在抬梁问题。因此急需一种经济性较好,又具有较高地震耗能能力的球形钢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球形钢支座耗能效果差,抗震能力不足,容易发生落梁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包含上支座板、球冠衬板和下支座板,所述球冠衬板设于所述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所述球冠衬板的上表面设有平面形状的耐磨板一,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设有球面形状的耐磨板二,所述上支座板的下方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部件一和四个限位部件二,四个所述限位部件二为两两相对设置,所述下支座板在限位部件一下方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凸台,所述上支座板的上方设有平板,所述平板与上支座板之间设有平面的耐磨板三,所述平板与上支座板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每个所述限位部件一均与平板通过挂接部件连接,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均与下支座板对应的侧面具有间隙一,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外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二均与下支座板对应的侧面具有间隙二,所述间隙二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一的宽度,所述限位部件一的宽度等于两个所述间隙二的宽度之和,所述平板下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上支座板下表面的摩擦系数。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所述平板与上支座板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即初始状态下,所述平板与上支座板之间相对固定,所述上支座板的下方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部件一和四个两两相对设置的限位部件二,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部件二的内侧,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均与下支座板对应的侧面具有间隙一,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外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二均与下支座板对应的侧面具有间隙二,所述间隙二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一的宽度,即初始状态下,所述限位部件一固定在所述上支座板下方,桥梁正常使用状态下,支座至少在单向上能够保持正常的设计位移与转动,并且能够避免撞击所述限位部件一,每个所述限位部件一均与平板通过挂接部件连接,当遇到地震作用时,随着支座所受水平力增大,一侧所述限位部件二撞击所述下支座板,使所述连接部件剪断,所述平板相对于所述上支座板发生滑移,随着所述平板的滑移,由于所述限位部件一的宽度等于两个所述间隙二的宽度之和,所述的相等为设计值上的相等,在实际加工和施工中会存在误差,因此所述的相等实则包含误差允许范围,另一侧的所述限位部件一刚好能够下落在对应的凸台上,使得下落的所述限位部件一卡在所述限位部件二和下支座板侧面之间,另一侧的所述限位部件二与下支座板侧面也抵紧,使所述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无法再相对运动,由于所述平板下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上支座板下表面的摩擦系数,此时所述平板的下表面与耐磨板三发生滑动摩擦,使支座的摩擦耗能能力大大提高,有效耗散地震能量,采用本装置安装方便,比现有减隔震支座更加经济适用,且不存在抬梁的问题,既能够有效应对运营荷载、温度等造成的正常位移变形,又能够在地震时有效缓冲所受外力作用,提高支座的耗能能力和效果,提升桥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安全性,降低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降低灾后维养成本。优选的,所述挂接部件包含挡板、杆件和销钉,所述挡板连接于平板上,所述销钉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挡板,所述限位部件一通过所述销钉挂接于所述杆件的另一端,所述杆件和销钉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件一与上支座板之间设有弹簧。采用上述设置方式,随着所述平板的滑移,带动所述销钉从所述抗剪螺栓的孔中脱离,所述弹簧有利于使所述限位部件一尽快落入凸台上,以便保证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无法在相对运动。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的宽度相等,两个所述间隙二的宽度相等。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为抗剪螺栓。优选的,所述平板的面积大于所述耐磨板三的面积。优选的,所述平板下表面的摩擦系数为0.1-0.14,所述上支座板下表面的摩擦系数为0.01-0.04。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件一为条形挡块。优选的,所述平板下表面的摩擦系数从内向外逐渐增大。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安装方便,比现有减隔震支座更加经济适用,且不存在抬梁的问题,既能够应对运营荷载、温度等造成的正常位移变形,又能够在地震时有效缓冲所受外力作用,提高支座的耗能能力和效果,提升桥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安全性,降低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降低灾后的维养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球形钢支座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限位部件一下落后的球形钢支座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标记:1-上支座板,2-球冠衬板,3-下支座板,41-耐磨板一,42-耐磨板二,43-耐磨板三,51-限位部件一,52-限位部件二,6-平板,71-挡板,72-杆件,73-销钉,8-抗剪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包含上支座板1、球冠衬板2和下支座板3,所述球冠衬板2设于所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3之间,所述球冠衬板2的上表面设有平面形状的耐磨板一41,所述下支座板3的上表面设有球面形状的耐磨板二42,所述上支座板1的上方设有平板6,所述平板6的面积大于所述耐磨板三43的面积,所述平板6与上支座板1之间设有平面的耐磨板三43,所述平板6与上支座板1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为抗剪螺栓8,所述抗剪螺栓8上套有弹簧,初始状态下弹簧为压缩状态,所述上支座板1的下方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部件一51和四个限位部件二52,四个所述限位部件二52为两两相对设置,所有所述限位部件二52与所述上支座板1一体成型,所述限位部件一51为条形挡块,所述限位部件一51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部件二52的内侧,另外一组的对称的限位部件二52与所述下支座板3相互邻接,即正常情况下,所述支座为单向活动支座,所述下支座板3在限位部件一51下方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凸台,每个所述限位部件一51均与上支座板1通过三个挂接部件连接,每个所述挂接部件包含挡板71、杆件72和销钉73,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含上支座板(1)、球冠衬板(2)和下支座板(3),所述球冠衬板(2)设于所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3)之间,所述球冠衬板(2)的上表面设有平面形状的耐磨板一(41),所述下支座板(3)的上表面设有球面形状的耐磨板二(42),所述上支座板(1)的下方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部件一(51)和四个限位部件二(52),四个所述限位部件二(52)为两两相对设置,所述下支座板(3)在限位部件一(51)下方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凸台,所述上支座板(1)的上方设有平板(6),所述平板(6)与上支座板(1)之间设有平面的耐磨板三(43),所述平板(6)与上支座板(1)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每个所述限位部件一(51)均与平板(6)通过挂接部件连接,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51)均与下支座板(3)对应的侧面具有间隙一,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51)外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二(52)均与下支座板(3)对应的侧面具有间隙二,所述间隙二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一的宽度,所述限位部件一(51)的宽度等于两个所述间隙二的宽度之和,所述平板(6)下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上支座板(1)下表面的摩擦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耗能的球形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含上支座板(1)、球冠衬板(2)和下支座板(3),所述球冠衬板(2)设于所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3)之间,所述球冠衬板(2)的上表面设有平面形状的耐磨板一(41),所述下支座板(3)的上表面设有球面形状的耐磨板二(42),所述上支座板(1)的下方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部件一(51)和四个限位部件二(52),四个所述限位部件二(52)为两两相对设置,所述下支座板(3)在限位部件一(51)下方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凸台,所述上支座板(1)的上方设有平板(6),所述平板(6)与上支座板(1)之间设有平面的耐磨板三(43),所述平板(6)与上支座板(1)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每个所述限位部件一(51)均与平板(6)通过挂接部件连接,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51)均与下支座板(3)对应的侧面具有间隙一,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一(51)外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二(52)均与下支座板(3)对应的侧面具有间隙二,所述间隙二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一的宽度,所述限位部件一(51)的宽度等于两个所述间隙二的宽度之和,所述平板(6)下表面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上支座板(1)下表面的摩擦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永平董俊陈克坚李聪林庞林户东阳郑晓龙杨国静陶奇苏延文徐昕宇周川江颜永逸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