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璋瑜专利>正文

摩托车电控箱体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18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摩托车电控箱体锁,机械部分包括安装在箱盖(1)的锁栓(2)、安装在锁体(3)里面的锁钩(4)和卡板(5)、锁钩拉簧(6)、卡板拉簧(7),另外它还包括线圈(12)、滑柱(13)和弹簧(14),滑柱(13)的前半部伸入到线圈(12)的里面,弹簧(14)套在滑柱(13)的尾部并位于线圈(12)与滑柱(13)底端之间,在滑柱(13)的后方设有限位板(15),在滑柱(13)的前方是卡板(5)的底部,它由无线控制器的控制,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操作容易,使用方便,无须再用钥匙,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方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电控箱体锁,它主要应用在摩托车的坐垫下面的锁体上或车尾载物箱上。目前,摩托车已经相当普及,摩托车的数量也不断递增,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但目前现有摩托车在锁方面的技术仍然停留在机械锁方面,使用不方便,钥匙存在互开率高,锁胆易坏,防盗性能较差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电控箱体锁,它在原有锁体锁的基础上加上电控功能,使它能与现有的电子控制设备配套使用,减小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包括电路控制部分和机械部分,机械部分包括安装在箱盖的锁栓、安装在锁体里面的锁钩和卡板、锁钩拉簧、卡板拉簧,锁体上设置有锁钩轴和卡板轴,锁钩和卡板分别安装在锁钩轴和卡板轴上,在锁钩和卡板的底部侧面、锁体上设置有定位板和限位板,锁栓卡在锁钩上的槽里面,锁钩被卡板压紧,另外它还包括线圈、滑柱和弹簧,滑柱的前半部伸入到线圈的里面,弹簧套在滑柱的尾部并位于线圈与滑柱底端之间,在滑柱的后方设有限位板,在滑柱的前方是卡板的底部。上述所述的电路控制部分包括无线接收电路、解码电路、电门控制电路、车箱多路控制电路,无线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解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解码电路的输出端与电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车箱多路控制电路输入端连接,车箱多路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控制线圈的通断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原来锁的基础上,增加电控机构,并由无线控制器的控制,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操作容易,使用方便,无须再用钥匙,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机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控制部分的电路方框图;图3是本图2对应的电路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应用实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应用实例承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安装在箱盖(1)的锁栓(2)、安装在锁体(3)里面的锁钩(4)和卡板(5)、锁钩拉簧(6)、卡板拉簧(7),锁体(3)上设置有锁钩轴(8)和卡板轴(9),锁钩(4)和卡板(5)分别安装在锁钩轴(8)和卡板轴(9)上,在锁钩(4)和卡板(5)的底部侧面、锁体(3)上设置有定位板(10)和限位板(11),锁栓(2)卡在锁钩(4)上的槽(16)里面,锁钩(4)被卡板(5)压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线圈(12)、滑柱(13)和弹簧(14),滑柱(13)的前半部伸入到线圈(12)的里面,弹簧(14)套在滑柱(13)的尾部并位于线圈(12)与滑柱(13)底端之间,在滑柱(13)的后方设有限位板(15),在滑柱(13)的前方是卡板(5)的底部。本技术的原理是当线圈(12)不带电时,压下箱盖(1),箱盖(1)下面的锁栓(2)压下锁钩(4),锁钩(4)克服锁钩拉簧(6)的拉力逆时针转动,锁钩(4)一侧的凸缘(17)压下卡板(5)侧面的凸台(18),使卡板(5)克服卡板拉簧(7)的作用顺时针转动,转过一定角度后,凸台(18)与锁钩(4)一侧的凸缘(17)分离,在卡板拉簧(7)作用下卡板(5)反转复位,而锁钩(4)继续逆时针转动,当锁栓(2)卡在锁钩(4)上的槽(16)里面后在锁钩拉簧(6)作用下开始反转,转到一定的位置,由于卡板(5)侧面的凸台(18)挡住锁钩(4)一侧的凸缘(17),使其不能再转动,锁栓(2)卡在锁钩(4)上的槽(16)里,箱盖(1)不能打开;当线圈(12)通电时,滑柱(13)克服弹簧(14)的作用左移,并且顶在卡板(5)的底部使卡板(5)克服卡板拉簧(7)的作用顺时针转动,当转动到一定的角度时,凸台(18)与锁钩(4)一侧的凸缘(17)分离,锁钩(4)在锁钩拉簧(6)作用下复位,锁栓(2)脱离锁钩(4)上的槽(16),然后线圈(12)断电,滑柱(13)复位。如图2、图3所示,电路控制部分包括无线接收电路(19)、解码电路(20)、电门控制电路(21)、车箱多路控制电路(22),无线接收电路(19)的信号输出端与解码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解码电路(20)的输出端与电门控制电路(21)的输入端连接,电门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与车箱多路控制电路(22)输入端连接,车箱多路控制电路(22)的输出端控制线圈(12)的通断电。由发射器编码发射,由接收器RF接收后由2脚输出送到IC1解码器,PT2272进行解码,电门控制电路(21)包括R16、R17、Q4、Q5、R18、J1、J2,IC1解码器有4路输出,分别为A、B、C、D,解码后的D路输出通过电阻R17到三极管Q5、B极使C极和E极导通,继电器J1、J2吸合导通、J1触点由常开变成吸合使摩托车上的电门电路接通。J2吸合使点火电路的接通。由R18、控制Q5、B极使Q5自锁,继电器J1、J2吸合导通工作,使摩托车能正常操作使用。同时由于J1吸合使继电器J3、J4提供了电源电压,当IC1解码器,PT2272、B路有输出时通过R31、到Q14的B极使Q14、C、E极导通,J3吸合导通、打开电控锁1。当IC1解码器,PT2272、A路有输出时通过R32、到Q15的B极使Q15、C、E极导通,J4吸合导通、打开电控锁2。当IC1解码器,PT2272、C路有输出时通过R16、到Q4的B极使Q4、C、E极导通,使Q5、B极的维持电压对地释放Q5、C、E极截止导通,J1、J2释放使摩托车上的电门电路断开。点火电路断开。摩托车不能点火操作使用。如图4、图5所示,本技术可以用在摩托车的坐垫下面的锁体上或车尾载物箱上。权利要求1.摩托车电控箱体锁,包括电路控制部分和机械部分,机械部分包括安装在箱盖(1)的锁栓(2)、安装在锁体(3)里面的锁钩(4)和卡板(5)、锁钩拉簧(6)、卡板拉簧(7),锁体(3)上设置有锁钩轴(8)和卡板轴(9),锁钩(4)和卡板(5)分别安装在锁钩轴(8)和卡板轴(9)上,在锁钩(4)和卡板(5)的底部侧面、锁体(3)上设置有定位板(10)和限位板(11),锁栓(2)卡在锁钩(4)上的槽(16)里面,锁钩(4)被卡板(5)压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线圈(12)、滑柱(13)和弹簧(14),滑柱(13)的前半部伸入到线圈(12)的里面,弹簧(14)套在滑柱(13)的尾部并位于线圈(12)与滑柱(13)底端之间,在滑柱(13)的后方设有限位板(15),在滑柱(13)的前方是卡板(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电控箱体锁,其特征在于电路控制部分包括无线接收电路(19)、解码电路(20)、电门控制电路(21)、车箱多路控制电路(22),无线接收电路(19)的信号输出端与解码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解码电路(20)的输出端与电门控制电路(21)的输入端连接,电门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与车箱多路控制电路(22)输入端连接,车箱多路控制电路(22)的输出端控制线圈(12)的通断电。专利摘要摩托车电控箱体锁,机械部分包括安装在箱盖(1)的锁栓(2)、安装在锁体(3)里面的锁钩(4)和卡板(5)、锁钩拉簧(6)、卡板拉簧(7),另外它还包括线圈(12)、滑柱(13)和弹簧(14),滑柱(13)的前半部伸入到线圈(12)的里面,弹簧(14)套在滑柱(13)的尾部并位于线圈(12)与滑柱(13)底端之间,在滑柱(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摩托车电控箱体锁,包括电路控制部分和机械部分,机械部分包括安装在箱盖(1)的锁栓(2)、安装在锁体(3)里面的锁钩(4)和卡板(5)、锁钩拉簧(6)、卡板拉簧(7),锁体(3)上设置有锁钩轴(8)和卡板轴(9),锁钩(4)和卡板(5)分别安装在锁钩轴(8)和卡板轴(9)上,在锁钩(4)和卡板(5)的底部侧面、锁体(3)上设置有定位板(10)和限位板(11),锁栓(2)卡在锁钩(4)上的槽(16)里面,锁钩(4)被卡板(5)压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线圈(12)、滑柱(13)和弹簧(14),滑柱(13)的前半部伸入到线圈(12)的里面,弹簧(14)套在滑柱(13)的尾部并位于线圈(12)与滑柱(13)底端之间,在滑柱(13)的后方设有限位板(15),在滑柱(13)的前方是卡板(5)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璋瑜
申请(专利权)人:文璋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