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喙果皂帽花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化学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从喙果皂帽花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番荔枝科(Annonaceae)皂帽花属(Dasymaschalon)植物,全世界共有16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作为民间常用药用植物,皂帽花属植物对疟疾、风湿性骨痛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对皂帽花属植物粗提物或单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筛选,发现皂帽花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疟等活性。在对其化学成分研究中分离得到了生物碱、黄酮、环己烯衍生物、番荔枝内酯类、芳香族类等化合物。喙果皂帽花(DasymaschalonrostratumMerr.)为番荔枝科(Annonaceae)皂帽花属(Dasymaschalon)植物,是一种生长在山地疏林之中灌木或者小乔木,主要分布在印度、菲律宾以及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在民间主要用于治疗疟疾、风湿性骨痛等疾病。该属植物在我国有3种,分别为黄花皂帽花(D.sootepense)、喙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喙果皂帽花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Ⅰ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喙果皂帽花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Ⅰ所示: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浸膏提取:将喙果皂帽花根放在通风阴凉处阴干后粉碎,用乙醇溶液在室温下浸泡,将乙醇浸泡的药液进行浓缩提取,得到乙醇浸膏;②植物浸膏的萃取:将步骤①乙醇提取的粗浸膏分散在蒸馏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各次萃取液并减压蒸馏浓缩,得到乙酸乙酯部位的总浸膏;③将步骤②萃取所得的乙酸乙酯浸膏拌样,通过硅胶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乙酸乙酯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0–50:50,V/V)以及氯仿-甲醇(100:0–0:100,V/V)混合溶剂浓度递增进行分离,按照每次500mL来收集馏出的组份,通过TLC的检测,合并相似组份,得到Fr.1至Fr.12共12个组份;④对于步骤③得到的Fr.7组份,Fr.7经正相硅胶柱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V/V)浓度梯度洗脱得到9个组分(Fr.7-1~Fr.7-9);对于其中的Fr.7-8组份,Fr.7-8经葡糖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蜡状芽孢杆菌药物中的应用。4.一种从喙果皂帽花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Ⅱ所示: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浸膏提取:将喙果皂帽花根放在通风阴凉处阴干后粉碎,用乙醇溶液在室温下浸权泡,将乙醇浸泡的药液进行浓缩提取,得到乙醇浸膏;②植物浸膏的萃取:将步骤①乙醇提取的粗浸膏分散在蒸馏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各次萃取液并减压蒸馏浓缩,得到乙酸乙酯部位的总浸膏;③将步骤②萃取所得的乙酸乙酯浸膏拌样,通过硅胶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乙酸乙酯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0–50:50,V/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小平,王越,韩长日,李小宝,宋鑫明,黄蓉丽,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