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834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享充电桩,充电桩壳体及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充电桩壳体为固定式或自动行走式,还包括至少一处接触装置,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数据通讯模块、输入端控制模块和输出端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至少用于显示人机交互信息和充电状态信息;人机交互模块至少用于设定基础参数、充电条件和价格;数据通讯模块用于联网及信息收发,使共享充电桩实现信息共享;输入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检测、统计电量的输入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满足于任何分布形式的停车位和任何形式的充电接口方式,可多车共享一桩,为充电桩的推广布局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结合现有技术就可实现充电桩的分时共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享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汽车充电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的共享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数量正在快速增加。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一项设施就是充电桩,目前充电桩的主要形式为车主私有,专车专用,使用率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充电桩建设数量远小于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充电桩需求缺口大,而现有公用充电桩使用不便,一桩一位,投入成本高,轮转效率低,收益较慢,推广阻力较大,小区物业接受程度也很低。传统充电桩的技术特点又使得它很难做到共享闲时资源,导致私人充电桩空闲时段较多,资源浪费明显。对于公用的充电桩,一桩一位,充电需要车主留守排队,充完电又需要及时移车,否则会影响后面排队车辆的使用,而且充电时间一般都需要几个小时,导致传统充电桩使起来非常不便,对充电桩的共享带来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智能共享充电桩,可满足于任何分布形式的停车位和任何形式的充电接口方式,可多车共享一桩,为充电桩的推广布局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结合现有技术就可实现充电桩的分时共享。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共享充电桩,充电桩壳体及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充电桩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壳体及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桩壳体为固定式或为设置自动行走车轮的自动行走式壳体,还包括至少一处与电力线连通的用于自动操作充电或归位的接触装置,所述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数据通讯模块、输入端控制模块和输出端控制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至少用于设定基础参数、充电条件和价格;所述显示模块至少用于显示人机交互信息和充电状态信息;所述数据通讯模块用于联网及信息收发,使所述共享充电桩实现信息共享;所述输入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检测、统计电量的输入情况;所述输出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检测、统计电量的输出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壳体及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桩壳体为固定式或为设置自动行走车轮的自动行走式壳体,还包括至少一处与电力线连通的用于自动操作充电或归位的接触装置,所述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数据通讯模块、输入端控制模块和输出端控制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至少用于设定基础参数、充电条件和价格;所述显示模块至少用于显示人机交互信息和充电状态信息;所述数据通讯模块用于联网及信息收发,使所述共享充电桩实现信息共享;所述输入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检测、统计电量的输入情况;所述输出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检测、统计电量的输出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移动、定位、识别、与用户车辆对接的RFID读卡器或/和红外接收器或/和摄像头装置或/和霍尔传感器,所述RFID读卡器或/和红外接收器或/和摄像头装置或/和霍尔传感器与所述电桩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装置为插座或充电线或机械手臂,优选的所述机械手臂为充电枪;一台所述共享充电桩至少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接触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享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智能控制模块还包括防盗模块,用于所述共享充电桩非按程序正常移动时进行自我锁定,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正云张开平李顺江汪朋杨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正晓安全监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