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83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凹槽、防撞套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且充电桩主体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警报器,所述凹槽开设在充电桩主体的下端,所述电动伸缩杆控制盒的前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贯穿凹槽,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连接杆,所述防撞套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连接板的外侧,且防撞套上设置有橡胶凸块,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凹槽的下方,且红外线传感器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警报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当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到汽车的侧边停到区域外时,会不断发生警报,提醒车主将车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基于人工智能相关
,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充电桩的结构和功能,在使用充电桩的时候,一些车主在停车的时候,容易将车停在区域以外,从而占用其他车辆的位置,另外在进行停车的时候,停车技术不佳的车主容易对充电桩进行碰撞,从而导致充电桩的损坏。因此,需要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使用充电桩的时候,一些车主在停车的时候,容易将车停在区域以外,从而占用其他车辆的位置,另外在进行停车的时候,停车技术不佳的车主容易对充电桩进行碰撞,容易导致充电桩的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凹槽、防撞套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且充电桩主体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警报器,同时充电桩主体的右侧通过连接管与充电头相连接,所述凹槽开设在充电桩主体的下端,且凹槽的后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控制盒,所述电动伸缩杆控制盒的前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贯穿凹槽,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通过缓冲弹簧与连接板相连接,同时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端与连接板的内侧固定,所述防撞套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连接板的外侧,且防撞套上设置有橡胶凸块,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凹槽的下方,且红外线传感器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和固定架的截面均设置为梯形结构,且固定架的尺寸小于凹槽的尺寸。优选的,所述警报器、电动伸缩杆控制盒、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以及电动伸缩杆控制盒和电动伸缩杆之间均为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和固定架以及固定架、缓冲弹簧和连接板均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套筒和连接杆一共设置有六组,且套筒和连接杆呈环形阵列状结构设置在固定架和连接板之间。优选的,所述防撞套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且防撞套上的橡胶凸块为均匀分布,并且橡胶凸块设置为半球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1)警报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为电性连接,当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到汽车的侧边停到区域外时,会不断发生警报,提醒车主将车停好,避免占用其它车位;(2)红外线传感器、控制器和电动伸缩杆控制盒之间也为电性连接,当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到汽车的头部或尾部达到碰撞的危险线时,会自动控制电动伸缩杆控制盒,使电动伸缩杆伸长,从而可以防止汽车与充电桩碰撞,导致充电桩的损坏;(3)固定架、缓冲弹簧和连接板构成伸缩结构,在汽车撞到连接板时,缓冲弹簧可以减缓充电桩的受力,另外橡胶凸块的设置可以避免对汽车造成划痕,同时防撞套能够拆卸下来,便于对其进行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流程结构示意图。图中:1、充电桩主体,2、固定座,3、警报器,4、连接管,5、充电头,6、凹槽,7、电动伸缩杆控制盒,8、电动伸缩杆,9、固定架,10、缓冲弹簧,11、连接板,12、套筒,13、连接杆,14、防撞套,15、橡胶凸块,16、固定螺栓,17、红外线传感器,18、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固定座2、警报器3、连接管4、充电头5、凹槽6、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电动伸缩杆8、固定架9、缓冲弹簧10、连接板11、套筒12、连接杆13、防撞套14、橡胶凸块15、固定螺栓16、红外线传感器17和控制器18,充电桩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2,且充电桩主体1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警报器3,同时充电桩主体1的右侧通过连接管4与充电头5相连接,固定座2和固定架9的截面均设置为梯形结构,增强稳固性,且固定架9的尺寸小于凹槽6的尺寸,电动伸缩杆8收缩时能够使固定架9置于凹槽6内,警报器3、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红外线传感器17和控制器18之间以及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和电动伸缩杆8之间均为电连接,能够通过红外线传感器17的感应,对汽车的停车位置进行限定,当超过限定范围时,则会自动产生相应的警报和防撞措施,凹槽6开设在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且凹槽6的后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的前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8,且电动伸缩杆8贯穿凹槽6,电动伸缩杆8和固定架9以及固定架9、缓冲弹簧10和连接板11均构成伸缩结构,能够防止汽车对充电桩产生碰撞,电动伸缩杆8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通过缓冲弹簧10与连接板11相连接,同时固定架9的内侧设置有套筒12,套筒12内设置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外端与连接板11的内侧固定,套筒12和连接杆13一共设置有六组,且套筒12和连接杆13呈环形阵列状结构设置在固定架9和连接板11之间,可以避免连接板11上下晃动,防撞套14通过固定螺栓16安装在连接板11的外侧,且防撞套14上设置有橡胶凸块15,防撞套14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且防撞套14上的橡胶凸块15为均匀分布,并且橡胶凸块15设置为半球状,在碰撞摩擦久了之后,便于更换被磨平的橡胶凸块15的防撞套14,红外线传感器17设置在凹槽6的下方,红外线传感器17的型号CS-CRD-01L,且红外线传感器17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8,控制器18的型号为MAM-330。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时,先对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首先将充电桩移动至指定位置,然后将固定座2与地面固定住,当车主需要给汽车充电时,先要将车停在充电桩主体1前侧,当红外线传感器17感应到车辆的侧边停在停车区域外时,将信号传给控制器18,在控制器18的作用下,警报器3发出声响,不断做出警报,提示车主,直至车主将车停在区域内部,则警报器3关闭,当红外线传感器1感应到汽车的头部或是尾部达到快要碰撞到充电桩主体1的危险线时,将信号传给控制器18,在控制器18的作用下,伸缩杆控制盒7启动,伸缩杆控制盒7带动电动伸缩杆8伸长,使连接板11从凹槽6内部伸出,当汽车撞上连接板11时,在缓冲弹簧10的作用下,减小了受力,避免了大力的冲击,另外连接板11外侧设置的防撞套14上的橡胶凸块15可以避免对汽车造成划痕,汽车停放好后,可以取下充电头5对汽车进行充电,当汽车充电完成后,将汽车开走,红外线传感器17感应到该停车区域没有车辆时,再将信号传给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使电动伸缩杆8收缩,带动连接板11置于凹槽6内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橡胶凸块15会被磨平,可以将防撞套14拆卸下来进行更换,使用方便,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凹槽(6)、防撞套(14)和红外线传感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2),且充电桩主体(1)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警报器(3),同时充电桩主体(1)的右侧通过连接管(4)与充电头(5)相连接,所述凹槽(6)开设在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且凹槽(6)的后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所述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的前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8),且电动伸缩杆(8)贯穿凹槽(6),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通过缓冲弹簧(10)与连接板(11)相连接,同时固定架(9)的内侧设置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内设置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外端与连接板(11)的内侧固定,所述防撞套(14)通过固定螺栓(16)安装在连接板(11)的外侧,且防撞套(14)上设置有橡胶凸块(15),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7)设置在凹槽(6)的下方,且红外线传感器(17)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凹槽(6)、防撞套(14)和红外线传感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2),且充电桩主体(1)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警报器(3),同时充电桩主体(1)的右侧通过连接管(4)与充电头(5)相连接,所述凹槽(6)开设在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且凹槽(6)的后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所述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的前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8),且电动伸缩杆(8)贯穿凹槽(6),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通过缓冲弹簧(10)与连接板(11)相连接,同时固定架(9)的内侧设置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内设置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外端与连接板(11)的内侧固定,所述防撞套(14)通过固定螺栓(16)安装在连接板(11)的外侧,且防撞套(14)上设置有橡胶凸块(15),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7)设置在凹槽(6)的下方,且红外线传感器(17)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林黄皓伦李杨唐必秀张道元蒋崇智黄宗惠唐必芬黄宗莉唐碧英唐必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