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的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机组、整体式水箱、水温传感器、电动阀门、控制器和水管路,在每台所述机组的冷却水管进水口处均设有水温传感器,每个水温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整体式水箱通过水管路与每个机组的冷却水管连接,且水管路包括主水管和支水管,主水管的进水端与整体式水箱的出水口连接,且主水管上分布有与机组数量相同的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处均通过支水管与对应机组的冷却水管连接,每个支水管上均设有电动阀门,且每个电动阀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化程度高,节约人力,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的自动调节系统
本技术涉及冷却液管路
,尤其涉及一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的自动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流量分配指的是多台机组依次从整体式水箱的出水管路上抽水,用于冷却机体,达到散热的效果。在这种工作方式下,每台机组所获得的水流量会因为柴油机距离的远近而不同,距离越远的机组所获得的水流量越小,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距离较远的机组容易出现水温高报警停机的现象。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满足冷却液管路流量分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加大整体式水箱的容量,同时加大冷却液管路的管径。其原理是加大了冷却液管路的流量,使距离最远的机组能够分配到所需的冷却液量。主要缺点是:不能够充分利用整体式水箱的作用,造成成本上的浪费;加大管径也会增加安装维修难度。另一种方法是在冷却液管路上加装水泵。其原理是增大冷却液管路的水流量,从而满足所有机组所需的冷却液量。其主要缺点是:水泵的流量很难确定,如果流量太大会造成管路膨胀,甚至鼓裂;如果流量太小,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的自动调节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的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机组、整体式水箱、水温传感器、电动阀门、控制器和水管路,在每台所述机组的冷却水管进水口处均设有水温传感器,每个水温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整体式水箱通过水管路与每个机组的冷却水管连接,且水管路包括主水管和支水管,主水管的进水端与整体式水箱的出水口连接,且主水管上分布有与机组数量相同的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处均通过支水管与对应机组的冷却水管连接,每个支水管上均设有电动阀门,且每个电动阀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每个水温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值。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报警灯和蜂鸣器。进一步的,所述主水管与整体式水箱之间设有抽水泵。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支水管的进水口处均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水温传感器、电动阀门、控制器和水管路,节省了人力,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智能程度高。(2)本技术提出的自动调节系统,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智能调节水管路分配流量,避免了供电品质的不稳定,还提高了机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中:整体式水箱1、电动阀门2、水温传感器3、控制器4、机组5、主水管6、支水管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2,一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的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机组5、整体式水箱1、水温传感器3、电动阀门2、水管路和控制器4,在每台所述机组5的冷却水管进水口处均设有水温传感器3,每个水温传感器3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整体式水箱1通过水管路与每个机组5的冷却水管连接,且水管路包括主水管6和支水管7,主水管6的进水端与整体式水箱1的出水口连接,且主水管6上分布有与机组5数量相同的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处均通过支水管7与对应机组5的冷却水管连接,每个支水管7上均设有电动阀门2,且每个电动阀门2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每个水温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值,方便工作人员记录观察每个机组5的冷却液温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连接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报警灯和蜂鸣器;当水温传感器3检测到某个机组5的冷却液温度高于设定值,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4后,控制器4控制报警模块工作发出警告,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应对,报警模块内的电性元件由外部电源提供电力。进一步的,所述主水管与整体式水箱之间设有抽水泵;增大冷却液管路的水流量,从而满足所有机组5所需的冷却液量。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支水管的进水口处均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流量传感器检测流向每个机组5的水流量,方便工作人员更加直观的判断本系统的调节效果。在具体使用本装置时,最开始先切断执行单元,即电动阀门2,保证电动阀门2在全开的状态下连接,启动机组5,使其在额定的状态下运行2小时,运行过程中时刻关注水温变化并进行记录。在此过程中会发现距离整体式水箱1越远的机组5水温越高,最恶劣的情况下会相差10℃以上,此时距离最近的机组5节温器刚刚打开,而距离最远的机组已经处于高水温运行的状态。根据监测到的温度值高低,判断出各个机组5距离整体式水箱1的远近,然后根据距离远近将发动机组进行编号,从近到远可依次记为一号机组、二号机组、三号机组、四号机组。完成上述步骤后,接通电动阀门2的电源,启动所有的机组5,使其在额定的状态下运行,记录每台机组5水温的变化,当距离最远的四号机组水温达到92℃时,在控制器中设置一号机组支水管7处的电动阀门2开启角度关闭设定的角度值,输出该指令至电动阀门2,并执行动作,完成该步骤后,继续运行机组5,观察每台机组5水温的变化。一段时间后水温若无明显变化,此时按照上述方法将二号机组的电动阀门2开启角度关闭一定角度值,继续运行观察水温的变化,直至四号机组水温开始下降,下降到安全稳定范围内,并保持稳定,而此时一号机组、二号机组、三号机组水温也处于安全稳定范围值内,即完成所有机组5的冷却液温度调节步骤,后期需要根据多次数据,完善控制器中的指令值,以达到最优化的设置,使供电系统稳定有效的运行。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的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机组(5)、整体式水箱(1)、水温传感器(3)、电动阀门(2)、控制器(4)和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每台所述机组(5)的冷却水管进水口处均设有水温传感器(3),每个水温传感器(3)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整体式水箱(1)通过水管路与每个机组(5)的冷却水管连接,且水管路包括主水管(6)和支水管(7),主水管(6)的进水端与整体式水箱(1)的出水口连接,且主水管(6)上分布有与机组(5)数量相同的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处均通过支水管(7)与对应机组(5)的冷却水管连接,每个支水管(7)上均设有电动阀门(2),且每个电动阀门(2)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机整体式冷却液管路的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机组(5)、整体式水箱(1)、水温传感器(3)、电动阀门(2)、控制器(4)和水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每台所述机组(5)的冷却水管进水口处均设有水温传感器(3),每个水温传感器(3)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所述整体式水箱(1)通过水管路与每个机组(5)的冷却水管连接,且水管路包括主水管(6)和支水管(7),主水管(6)的进水端与整体式水箱(1)的出水口连接,且主水管(6)上分布有与机组(5)数量相同的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处均通过支水管(7)与对应机组(5)的冷却水管连接,每个支水管(7)上均设有电动阀门(2),且每个电动阀门(2)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爱军,陈光亮,曹政坤,侯跃艳,陈晓峰,徐龙,赖艳华,张俊红,程晶晶,李国祥,万德省,李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