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基于人工智能相关
,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充电桩的结构和功能,在使用充电桩的时候,一些车主在停车的时候,容易将车停在区域以外,从而占用其他车辆的位置,另外在进行停车的时候,停车技术不佳的车主容易对充电桩进行碰撞,从而导致充电桩的损坏。因此,需要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使用充电桩的时候,一些车主在停车的时候,容易将车停在区域以外,从而占用其他车辆的位置,另外在进行停车的时候,停车技术不佳的车主容易对充电桩进行碰撞,容易导致充电桩的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凹槽、防撞套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且充电桩主体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警报器,同时充电桩主体的右侧通过连接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凹槽(6)、防撞套(14)和红外线传感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2),且充电桩主体(1)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警报器(3),同时充电桩主体(1)的右侧通过连接管(4)与充电头(5)相连接,所述凹槽(6)开设在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且凹槽(6)的后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所述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的前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8),且电动伸缩杆(8)贯穿凹槽(6),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通过缓冲弹簧(10)与连接板(11)相连接,同时固定架(9)的内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凹槽(6)、防撞套(14)和红外线传感器(17),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2),且充电桩主体(1)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警报器(3),同时充电桩主体(1)的右侧通过连接管(4)与充电头(5)相连接,所述凹槽(6)开设在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且凹槽(6)的后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所述电动伸缩杆控制盒(7)的前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8),且电动伸缩杆(8)贯穿凹槽(6),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架(9),且固定架(9)通过缓冲弹簧(10)与连接板(11)相连接,同时固定架(9)的内侧设置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内设置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的外端与连接板(11)的内侧固定,所述防撞套(14)通过固定螺栓(16)安装在连接板(11)的外侧,且防撞套(14)上设置有橡胶凸块(15),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7)设置在凹槽(6)的下方,且红外线传感器(17)的右侧设置有控制器(1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林,黄皓伦,李杨,唐必秀,张道元,蒋崇智,黄宗惠,唐必芬,黄宗莉,唐碧英,唐必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