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09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而成的磁性体部埋设有线圈导体的线圈部件,其包含使用厚度更薄的导线的线圈导体。上述线圈部件具有: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而成的磁性体部;埋设于上述磁性体部的线圈导体;以及与上述线圈导体电连接的外部电极,并且,上述磁性体部包含具有凸部的磁性体基座和磁性体护套,上述线圈导体配置为在上述磁性体基座上凸部位于线圈导体的卷芯部,上述磁性体护套设置为覆盖线圈导体,上述线圈导体由厚度为0.02mm~0.14mm的扁平线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圈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磁性体部、埋设于该磁性体部的线圈导体和设置于该磁性体部的外部的外部电极而成的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在磁性体部埋设有线圈导体的线圈部件,已知在磁性体部使用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的复合材料的线圈部件(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14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线圈部件要求大的电感,但为了得到大的电感,优选使用匝数更多的线圈导体。为了得到匝数更多的线圈导体,优选构成线圈导体的导线的厚度更小,但如果减小导线的厚度,则存在线圈导体的强度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像上述那样的在磁性体部使用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的复合材料的线圈部件是通过在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的复合材料的片材夹持线圈导体并进行压缩成型而制造的,因此为了维持耐受压缩成型时的成型压力的强度,构成线圈导体的导线的厚度的减小有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而成的磁性体部埋设有线圈导体的线圈部件,其包含使用厚度更薄的导线的线圈导体。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磁性体部分成设置有插入线圈的卷芯部的凸部的磁性体基座和磁性体护套,能够减少制造线圈部件时对线圈导体的负荷,从而完成了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要旨,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具有: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而成的磁性体部;埋设于上述磁性体部的线圈导体;以及与上述线圈导体电连接的外部电极,其中,上述磁性体部包含具有凸部的磁性体基座和磁性体护套,上述线圈导体配置为在上述磁性体基座上凸部位于线圈导体的卷芯部,上述磁性体护套设置为覆盖线圈导体,上述线圈导体由厚度为0.02mm~0.14mm的扁平线构成。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具有: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而成的磁性体部;埋设于上述磁性体部的线圈导体;以及与上述线圈导体电连接的外部电极,其中,由厚度小的导线构成线圈导体,由此,能够增多线圈导体的匝数,能够赋予高的电感。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技术的线圈部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沿图1的线圈部件的x-x的剖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线圈部件的埋设有线圈导体3的磁性体部2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线圈部件的配置有线圈导体3的磁性体基座8的平面图。图5是图1的线圈部件的磁性体基座8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沿图5的磁性体基座8的y-y的剖面的剖视图。图7是图5的磁性体基座8的平面图。图8是另一形态中的磁性体基座的剖视图。图9是另一形态中的磁性体基座的剖视图。图10是图1的线圈部件的配置有线圈导体3的磁性体基座8的剖视图。图11是说明用于计算实施例中的金属粒子的填充率的测定位置的图。图12是示意地表示比较例1的线圈部件的立体图。图13是说明用于计算比较例1中的金属粒子的填充率的测定位置的图。符号说明1…线圈部件2…磁性体部3…线圈导体4、5…外部电极6…保护层8…磁性体基座9…磁性体护套11…凸部12、13…线圈导体的末端14、15…槽16…基座部17…基座部的前面18…基座部的背面19…基座部的底面20…基座部的上表面21…凹部22…凹部的壁面23…凹部的底面24、25…线圈导体的引出部26、27…线圈导体的端末部28、29…线圈导体的端末部与磁性体部的端面间的区域101…比较例1的线圈部件102…磁性体部103…线圈导体104、105…外部电极106…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线圈部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和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和配置等不限于图示的例子。图1中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立体图,图2中示意地示出其剖视图。图3中示意地示出线圈部件1的埋设有线圈导体3的磁性体部2的立体图。并且,图4中示意地示出线圈部件1的配置有线圈导体3的磁性体基座8的平面图。但是,下述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和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和配置等不限于图示的例子。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线圈部件1中,将其图2的图左右侧的面称为“端面”,将图上侧的面称为“上表面”,将图下侧的面称为“底面”,将图近前侧的面称为“前面”,将图里侧的面称为“背面”。线圈部件1主要具有磁性体部2、在其中埋设的线圈导体3、一对外部电极4、5。如图2和图3所示,磁性体部2由磁性体基座8和磁性体护套9构成。在磁性体部2、磁性体基座8以及磁性体护套9中,将其图2的图左右侧的面称为“端面”,将图上侧的面称为“上表面”,将图下侧的面称为“底面”,将图近前侧的面称为“前面”,将图里侧的面称为“背面”。如图2~图4所示,磁性体基座8在其上表面具有凸部11。磁性体基座8在前面、底面和背面具有槽14、15以便与两端面相接。在磁性体基座8上,线圈导体3配置为磁性体基座8的凸部11位于卷芯部。线圈导体3的引出部24、25沿磁性体基座8的背面和底面的槽14、15从磁性体基座8的上表面通过背面引出到底面。线圈导体3的末端12、13被引出到磁性体基座8的前面或者前面附近。磁性体基座8上设有磁性体护套9以覆盖线圈导体3。属于线圈导体3的引出部24、25的一部分的端末部26、27在磁性体部2的底面露出。并且,外部电极4、5设置于磁性体部2的底面,分别与线圈导体3的上述端末部26、27电连接。另外,线圈部件1除了外部电极4、5以外都被保护层6覆盖。本说明书中,将线圈部件1的长度称为“L”,将宽度称为“W”,将厚度(高度)称为“T”(参照图1)。本说明书中,将与前面和背面平行的面称为“LT面”,将与端面平行的面称为“WT面”,将与上表面和底面平行的面称为“LW面”。如上所述,上述磁性体部2由磁性体基座8和磁性体护套9构成。如图5~图7所示,上述磁性体基座8具有基座部16和形成在基座部16上的凸部11。基座部16与凸部11一体地形成。基座部16在两端部(图6中的左右的区域)具有跨过前面17、底面19和背面18的槽14、15。另外,基座部16的上表面20的边缘部比中央部高,即,在上述上表面,与凸部11的边缘所在的位置相比,两端的边缘部分位于上方(图6的上侧)。如上所述,磁性体基座8中,在基座部16的上表面20,与凸部11的边缘所在的位置相比,至少一部分的边缘部分位于上方。即,图6中的t2比t1大。上述位于上方的边缘部分可以是两端面的边缘部分,也可以是前面和背面的边缘部分。优选与凸部11的边缘所在的位置相比,边缘部分的整体位于上方。通过这样使基座部16的边缘部高于中央部,容易进行线圈导体3的定位。另外,通过提高边缘部的位置,从而在其上配置线圈导体时,存在于底面的导体与线圈导体的距离变大,因此可靠性提高。基座部16的上表面20的位置从凸部11的边缘到基座部16的边缘,可以是直线上升,也可以是曲线上升。即,基座部16的上表面20可以是平面,也可以弯曲。优选基座部16的上表面20的位置从凸部11的边缘到基座部16的边缘为止直线上升。应予说明,本技术中,在基座部16的上表面20,优选与凸部11的边缘所在的位置相比,边缘部分位于上方,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基座部16的上表面20,可以是凸部11的边缘所在的位置与边缘部分的高度相同(即上述t1与t2相同)(图9),也可以是与凸部11的边缘所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部件,具有磁性体部、线圈导体和外部电极,所述磁性体部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所述线圈导体埋设于所述磁性体部,所述外部电极与所述线圈导体电连接,所述磁性体部包含具有凸部的磁性体基座和磁性体护套,所述线圈导体配置为在所述磁性体基座上凸部位于线圈导体的卷芯部,所述磁性体护套设置为覆盖线圈导体,所述线圈导体由厚度为0.02mm~0.14mm的扁平线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9 JP 2017-0831261.一种线圈部件,具有磁性体部、线圈导体和外部电极,所述磁性体部含有金属粒子和树脂材料,所述线圈导体埋设于所述磁性体部,所述外部电极与所述线圈导体电连接,所述磁性体部包含具有凸部的磁性体基座和磁性体护套,所述线圈导体配置为在所述磁性体基座上凸部位于线圈导体的卷芯部,所述磁性体护套设置为覆盖线圈导体,所述线圈导体由厚度为0.02mm~0.14mm的扁平线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所述扁平线的厚度为0.02mm~0.08mm。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篠原刚太石田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